李思潼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建部 北京市 100091)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在輿論引導工作上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中有一部分屬于普遍性的經驗,也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保證,例如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等等。而我們當前需要做的,就是充分結合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的思想輿論引導經驗、結合當前黨及社會各界思想輿論現狀,為迎接建黨一百周年、為創造下一個三十年的社會和諧發展大環境進行思想輿論陣地的管理與引導。
任何觀念的產生都是主客體共同作用的結果。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黨的中央領導集體,在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后就開始探索如何獨立自主地建設社會主義道路。在毛澤東同志《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著作中,圍繞“建設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提出了諸多創造性的思想和論述,為中國共產黨改革觀的誕生提供了豐富的思想材料。從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到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觀念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的改革觀是不斷發展變化的。
改革開放是以全社會范圍的思想解放運動開始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開啟了思想解放的序幕,人們開始從“兩個凡是”的思想桎梏中解脫出來。一方面,鄧小平提出對待尚沒有結論的事情,允許觀察和試驗并讓實踐說話。另一方面,解放思想也必須有其限度,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提出解放思想時,就把它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聯系在一起,確立了思想解放的邊界,也就為輿論引導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標準。鄧小平提出:“我們要在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在思想政治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第一,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第二,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第三,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第四,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盵1]鄧小平的改革觀是因中國積貧積弱的現實所作出的理性考量,順應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意愿,是指導中國社會主義通過改革實現國富民強的思想輿論引導的理論武器。
江澤民針對改革精英化的趨勢,明確指出了中國共產黨是改革的領導者,人民群眾是改革的主體,“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深刻闡述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群眾關系的同時,也突出了廣大人民群眾在改革中的主體地位。他強調中國共產黨雖然是改革的領導者但其始終代表人民的最根本利益,人民群眾是改革的真正實踐者、推動者、評價者。江澤民的改革觀通過在思想輿論上對廣大人民群眾地位的肯定以及積極宣傳,有效地化解了廣大人民群眾處于改革邊緣的風險,對于發揮人民群眾在改革中的主人翁作用有著重要意義。江澤民多次強調思想輿論引導的重要性并指出,“思想文化陣地,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的思想不去占領,各種非馬克思主義、非無產階級的思想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就會去占領冶”[2]。
胡錦濤時期面對的改革不平衡性及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逐漸顯露,改革如何繼續推進及如何攻堅克難,特別是在思想輿論如何引導一個良好的方向是中國共產黨不得不思考的問題。胡錦濤在繼承鄧小平、江澤民改革思想的基礎上,通過對改革經驗的深刻總結及改革實踐的理性反思,提出了針對改革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思路,形成了全面協調的改革觀并且進一步具體化了輿論引導的思想,提出了社會主義榮辱觀。胡錦濤提出:“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里,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須旗幟鮮明?!盵3]
黨的十八大以后,習近平對輿論工作非常重視,集中說明了輿論引導在新時代必須堅持 48 字方針。“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4]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就是輿論引導的方向要求,要承擔起“48 字方針”提出的使命,必須牢牢堅持黨性原則,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最根本地是堅持黨對輿論工作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觀更是有效地回答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應該堅持什么樣的價值取向、堅持什么樣的改革方式以及改革所要實現的理想和目標等。這不僅首次明確系統地回答了我國改革所堅持的價值立場、價值取向,更是對改革的目標、方式及順序都作出了系統的解答,總書記強調新時代的改革一定要從人民最迫切、最關心的問題入手,改革成果一定要由人民共享。
中國共產黨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的政黨,改革的初心就是領導全國人民通過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最終實現共同富裕。中國共產黨改革觀自始至終都貫穿著改革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法則,以人為本是其根本的價值取向。因此在思想輿論引導現實角度來看,與改革初期相比,當前的思想引導中的人本性更加濃厚。在輿論宣傳和導向中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對自由、平等、公正等多方面的需求,成為當下及以后對思想改革必須關注的重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如何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將是中國共產黨今后在思想輿論宣傳、引導及實踐中更加關注的問題。
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諸多的體制機制及產業發展明顯滯后于時代發展的步伐,在這個改革過程中所提出的輿論引導重點更多的是在追趕時代步伐的過程?!邦^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輿論引導改革顯然是對社會主義改革規律把握不夠充分的產物,在經過了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實踐經驗積累,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改革規律的思想輿論引導從最初的摸索到如今體現出引領時代發展的趨勢,可以看出思想輿論的宣傳及引導要因時而變、因勢而變。新時代條件下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引領不僅要為我國的改革實踐服務,同時也要成為時代發展的風向標。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更加聚焦在對困擾人類當前發展的難題提供了中國方案,為人類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思想輿論引導的價值取向、步驟設計以及邏輯思維等都是時代潮流的體現,是黨的思想輿論引導方案抓住了時代發展脈搏的體現。
思想政治引領是黨對改革實踐的一種主觀認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輿論引導改革、不斷完善發展理論,反映了中國共產黨改革觀的科學性與大眾性。黨的思想輿論引導從來都不是少數社會精英的專利,人民始終是中國共產黨改革觀與輿論導向的實踐主體。一個國家的社會思想輿論越能被群眾理解和掌握,就越能凝聚改革共識,越能轉化為改造社會的強大力量。改革越深入推進,就越需要凝聚社會共識,就越需要深刻且堅定的思想輿論引導,改革開放最需要體現的是人民群眾的改革意愿,“人民有所呼,改革就要有所應。”凝聚社會共識的思想輿論要切實地反映人民的利益需求和匯聚廣大人民的改革智慧,同時還要轉化為實際行動進行正向的積極引導。思想輿論引導越是大眾的,就越能被人民群眾接受和認可,就越能轉化為改革的強大精神力量。
習近平認為新時代的“思想引導”首先是一種對待人民的態度,包容和耐心是面對輿論的應有的情感狀態,在這個過程中最首要環節的依舊是建設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借助主流媒體所營造的社會輿論氛圍;其次是在制定思想輿論引導方案時需要注意必定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進行,中國共產黨也需要主動自覺的扛起引導社會輿論正方向的重任;最后則是在輿論引導實踐中,黨和政府都需要直面問題不逃避,在解決問題時注重集合人民群眾的智慧,為了更美好的改革開放愿景共同努力奮斗拼搏。
我國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根本原因在于我國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我國的改革開放是作為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的改革開放,只講改革,不問改革的指導思想、政治方向是錯誤而危險的。面對思想輿論的宣傳問題上,一是要認識到主流媒體在輿論的形成和傳播過程中起著“總開關”和“過濾器”的作用,是否報道、如何報道都會影響到輿論的傳播范圍和走向,決定著輿論引導的效果。二是要注重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結合,新媒體具有信息傳播快速的優勢,但傳統媒體以其多年來積攢的公信力和對事件的深度報道,能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進而有效地引導輿論。三是處理傳媒運營的技術支持和市場運營上的有效管理的問題上,中國共產黨的輿論引導工作一方面需要抓好媒體的正確輿論導向,另一方面也應制定網絡輿論傳播的問責機制。四是在輿論引導過程中要注重語言選擇和運用,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領導基礎上,黨在傳播思想時必須根據不同媒介的特性選擇更加適當的形式和話語,在對內宣傳的新媒體平臺努力實現從命令式的語言向更加柔和的話語方式轉換。
在思想輿論引導實踐中,全黨上下要把解放思想的重心放到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要更加系統完整地理解掌握新時代思想的精髓要義、根本立場、施政原則與工作方法。思想政治方向上的輿論引導工作一定要進行創造性地開展,黨和政府一定要主動作為并且圍繞黨和國家的不同階段中心任務,中國共產黨必定要勇于擔當推動改革開放沿著既定的航向再出發,用人民滿意的“答卷”檢驗思想再解放的成效,檢驗思想宣傳與導向的最新成果,營造一個和諧美好、積極向上的社會大環境氛圍。在堅持黨對輿論引導工作領導的基礎上,當更應當自覺激活不同角色在輿論引導中的作用,要深刻認識到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必須加強黨組織對輿論工作的主動領導?!班囆∑教岢鐾ㄟ^黨內自覺改善黨風來推動社會風氣的轉變,江澤民、胡錦濤則是要求加強黨對意識形態陣地的自覺管理”[5],習近平提出做好意識形態的思想輿論引導工作是宣傳思想部門的重要使命,必須做到全黨動手,共同自覺引導輿論。
隨著中國共產黨對思想輿論引導中包含的各種矛盾認識更為深入,對輿論引導就必須要更加的主動而不是刻意回避。輿論引導有利于實現黨同人民群眾的暢通交流,更有助于整個社會凝聚共識,而放手發動群眾則是有助于積聚民間智慧。在輿論自我凈化的過程中只要做好基本的監管,能夠大大減輕黨在主渠道引導輿論的任務。黨要不斷確定自己的“有所不為”的邊界,在進行思想輿論引導的技術手段選擇上要避免誤區,有的方法雖然能夠做到“立竿見影”,卻在長遠上不符合輿論引導的宗旨。例如不回應輿論訴求而是用“壓新聞”的方式拖延時間,等待事件的時間敏感性下降和公眾的遺忘,實際上就是“不引導”,這種方式雖然有可能避免輿論爆發,但長遠看來它也使得輿論的政治糾錯和反映民情的功能被遮蔽。輿論絕大多數是針對具體的事件和觀點產生的,黨和政府需要針對具體問題作出回應,因而一味進行籠統地引導是不可取的。輿論引導在保證話語溫度的同時還必須注意規范性,有一些能夠吸引注意力的手段,在輿論傳播中時常使用,卻不足以成為思想輿論引導者的借鑒,多多集中輿論環境中的民意在抉擇中充分反映人民的心聲讓人民感受到幸福,這不只是思想輿論引導的最終目的,更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奮斗目標。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之際,以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態度對待思想輿論引導,就要始終堅持改革開放永無止境、思想引導永無止境,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思想輿論環境解放。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過程中的思想輿論引導,關鍵是做到行動上的一致,要把中央的部署落實到實處,把已經繪就的美好藍圖變為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行動和實績。輿論引導主要是在講道理,但只有與辦實事相結合,才能做到以理服人且以情感人,通過解決現實問題實現國家意志與民眾所思所想的方向一致。新時代黨和國家要通過對思想輿論引導的革新,不斷地、更好地把握發展形勢和發展趨勢,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力以赴,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創造和諧美好的社會大環境。
注釋
[1]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江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胡錦濤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方法手段,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N]人民日報,2016-02-20
[5]吳永剛.改革開放40年中國共產黨改革觀的發展歷程及發展方向[J]貴州省黨校學報,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