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霞
(新余學院,江西 新余 338000)
只有“透明”,才能實現領導干部“政治清明”的收入透明,讓他們免受腐敗之害。事實上,領導干部的收入透明化,也是對他們的一種保護,只有廉潔奉公才能避免惡夢。政府是透明的,官員在受到監督的同時不敢懈怠;只要政府把自己擺在公眾面前,接受公眾的監督,就可以實現政治清明,就可以實現黨的一切建設和活動的政治清明。
要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就必須不斷提高黨的先進性。這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堅實基礎,又是其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源泉。因此,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站在時代的前沿,始終成為引導和推動時代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始終成為一切先進力量的代表。當然,黨的先進性必須以純潔為根本。這兩個方面反映了廉政建設的要求,是實現廉政的必由之路。政治清明是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標準。對領導干部和機關是否廉潔、廉潔、先進、廉潔進行評價,把廉潔建設放在突出位置。
要積極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務實肯干,民情深厚,作風扎實;廉潔高效,作風純潔先進,黨員形象好,工作能力強。永遠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黨的工作的根本上,才能反腐敗、防變通。應該用黨章為鏡,用群眾為鏡,睜大眼睛看“真”的地方、“深”的地方、“細”的地方。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問題,培養自己,警鐘才會響。如果我們黨員領導干部的作風有什么問題,就偏離了政治透明的目標。確立一個政治清明的目標,既是黨完成政治任務的要求,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黨的作風建設要做到政治上的明確,要求每個黨員和領導干部始終把自己和人民放在正確的位置上,完全了解自己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解民憂,惠民生,這也應該是黨員和人民領導干部不應該違背的行為準則。因此,只有這樣,黨員才能成為清正廉潔的黨員,領導干部才能成為清正廉潔的干部。
反腐敗工作是實現政治透明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反腐敗工作不可缺少的保障。不僅要重視懲罰,而且要重視預防,采取有力措施,保證懲罰到位,預防不到位。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要以查處和從嚴懲治為重點,以教育、監督和制度建設為保障,以預防腐敗為重點,以凈化政治生態為根本,以凈化社會風氣為根本。在完善懲防體系建設過程中,要努力推動反腐倡廉建設科學化、系統化、協調化、綜合化、及時化,營造良好的廉政建設環境,加快實現政治透明化的步伐。我們要更加重視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就會失去人民的信心。通過反腐來解決和落實好這些問題,是實現政治透明的關鍵。
廉政勤政建設是一個復雜而廣泛的系統工程,必須在全社會的大環境下加以檢驗和把握。全體黨員和社會各界要共同努力,形成長效機制,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和機制,確保政治清明。
中國經濟改革走漸進改革道路,政治改革也走漸進改革道路。改革道路的特色在于:在局部試驗和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先易后難,循序漸進。漸進式改革降低了改革風險,減少了改革失誤,使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穩定最大化。在中國新領導人上臺后,我們選擇了一個較易突破的改革領域,比如反腐、整頓作風、進行行政體制改革,這些都做得很好,很有成效。由易到難,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與此同時,在改革過程中,對社會普遍關注的、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既要分清輕重緩急,又要下定決心,既要爭取社會的廣泛支持,又要增強改革的社會基礎。
在改革道路上,中國的政治改革也大體上是這樣的,只要領導人有決心,改革就能有效地推進。尤其要注意把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制度化,使改革成果真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比如目前開展的反腐、反腐、反腐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思路清晰。應該用制度或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進一步改革。中國基層民主建設的成果,也為政治改革提供了自下而上的動力。此外,在改革過程中,還應認真提煉好的基層政治實踐經驗,并把它上升到制度層面,或在行之有效的地方加以推廣。在推進改革方面,這也是被實踐證明很好的經驗。
妥善處理國家和社會的關系是中國政治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雖然社會組織迅速發展,國家與社會結構仍然不平衡,國家力量太強,社會力量太弱的狀況并未完全改變。目前中國社會組織發展所處的制度環境并不理想,還有許多政策限制其發展。我們應該通過公民社會的構建,逐步改變“強國家、弱社會”的政權結構,實現國家與社會的協調發展。
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有強烈的大一統思想和君主制思想,并與現代政治思想產生了嚴重沖突。建國以后,傳統文化中的許多消極因素依然影響深遠。許多中國領導人存在著嚴重的專制和家長式作風,她們習慣于傾聽別人的反對。在存在著一些深層次因素的前提下,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的許多消極因素仍然存在。因此,我們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就必須加強政治文化建設,尤其要加強公民政治文化的形成和發展。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經濟實力、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改革的經驗和教訓等諸多方面,中國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可用資源,在這些資源的支持下,中國的政治改革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重點是加強反腐法制建設,推進依法治市。應注重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暖人心。實現政治上的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