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來,圍繞教育機會、條件、質量和保障公平,黨中央出臺一系列重大舉措,著力解決廣大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優質發展;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和“公民同招”政策全面落實,“擇校熱”大幅降溫;推動“課后服務”,化解“三點半難題”,讓接娃不再折騰;推進“雙減”落地,讓教育回歸本質……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三點半難題”不再難
下午3點半,下課鈴響起。大部分同學收拾好書包,有序走出教室。潘凌峰也走出教室,但沒有向校門走去,而是來到聲樂教室。
潘凌峰是合肥市六安路小學中鐵國際城校區5年級學生。他的父母都在上班,下午3點半放學,沒有時間來學校接他。學校的“放心班”解決了他們的難題。“我現在報了一些社團,放學后還能參加一個多小時的活動。”在聲樂老師的指導下,潘凌峰等40多名合唱團成員練習了多首曲目。半個小時合唱練完,潘凌峰又參加了鼓號隊排練。
“放心班”是合肥市廬陽區推出的一項中小學課后延時服務,為放學后家長不便接送的學生提供免費延時服務,包括自主閱讀學習、作業輔導、影視欣賞、體育以及社團活動等。“‘放心班受到了很多家長的歡迎,全校4000多名學生,近2000名學生參加了‘放心班。”六安路小學中鐵國際城校區副校長胡秋陽介紹說。
2019年,中小學課后服務在安徽省推開,更多家長和孩子因此受益。在蚌埠市第一實驗學校城南校區,3年級學生崔諾函再也不用為課后作業無人輔導而發愁。崔諾函的爸爸是一名汽車銷售員,媽媽在一家物業公司上班,平時都比較忙,經常沒時間輔導孩子作業。“現在有了‘三點半課堂,有老師輔導孩子作業,讓我們省了不少心。”崔諾函的爸爸崔廣輝說。
教育部明確“推動課后服務全覆蓋”,以“課后服務”來努力填平放學和家長下班之間的時間差,緩解教育焦慮。推動“課后服務”,化解“三點半難題”,讓接娃不再折騰,是實實在在的教育惠民。
教育歸教育,房子歸房子
位于北京海淀萬柳的蜂鳥家園小區,此前因“百分百”對口“一流一類”的中關村三小,一直被視為海淀二手房價的“天花板”。
2021年7月初,在海淀區幼升小嚴格執行“以多校劃片為主,單校劃片和多校劃片相結合的入學方式”。隨后,海淀中關村學區、海淀學區等熱門學區紛紛出現部分指望憑借就近入學、上“牛小”的家庭子女被調劑到片區內其他學校的現象。
一名于2019年1月1日后購買蜂鳥家園小區的家長告訴記者,其孩子2021年入學,并未能通過就近入學,劃分至中關村三小,而是被調劑到周圍的萬泉河小學。“2021年,我們學區有近50個意向是中關村三小的家庭,其子女被調劑到學區內的萬泉河小學和西頤小學,這是此前均未發生過的事情。中關村一小被調劑的學生數也類似。”
相較于學位相對充裕并留有“單校劃片”實施空間的海淀區,西城區今年落實“多校劃片”的力度更大,影響也更廣。
幼升小嚴格執行“多校劃片”入學方式后,蜂鳥家園小區“頂級學區房”的光環正漸趨暗淡。與高點相比,一套建筑面積約62平方米的一居室掛牌價如今縮水約400萬元。
而西城區最優學區“金德月”(金融街、德勝、月壇)的二手房降幅超過10%,且購房者的議價空間加大,成交價往往低于掛牌價,成交量也幾近腰斬。
多校劃片,打破了房子和學區的對應關系;教師輪崗,則通過淡化“名校”的概念,進一步動搖了“頂級學區房”的價值。
不僅僅是北京,翻看這幾年的新聞,會發現全國各地都用不同的手段做嘗試。不管是多校劃片、公民同搖、名額到校、六年一學位,各地的行動發射出的信號,那就是——給學區房降溫,讓教育歸教育,房子歸房子。這樣最直接的影響是,沒有了“學”這個屬性,各地房價也從頂峰回落。而更深層次的影響是,國家希望通過這些政策,讓教育更加公平。
“雙減”落地“樂趣”增加
黨的十九大以來,國家教育部將“雙減”政策作為強化學校育人主體地位、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民生工程來抓。按照校外治理、校內保障、疏堵結合、標本兼治的工作思路,讓教育回歸本質。
余樂華是安徽省合肥市一名醫生,也是一名八年級學生的家長。作為醫務工作者,她平時工作很忙,對孩子的關注和陪伴相對較少。
“‘雙減前,我們和大多數家長一樣,很焦慮。看到別人家孩子報輔導班,我們也跟風給孩子報了各類輔導班,孩子的周末基本都是在輔導班中度過的。”余樂華說,“雙減”政策剛公布的時候,她的心里也“沒底”:學科類周末不給補課了,孩子成績會不會掉下來?“現在回頭想想,發現以前太過于依賴外面的培訓機構,盲目灌輸導致孩子的自主學習不是太好。培訓班報得太多,孩子外面的作業要做,學校的作業也要做,導致休息不好、精神不好、上課打瞌睡、影響聽課效果,并且形成惡性循環。”余樂華說,現在不補課了,節省了很多時間,孩子的精力跟上了,心情愉悅了,學習效率提高了,再加上老師在課后托管班上的補缺補差,孩子的成績并沒有掉下來。
“雙減”政策落實一年多來,文博場館、美術館、科技館等成為學生們度過假期的優先選擇,各地頂流博物館預約爆滿、一票難求。豐富了孩子的業余生活,增加了孩子的文化素養,體現了“雙減”政策帶來的社會教育理念與行動的變化。
幼兒上好園 、“普惠園”
“菜譜很豐富,點贊!”“普惠以后,感覺伙食更好了呢!”“是呀,我家孩子都長斤數了。”2021年12月22日下午5時許,秦皇島市海港區貝兒首府幼兒園又一次“伙委會”后,小二班家長群再一次掀起點贊潮。
“幼兒園變成普惠性幼兒園后,保教費從每月2480元降到了1200元,便宜了一半還多,能享受到政府的好福利,減輕家庭負擔,我特別開心。”說起現在的普惠園,作為家長的王文慧頗感欣慰。
園長梁萍告訴大家,近年來,秦皇島市不斷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著力擴資源、增普惠、提質量,切實解決“入園難”“入園貴”等問題,讓孩子有園上、上好園,成為普惠性幼兒園是大勢所趨,是家長和學校雙受益的事情。
“雖然每個家庭的保育費降低了,但根據相關政策,幼兒園在獲得每人400元的生均補貼的基礎上,可享受房租減免政策,這就省下了近百萬的費用。”梁萍解釋說,與此同時,幼兒園每年還會獲得一定的獎勵津貼,進一步保障了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
最近一年,細心的王文慧發現了幼兒園另一個新變化,老師們參加培訓和學習的時候多了。教育部門還會指導和幫助幼兒園提升辦園質量和管理水平,使幼兒園運營更加規范化。
托育服務、學前教育一直是人民群眾的“心頭大事”。10年來,教育部門著力構建以普惠性資源為主體的辦園體系,截至2021年,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7.8%,入園難、入園貴問題逐步緩解。(本版稿件綜合《中國青年報》《新京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