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里,有一批很長時間內沒人能搞清來歷的德國機槍,它們只是在二戰中后期才小批量投入歐洲和北非戰場,遠隔千里的中國軍隊是怎么得到的呢?
蔣介石盯上德國“破爛”
從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后,獨立抗戰多年的中國終于成為美英蘇等國的反法西斯盟友,特別是1942年1月12日中國軍隊在長沙會戰中重創日本第11軍,被美英媒體歡呼為“二戰期間盟軍的第一場大捷”。長沙會戰結束不到20天后,美國國會便宣布中國適用租借法案,撥款5億美元給中國作為信用貸款。然而,中國軍隊缺槍少彈,供給不足的弊端并沒有真正改觀。
無奈之下,蔣介石開始尋求新的途徑來滿足嫡系部隊的裝備更新。1942年11月4日,號稱無敵的納粹德國非洲軍團在阿拉曼戰役中被英軍重創,有“沙漠之狐”之稱的納粹德國陸軍元帥隆美爾損失了350輛坦克和大批槍炮裝備后倉皇撤往突尼斯。
這個消息傳到中國戰時陪都重慶后,曾在德國軍校深造的蔣介石次子蔣緯國向父親建言,既然美英盟國所生產的武器必須實現滿足歐洲戰場的需要,“那么國府(重慶國民政府)應可積極爭取在北非繳獲的德國武器”,因為在抗戰前十年里,中國軍隊特別是蔣介石嫡系中央軍幾乎都是由德國武器武裝起來的,在使用上不存在問題,況且盟國有自己一套后勤保障體系,德國軍火在他們手里無異于廢鐵。
蔣介石對這個建議很欣賞,遂向美英盟國提出要求,希望派軍事代表團赴北非戰場觀摩,并引進盟國并不需要的德式武器。在得到對方的邀請書后,1943年1月22日,蔣介石下令組建軍事代表團,由來自中國唯一機械化部隊、第200師的裝甲戰專家胡國溪少將擔任團長,蔣緯國也隨團訪問。
幫盟軍破解“魔法地雷”
1943年4月18日,經過向英國第8集團軍司令蒙哥馬利多次爭取,中國軍事代表團終于來到北非最后一個戰場突尼斯,英美盟軍正從東西兩面合圍困獸猶斗的德國非洲軍團殘部,戰況異常激烈。英美軍方接待人員規勸中國軍事代表團注意安全,但胡國溪和蔣緯國堅持“不到前線不算真正的軍人”,結果他們被安排在英印第4師參加了最后的戰斗。
當時,德軍在陣地前安放了一種剛發明出來的感應式地雷,即便盟軍士兵只是旁邊路過,也能被殺傷,盟軍繳獲了一些,卻都不敢觸摸。這就給中國軍事代表團提供了機會,蔣緯國和幾個早年在國內接受過德國系統軍事教育的尉官,主動申請拆卸分析繳獲的德國“魔法地雷”。
依靠在德國慕尼黑步兵學校深造三年的本領,以及對德國武器設計思路的了解,蔣緯國有驚無險地解剖出兩枚“魔法地雷”,并為盟軍想出了簡便易行的排除方法。最終,克服了“魔法地雷”威脅的英印第4師頭一個殺到比塞大軍港,截斷了德國非洲軍團從海上逃回歐洲的唯一通道。在5月15日盟軍舉行解放突尼斯城的入城式上,中國軍事代表團被安排在英印第4師的最前列,這對中國軍人來說是無上的榮光。
運回幾飛機“破爛”
德國非洲軍團覆滅后,英美盟軍開始對繳獲的德國武器進行分類整修,編寫技術手冊,以備今后作戰時參考。中國軍事代表團有了用武之地,每天都有英美技術軍官前來討教使用及維修要領。
有一次,五名中國尉官和打下手的美國勤務兵將一輛德國I號通訊坦克拆成散件,一一檢修登記,然后再重新焊接組裝起來,結果這輛受過傷的坦克居然能行動自如,令前來參觀的美國第2軍軍長布雷德利大加贊賞,為此他同意中國代表團在第2軍繳獲的德國戰利品中隨意挑選他們想要帶走的東西。
1943年7月底,經過一番準備,中國軍事代表團挑選出來的1500余挺機槍、沖鋒槍、十幾門50毫米反坦克炮和相關彈藥塞滿了幾架C-47運輸機,為了能盡可能多裝點軍火,蔣緯國連自己的座位也拆掉,自己蹲在飛機角落里。后來,這些被繳獲的德國武器直接運到昆明巫家壩機場,用于武裝在那里整訓的中國遠征軍。
(摘自《環球時報》 馬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