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奕儒
(濟寧市嘉祥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山東 濟寧 272400)
在新體制下,怎樣做好藥品的監管,保證人們的用藥安全,重點和難點都是在基層,做好藥品監督管理工作的關鍵也是做好基層藥品監管工作。面對新的形式,想要做好基層藥品監管工作,我們必須正視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指定合理的措施,提高藥品監管能力。
藥品安全會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國家非常重視民生的改善,而想要做到這點便必須做好社會管理部門和公共服務部門的建設,在2008 年,我國將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改為衛生部進行管理,這很好的理順了醫藥管理和藥品管理之間的關系,讓藥品監管更加的有序,給藥品安全監管更好的進行奠定了基礎[1]。但是當前基層藥品監管中存在的問題還比較多,體制問題是非常突出的一個問題。
因為以往體制的慣性比較強大,企業、政府和事業單位之間已經存在的利益分配格局直接導致了監管改革的不徹底性,這也導致了基層監管部門無法擺脫以往存在的矛盾沖突。醫藥管理部門的領導干部往往長期從事相關產業的管理,這也導致了其工作思維及處事風格的產業發展色彩比較強烈。在產業發展的時候,和藥品質量安全相比,其更加重視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怎樣推動當其醫藥產業更好的發展。基層政府也往往比較保護當地內的醫藥企業,并將藥監部門看成管理醫藥產業的管理部門。在進行信息收集的時候,有些藥監部門不但需要收集和藥品質量有關的信息,還必須收集和醫藥經濟發展有關的信息。基層藥監部門本身的監管能力便非常有限,這種情況的存在也會導致基層藥監部門的獨立性較差,結構性沖突比較明顯。
以往基層藥品安全監管主要是進行行政監管,局限性比較明顯,這也導致了監管風格的行政色彩比較濃厚。我國進行藥品質量監管的時候,進行GSP 認證及GMP的認證強制執行比較合理,但是若是完全通過行政措施來執行,會導致監管部門過度的依賴行政手段,很難進行制度化較強的長效機制,基層技術監管能力也很難真正的提高[2]。
通過分析和研究可以發現,基層醫療機構的藥品藥械使用存在的隱患比較多,這便要求我們必須做好基層監管工作。在進行基層藥品監管的時候,我們必須重視一人為本,統籌各項工作的時候,必須將自己工作重心放在農村,確保農民的用藥安全。但是當前而言,基層藥品監督管理很難做到,這便要求其必須轉變理念,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職責。
藥監部門改革也是藥品監督管理模式轉變的嘗試,行政機構設置出現了變化,能夠給監管體制改革更好的進行奠定基礎,但是其并不能確保監管質量的快速提高[3]。基層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必須認識到以人為本的重要性,在相關工作開展的時候,將人放在首要的位置,從人的實際需要出發來進行藥品監管,只有這樣基層藥品監管質量才可能真正的提高。
基層藥品監管部門必須重視藥械檢測人員培訓的重要性,切實提高其藥品監管的水平。在進行監管的時候,不但需要重視覆蓋面的擴大,還必須集中力量做好重點藥品和重點企業的監測,確保其生產的藥品真正的合格,對于那些整改后依然沒有達到相關要求的企業,必須依法的進行查處,真正的落實藥品監管工作,提高其工作質量。
我國藥品安全監管系統本身便存在基礎比較薄弱的情況,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這種情況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國家應該重視下面四點的建設。首先,必須提高藥品檢測技術的水平;其次必須做好提高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能力;再次,需要做好醫療器械方面的檢測,提高檢測的水平;最后需要構建行政執法機構的基礎設施[4]。此外,還應該做好基層執法裝備、工作用房以及藥品安全監管技術方面的建設,將檢測技術的優勢發揮出來。
為了改善基層人民的用藥環境和就醫環境,全國各地都進行了規范藥房創建工作,藥品監管部門也在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進行了考核辦法的制定。在這個過程中藥品監管部門必須將自己作用發揮出來,不斷的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來完善相關的制度,保證人民群眾的用藥安全。此外,藥品監管部門還應該對監管責任進行強化,真正的做到權責的統一。
基層藥品監督管理工作開展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到人民群眾的用藥安全和生命健康,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基層藥品監督管理制度的建設,不斷的完善基層藥品監管的模式。但是當前基層藥品監督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還比較多,這便要求我們必須根據實際的情況和需要完善相關的制度,提高基層藥監部門的管理監督水平,將其監管優勢發揮出來,保證人們的用藥安全,給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