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寒冰
(河南省鹿邑縣博物館,河南 鹿邑 477200)
我國擁有悠久的文明歷史,借助較好的環境下保護起來的文物研究才能準確地向世人展示我國浩瀚的歷史文化遺產所帶來的文化價值,增強文化自信。博物館陳列文物的管理需要以文化保護理念為指導,認真分析陳列與保管面臨的現狀,加強對文物陳列科學性的探討,采取文物陳列與文物保護并舉的相關措施,是文物保護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限于經費和人員的條件,目前大多數博物館都缺乏文物保護理論知識的專業人才,很難組建文物保護團隊,系統內也沒有形成統一的文物保護的理論和操作體系,所以完善文物保護工作是博物館尤其是基層博物館的當務之急,也是實現博物館自身價值的根本途徑。
在具體的文物陳列工作中,文物保存環境的細微變化達到一定程度后,就會造成質的影響,從而對文物造成一定損害。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往往缺乏文物保護的細致思維,在對陳列文物細節變化的觀察不夠認真仔細、缺乏耐心,不能留心觀察和記錄文物的狀態。同時由于業務知識不全、得不到及時培訓提升,在需要時不能及時采取必要措施,也會影響到文物保護質量。
隨著各級政府加大對文物的保護力度,博物館基礎設施也得到了改善,許多文物展館的面積不斷擴大,展示手段不斷升級。但是,也出現有文物展柜、空間的設計不合理,環境條件差等現象,文物容易受到紫外線輻射、加速氧化等,較多的文物并沒有《文物保護法》的相關按照標準進行存放,多是人員隨意擺放,叢而導致很多有研究價值的文物得不到及時保護。
在文物的保護工作中,很多博物館的保護措施和方法較為老舊。尤其是一些縣市級的基層博物館由于資金不足,無法實現文物的全方位保護。如對金屬文物、古代絲織品、漆木器等質地文物的相關保存環境管控及先進技術的更新,都沒有很好地采用。
要堅持通過定期、不定期組織博工作人員學習《文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引導從業人員轉變傳統的工作方法和思維方式,加強對文化科學保護的認識,從根本上將文物保護意識灌輸到頭腦中,把文物保護意識貫穿到文物陳列工作中。
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綜合基礎能力的培養,結合了解文物價值掌握住管護和修復設備的使用方法、管護技術和修復技能;提前制定好保護計劃及應急預案,完善文物陳列中的各個細節;這些是建立完整的博物館文物展示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要強化博物館從業人員的責任意識,加強對文物陳列實時狀態的全天候監控,實時掌握文物陳列的變動情況,最大限度完善文物展覽的細節;同時,提前儲備好足夠的、必要的物質和設備,及時根據突發或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出應對和處置,以加強對文物的保護并隨時進行修復。
要加強對陳列環境的建設,各項環境指標達標。室內溫度一般保持在15~25℃,濕度維持在40%~65%,兩者必須相匹配,一般處于恒溫恒濕狀態。依靠中央空調等專門調節設備來維持,如溫度發生變化,就必須相應地對濕度進行調節;因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專門的恒溫恒濕設備的,則對密封展示柜放置專門維持溫度和濕度的化學調濕劑等,并及時更換防霉劑,通過科學技術手段合理控制。
把游客帶來的空氣流通及博物館內外空氣交換對文物的影響降到最低,保證隔離外部環境對文物的影響。一是要增強密閉性,從源頭上控制;二是采用殺菌劑來防霉,把危害降到最低;三是定期更換防霉劑品類,避免因長時間使用致使其中一些霉菌產生抗體,從而失去效果。
針對光線影響,要借助科學技術手段,提出展柜設計優化方案。所有熱源和控制照明燈光的觸發設備都要遠離文物,使用光纖照明設備且燈光不能直接照射文物。所謂熱源除了明火之外,還包括一般的電燈、暖氣等發熱設備。展示柜的玻璃除了要有良好的透光性之外,還必須能夠隔絕紫外線。
除了定期除塵外,還應積極安裝空氣凈化器等除塵設備,以防止博物館向公眾開放時帶來的灰塵和其他污垢,導致文物加速腐蝕,如青銅器表面氧化和斑塊生長加速。
要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對館內的建筑、裝飾材料進行篩選,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要保證綠色環保,如果這些建筑材料不達標,所含有的甲醛等化學物質都可能會對文物造成損害。
面對博物館文物陳列中存在的現實問題,要培養工作人員的文物保護理念,不斷提高文物保護技能,在實踐中加強對文物的保護,采取各種措施防止文物受損,降低文物受損程度,為博物館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