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光慶
(貴州中煙貴陽卷煙廠,貴州 貴陽 550009)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不”機制是針對黨內風氣建設而提出的一種長效性治理思想,強調同時通過外部約束、制度強化和主體自律來全面抑制組織中少數個體的不良行為。這一思想突破了傳統監督思想對外部條件的依賴性,強調了多層面協同配合的全面監督模式,個人認為這種思想不僅適用于黨風治理,也可用于企業等組織的內部監督體系建設和發展。
從現代企業管理的實踐中來看,企業內部監督的主要目標是防范企業內部人員的違規行為,保證所有崗位員工都能夠為企業集體發展目標而做出應有的付出和貢獻,避免個人不良行為對集體利益其發展造成損害。但在傳統的監督模式下,企業員工難以形成積極的內在規范意識,同時由于監督體系不全面的問題有可能會出現不易被察覺的隱性違規事件,這類都不利于企業內部監督效率的全面提升。而在“三不”機制的指導下,企業可以進一步強化制度完整性以更有效的規避不良行為,同時也能有效強化員工的主觀意識,降低不良行為的發生概率。所以,個人認為“三不”機制對于企業內部監督體系的發展與完善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具體來看,“三不”機制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指導企業內部監督體系的建設工作:
其一,“不敢腐”提示了要強化監督和處理力度,實現強效外部壓力,提升監督體系本身的作用。“不敢腐”的前提是構建一個強有效的懲戒機制,其本質是提升內部監督體系中針對各類違規行為的懲罰力度,通過增加不良行為成本的方式來抑制節內員工嘗試實施違規行為的想法和意愿,使其在面臨嚴重懲罰的可能時不敢再去違規。
其二,“不能腐”提示了要改善企業管理運營機制,規避腐敗滋生和發展組織文化環境和制度漏洞。“不能腐”的前提是構建一個更為完善有效運行機制,在這個機制中企業員工所實施的各類行為將完全置于企業監督覆蓋范圍內,任何有可能出現的違規行為都能夠在企業金融管理的過程中被發現而不至于長期被隱藏。在這種管理條件下,企業員工很難在實施違規行為的同時不被發現,這能夠有效的限制企業員工的僥幸心理,即便在個別員工出現心理偏差時也能夠有效限制違規行為的發生率。
其三,“不想腐”提示了要保障思想覺悟強化內部職業道德教育、警示教育,推動監督體系向預防層面拓展。“不想腐”的前提是強化組織成員的自律意識,黨內的“不想腐”實踐通常是通過黨內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意識教育、文化環境建設來強化黨內成員的主體意識。對于一般企業管理而言,針對普通員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等的效果可能相對不足,對此企業管理者需要調整員工教育的內容,增加職業道德教育和警示教育的比重,由此強化員工的自律意識。
結合“三不”機制對企業內部監督工作的指導作用來看,構建和完善企業內部監督體系時不僅要關注監督機制,還要完善一下配套的懲罰機制、管理機制和教育機制,具體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發展:
其一,構建夠強有力的監督和懲罰機制。首先要在企業內部建立更強有效的權力運行監督機制,使得企業各級管理層和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行為能夠同時在縱向和橫向管理體系上監督,保證員工工作中的不良行為能夠及時被發現反饋至監督部門。其次要全面加大問責和懲罰力度,針對不同形式的員工違規行為,制定更嚴格的問責和處罰方式,在問責方面針對員工違規行為對有相關監督和管理責任的上級領導進行追責,保證各級管理人員對下級工作行為的管理質量;在處罰方面加強針對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在一般的即時處罰(薪酬等處罰)外增加長期累積處罰形式,如職業晉升受限等處罰,通過這種長效處罰方式強化員工對違規風險的認識從而有效抑制其違規意愿。
其二,完善內部監督和防控體系。企業內部之所以能夠出現違規行為,就是因為現有的監督和防控體系存在一定的疏漏,導致部分員工違規行為無法被發現或及時發現,這是員工出現僥幸心理的主要原因。因此通過強化現有的管理機制,全面限制各類違規行為的實施條件,最大限度的限制員工投機意識和僥幸心理。具體改革過程中,企業需要加強制度體系問題和風險的調查識別與分析,針對各類這種漏洞進行完善,強化制度本身的約束力。
其三,發展更完善的內部教育體系。企業監督制度的有效落實需要的員工的積極配合,任何懲罰模式的效果都有可能被更高的利益驅動所破壞,任何監督和防控體系都有可能出現細微的漏洞,所以在前兩類監督體系優化條件下仍有可能出現員工違規的風險,這類風險只能通過強化員工的主體意識來消除。具體到實踐當中,企業內部教育部門可以參考組織內部教育的方式,通過強化職業道德教育和警示教育等方式來提升員工的責任意識和自律意識,從而更有效的消除其違規意愿,維持企業內部的紀律和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