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仕俊
(湖北工業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8)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農村經濟作為我國當前經濟發展中較為薄弱的一環,發展潛力挖掘不足、發展動力不足、發展方向不明確都是較為重要的問題,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有了新的藍圖與規劃,在中國經濟政策引導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農村金融的發展需要搭乘政策引導的快車,另一方面,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推進需要農村金融的資金支持,雙方形成了一定的發展效力。
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是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實體經濟、建立健全農村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要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改革全局的關鍵一環,而且,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
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是普惠制金融發展的必然要求。普惠制金融表面含義為沒有人不能平等的享受金融服務,主要是強調對于金融服務的廣泛性與包容性,同時,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提到,要建立健全與三農相適應的農村金融體系,更好的滿足農村高質量的農村消費需求,而發展鄉村普惠金融是重點政策。
一方面保險發展滯后。縱觀目前全省的保險機構,只有少部分具有農業保險業務,大多數只提供商業保險,這類回收期短、收益高的保險業務。另一方面法規政策缺乏。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對于農村地區營業網點的縮減,金融服務滿足程度低,再加上農村產權制度、擔保制度不完善,農村金融放貸風險較大,金融機構本身對于農村產業發展相關制度上海存在一定的漏洞,唯抵押是貸,關系信貸的情況依然存在。另外,農村金融監管當局缺失對于農村金融方面政策引導與合作,由于人才缺乏,政策創新力度更不上產業的發展。
湖北省目前截止2018 年主要的融資擔保公司共計118 家,且主要分布在武漢市各區,其他市縣分布較少,尤其是農村地區較為缺乏。其次是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在農村部分地區由于信用環境較差、農戶社會信用觀念淡薄,有時候會發生逃債的現象也不足為奇,這就使得農村的不良貸款率保持較高水平,也對于農村放貸的投資人或者機構造成了一定的不好影響。最后是市場理念發展較落后,由于農村地區普遍受教育程度較低,對于金融行業專業知識的了解較為稀少,多數農戶認為理財、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新型金融產品不夠安全,對互聯網金融等新渠道持有戒備心理。
目前對于大多數農戶來說,解決貸款需求一般都是通過大型商業銀行或者本地區城鎮商業銀行,但是由于門檻高、手續繁瑣等問題,貸款獲得幾率并不高;產品與服務缺乏創新。由于國有商業銀行不下放金融產品的審批權給縣以下金融機構,但縣以上金融機構的缺乏創新能力,對于鄉村逐漸興起的金融需求滿足程度不高。雖然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受眾面不足,難以適應鄉村振興中多樣化的金融需求。除此以外,金融機構參與鄉村振興服務供給仍然面臨著信息障礙和成本障礙;新型金融機構規模小。湖北省金融發展初期階段銀行體系也較為單一,主要以農信社為主。雖然隨著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農村政策性銀行發展較快,極大地繁榮了農村經濟,但農信社還是占據主要地位,國有商業銀行依然較少,主要集中在縣城地區或者鄉鎮企業較多的地區。
首先要延伸農村金融機構功能:一是加強農村金融機構基礎金融服務的密集度。要加強對中小金融機構的督促與引導,充分利用其在網點布局、人緣地域、資源優勢等優勢,發揮鄉村振興主力軍的作用。二是對接鄉村精準扶貧政策,為農民工返鄉創業、大學生創業、婦女創業、下崗人員再就業融資提供支持,進一步為有需求的人群提供真正的資金供給,從而提高就業率、政府與當地金融機構的社會可信度等;其次要建立培養機制,鍛造本土人才:一是要加大對農村金融人才的重視程度,建立本金融機構農村金融人才培養中心,開展定期培訓課程,有重點、有針對的選拔當地金融機構的金融人才。二是要積極和鄰近高校展開合作,加強溝通與交流,建立寒暑期實習平臺;另外要創新金融產品,提升服務質量:一要拓寬金融產品范圍的廣度與深度,提高貸款獲得性。金融機構要大力開展相關政策調查與研究,結合本地區實際,提供更多便利、實用性強的金融信貸產品,滿足本地區不斷增長的金融信貸需求。二是要創新服務模式,要加快建立健全與本地區金融服務特點相適應的金融服務方式。三是要大力提升金融產品與服務的科技含量。最后要創新保險產品,適應鄉村發展。一是要對新型農業主體購買新型農業保險提供保費優惠,增加對農業保險推廣。二是要對政策性農業保險公司、商業保險公司提供費用業績補貼,降低保費損失壓力,提高對農業保險支持的積極性。
一方面政府應該加強對農村金融運行秩序的監督與管理,建立農村金融信息監管與服務平臺。另一方面要賦予非正規金融機構的合法地位,從程序上使其能夠公開、合法的參與到金融市場中來,逐漸的成為正規金融機構的補充,提高金融市場的有效性。另外,要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監管行為。政府在參于金融支持鄉村振興過程中難免會陷入越位、缺位、選擇性治理以及碎片化創新等問題,甚至出現大包干大包攬的現象,因此要通過規范自身行為推進農村金融體系建設。
一是要建立信用等級評定制度。要加大誠信宣傳。要建立農村金融安全、誠實守信長效知識宣傳體系。二是要完善擔保體系,要積極探索擔保體系機制確立與推廣,進一步形成規范有序、健康發展的擔保市場,重點解決貸款抵押擔保不足的問題。三是要加強農村金融知識普及。要開展高校、基層政府、農村村委會相關合作項目,提高基層政府對金融宣講方面的支持力度,另外相關高校要建立健全農村金融發展研究中心,建立人才培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