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紹雨
(昭通市體育場館管理中心,云南 昭通 657000)
前言:群眾體育對于體育強國戰略的落實,會產生直接和間接性的影響。其中前者強調群眾體育的組織,會順勢帶動國民體育的參與度和體育人口數量的增加,至于間接性影響則反映出群眾體育有利于強化體育在社會中的普及度,極力促進競技類體育事業的可持續競爭與發展,進一步大幅度提升廣大民眾的體育關注水平和欣賞能力。至于細化的影響內容,則會在后續一一延展。
客觀分析,自從千禧年悉尼奧運會結束后,我國的體育代表團競技實力得以嶄露頭角,更是在零八年奧運會一連摘下51 枚金牌,這都為我國日后打開競技體育新局面、晉升為體育強國等,奠定了基礎[1]。不過需要關注的是,體育強國涉及到的面域極為廣泛,概念也包含多個維度,主要透過軟實力和硬實力兩個層面表現,尤其是當中的硬實力,可以依次細化為競技、群眾體育,還有體育科技等多元化的資源條件,至于軟實力則屬于按照特定規律組合的一系列體育文化。單純結合競技和群眾體育要素觀察分析,它們分別屬于體育強國中的關鍵性媒介,特別是群眾體育,由于目前其在我國存在發展短板,經常引發木桶效應,一時間延誤了體育強國的建設和發展進程。透過該類現象得知,想要全面增強體育強國的綜合實力,當前最為緊急的,莫過于關注和適應我國體育發展的實際要求基礎上,專注于群眾體育的規劃和發展。
1.群眾體育綜合實力方面
持續深入性組織群眾體育活動,有助于進一步加大國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主動性,提升體育人口數量和質量。在現代社會中,競技體育發展水平如何,通常由GDP 決定,尤其是人均GDP,直接決定著人們的體育鍛煉意識和發展潛力。加上各階段我國扶持政策和管理制度的實施,使得群眾體育發揮出更高的價值、創造更多的成就,為日后我國建設成體育強國,提供了保障。但是,目前我國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始終不夠均衡,特別是經受一系列內外環境因素影響,使得國內人均GDP 水平著實不高,群眾體育發展也跟著滯后起來。所以說,群眾體育在我國體育事業中始終屬于薄弱部分,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口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還會和原本有限的資源產生更大沖突,進一步嚴重制約體育強國的建設動力。今后要做的,就是及時制定有針對性的管理手段,集中性促進群眾體育的科學性發展。
2.群眾體育參與程度方面
群眾體育的發展,有助于營造出更加積極向上的體育鍛煉氛圍,形成更加新穎的群眾體育文化。歸根結底,體育活動作為一類社會文化行為,覆蓋面域廣泛,落實時勢必會對周圍社會環境產生深入性的影響[2]。這是因為體育包含自然和社會兩類屬性,前者強調其可以引導人們逐步加深對自然生態和社會環境的認識,至于社會環境則是體育事業發展和人們參與綜合性相互作用的結果。而體育強國戰略的達成,會消耗過長的時間精力,其間的重心則在于實時性把握群眾的體育運動實況,再持續豐富相關資源,從而帶動體育人文環境和文化理念的同步改進。隨著群眾體育的深入性開展,對于周圍自然和社會環境,還有各個社會成員都會造成不可小覷的影響,表現為深入調動人民參與體育運動的主動性意識,令各地政府不得不加大對群眾體育的關注度和重視度,從而不斷更新和健全曾經緊缺的體育資源,包括加入更多專業性的體育設施、提供適當規模的體育運動場地等等,從而全面滿足群眾在體育運動層面的種種需要,方便長時期吸引和動員更多力量去助推體育強國建設的進程。
3.群眾體育鍛煉意識的激發和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方面
國民體質的健康狀況,是達成體育強國戰略指標的必要條件,更是全面性反映和評價體育強國實效的關鍵指標。須知如今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一步步取代人們傳統的勞動行為,許多人開始每天除了日常工作外無所事事,內心充滿了莫名的壓力無處釋放,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威脅到他們的身心健康。而選擇做好群眾體育的管理工作,則能夠及時強化人們平常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令他們在適當運動強度下塑造更加健康的身體,這些都可以作為體育強國建設的砝碼。
1.體育的普及度和競技體育的持續健康發展方面
北京奧運會的順利開展,對于我國體育事業的長遠化發展具有指向性意義,競技體育也開始在社會領域中占據了不小的地位。結合體育強國戰略方針觀察分析,目前我國體育發展道路上面臨重重已知和未知的挑戰困境,最需要引起注意的,就是競技和群眾體育發展中的高度分化危機,如若不能盡快予以妥善應對,勢必延誤群眾體育的創新發展進度。所以說,深入性規劃和發展群眾體育,已經是目前促使中國體育事業健康發展,增強國家實力的必要途徑。
另外,在我國市場經濟飛速革新發展的同時,社會大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和體育鍛煉夙愿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動,體育顯然成為每個人健康生活中不可忽略的一環,選擇在此時進一步激發其余人員的體育鍛煉意識,改善他們的體質狀況,某類層面上就等于激活我國的體育消費活力。按照任海教授分析,當前我國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彼此間維持著互補的關系,這可以說是由體育發展的高度分化現象決定的,概括起來就是兩者性質相同、表現形式各異,而功能方面互補。后來裴立新學者又結合個人豐富的實踐經驗加以補充拓展,認為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都屬于國家體育系統中獨立性的子系統,發生關聯且影響到體育強國建設的,實際上是這兩個子系統彼此臨近的部分。
如一直以來我國的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嚴重分化,許多人都盲目注重體育的社會價值,卻忽略了競技成績的影響作用,不知道造成群眾體育發展滯后的直接原因就是群眾的體育認識模糊。在這樣的環境下深入開展群眾體育,則可以更好地在新時代潮流中普及體育,為我國今后競技體育的科學發展提供必要的精神支撐之外,帶動各大高校實時性培育更加專業化的競技體育人才,進而透過根本層面上促成競技體育在全社會中科學性、長遠化的進步發展。
2.大眾體育消費和體育產業發展的助推方面
現代社會中的體育活動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儼然成為一種消費行為,尤其是對于那些整日在辦公室久坐的白領們來講,體育鍛煉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消費意識還有比較健康的生活模式[3]。結合目前我國體育領域的發展趨勢予以深入性觀察分析,競技體育的組織,往往要以專業技能主導類項目為主;而群眾體育的組織,則往往和人均GDP 水平有著莫大關聯,唯獨人均的恩格爾系數不高的狀況下,大家才會消耗更多的時間精力和成本在體育鍛煉消費上。透過這類現象可以得知,在我國經濟發展愈來愈健康的環境下,社會大眾的生活質量也會愈來愈好,也開始慢慢加大對生活和體育的關注度,從而學會科學控制體育健身消費的比重,進一步帶動社會體育消費和各類體育產業的發展。
如隨著群眾體育在社會領域中地位的日漸攀升,加上國內外一系列知名體育賽事的成功舉辦和直播點播服務推廣,令更多人有機會了解到體育的價值,慢慢培養體育方面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能力,直接給體育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帶來了積極且深入的影響[4]。特別是隨著體育鍛煉的消費主體持續壯大,體育產業方面獲得了不小的經濟效益,而既有的體育消費經濟結構也正由此快速優化,這些都為體育產業市場適應時代發展,還有體育強國戰略的達成,提供了比較理想化的空間條件。
結語:綜上所述,在日后較長時期之內,群眾體育都屬于我國體育事業和產業發展的基礎環節。選擇及時站在國家政策的角度上,對群眾體育的發展意義進行全面性分析,能夠為日后群眾體育政策法規的完善性建設、體育場館的數量增加和質量優化,以及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的協調性發展等,提供不小的促進效果。希望日后各地政府能夠合理對待群眾體育發展給體育強國建設帶來的種種影響,學會靈活適應,從而激活體育產業并保障人民的體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