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大銀鎮田灣小學,貴州 畢節 551703)
“問題意識”就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下,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并運用自身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問題的探究,這是學生解決問題的基礎條件。
要激發學生潛在的提問欲望,必須使教學環節更加簡單有趣,從簡單到深層挖掘新知識,增強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抓住每一個教學環節,安排和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從教學中挖掘有趣的問題,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促進學生自主提問,從而調動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主動性,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數學知識,體驗數學問題帶來的樂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在進行《分米和毫米》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從教學目標開始,然后設計問題:看看周圍哪些事物的長度是3厘米?學生們紛紛展開討論,進行實際的測量,此時有趣的事情發生了,有的學生竟然發現同桌的嘴巴竟然是3厘米。這樣一來,課堂氣氛活躍起來。緊接著教師再次提問:1分米與100毫米的關系如何呢?學生在問題提出后,不由自主地提問:哪些物件的長度是100毫米呢?經過層層深入地提問、發問,課堂變得豐富多彩,順其自然地增強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小學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和特殊時期。只要善于發現和思考,把問題與合作學習結合起來,學生就會更加積極,思維就會不斷放松。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巧妙地組織合作學習,將問題分給各組,并以合作的形式進行討論,挖掘知識的內涵,進而督促學生大膽提問,讓學生的問題意識更強。
小學數學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對激發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價值具備足夠的重視,保證問題情境創設工作的開展可以更加成熟地適應小學教育工作的推進需要,為問題情境價值的顯現創造有利條件。教師要加強對小學生好奇心理的關注,尤其要對小學數學教育工作的開展在教學情境創設方面的價值具備完整的重視,為情境創設提供經驗借鑒。教師要對小學生提出問題過程中的心理狀態具備完整的了解,尤其要對教學內容的價值具備較為全面的識別能力,使教學情境可以結合數學教育工作的實際需要得到優化構建,更好地適應小學數學教育工作的創新發展需要。教師還需要對問題情境創設的具體效果加以分析,并對問題情境在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自主創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具備完整的認知,更好地實現對問題情境創設質量的正確把控,并為小學數學教育工作的推進提供更加充分的保障。在進行問題情境創設方案構建的過程中,需要對問題情境創設的實效性進行總結研究,為問題情境具備更強大的引導能力提供完整支持。
心理學家杰姆士說:“人性最深層的需求是渴望別人的欣賞和贊揚,如果學生對自己的問題得不到及時的欣賞和恰當的評價,他們就會失去自信。因此,教師運用多元智能理論對學生進行評價,可以在傳授知識、表達思想、激發學生潛能等方面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改變評價方式可以使學生的問題質量逐步提高。當學生敢于提問時,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評價什么樣的問題是有意義和有價值的。例如,在教學“年、月、日”一課時,教師在與學生共同了解了年、月、日的一些知識后,愛動腦筋的同學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公歷每年總是12個月,而農歷有的年份是13個月?”我們都知道一年有365天,總天數不變為什么月數不一樣?這個問題提的真棒,很有思考的價值。教師對問題提得好的同學要及時給予鼓勵,并抓住疑點,讓大家進行辨析,使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新知,求知欲望高。問題解決后,學生不但對此問題印象深刻,而且逐步學會了提問。教師還應注意適時總結,引導學生評價。如當學生提出一個好問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同學提的問題為什么好、好在哪兒。還可在班中評選“數學提問小能手”等,樹立榜樣,并讓善于提問的學生介紹自己的經驗,使學生間相互學習、相互啟發,使自己的問題能提在關鍵處、提在點子上,從而逐步提高提問的質量。
除了學校氛圍,家庭氛圍也相當重要,特別是家長對孩子行為處事上的影響。如果家長平時喜歡用數字來表達事情,如說準確的時間,做事守時,采用快速的心算等等,這些都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應用上的影響,能學習到好的使用方法,發現新的應用角度。教師要注意與家長合作,共同討論培養小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家長也可以與孩子做一些數學小游戲,一來可以增進情感,二來能夠鍛煉數學的使用能力。再者數學能夠鍛煉人的智力,和孩子一起學習,共同鍛煉成長。家長在遇到數學問題時,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給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有助于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如學生在學習“元角分”,掌握元角分之后,家長可讓孩子數數自己錢包里的錢有多少,并記下來;帶孩子到超市購物一次,并記下買了什么,用了多少錢,給營業員多少錢,并找了多少錢,這次購物一共花了多少錢,加強學生對數學應用性的深切感受。
綜上所述,數學在小學教育中是一門很重要的課程,教師需要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意識問題,使學生對小學數學產生興趣,提升其學習能力,培養其創新精神,讓學生善于思考、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并積極解答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并找出教學的不足,及時與學生溝通,進而不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