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黃河科技學院藝體學部,河南 鄭州 450000)
教育是可以促進人類的社會進步以及發展的基礎。通常情況下,教育的開展,并不單單是為了讓學生掌握以及學會知識,而是要讓學生全面發展,不斷對學生的潛力進行挖掘,保證學生能夠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應該側重以人為本。而在大學教育中,大學體育作為素質教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也應該在體育課程目標上,強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傳達,進而實現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和效果。
針對大學體育教學來說,其與高校其他專業課程不同,雖然從表面上看,體育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沒有任何的關聯,但是深入分析就可以明確,在體育教學階段,其可以通過不斷地開展體育訓練活動來進一步對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進行提升。并且,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生可以將訓練作為依托,在參與活動中進行深切的感受,從而實現對自身能力以及水平提升的目的。此外,在體育鍛煉中,學生的愛國意識以及集體觀念也會得到培養,對學生的成長以及發展有很大的促進意義。由此可見,大學體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
在大學體育教學工作進行和開展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愛國精神培養,可以將國際奧林匹克賽事中為國爭光等案例作為依托。比如由于近年來我國國際地位提升速度的不斷加快,也贏得了舉辦國際奧林匹克賽事的舉辦權等,這些案例的存在都可以作為對學生進行愛國精神培養的素材。通過這種具有一定實質意義的內容進行指導,學生也會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愛國精神的含義,讓思想得到不斷的升華,以保證在今后的發展中將為國爭光的名人軼事作為自身前進的榜樣,能夠從點滴做起,強化自身的愛國精神。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針對大學體育教學來說,其也可以被看作一項競技性活動,能夠綜合考量學生的反應能力以及耐力。同時,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其與國家的前途命運有著十分緊密的關聯,可以說,大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直接關系到了國家的今后發展。所以,每一個大學生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都一定要具備堅不可摧的精神,勇于創新、頑強拼搏,以便能夠以更加良好的姿態來面對今后的諸多考驗。毫無疑問,這些競技性以及進取的精神,在大學體育教學中,都可以得到十分充分的體現,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將精神品質灌輸到學生的腦海中。故而在具體的大學體育教育中,教師應該注重對思政政治教育的滲透。
在具體的教學工作進行階段,為了進一步對大學體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進行提升,那么最為關鍵的就是要明確大學體育對學生健康發展的價值。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夠讓高校的教師、領導以及學生加強重視。同時,體育教師,也應該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規范,端正自身的態度,保證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高效、合理、科學地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滲透到體育活動中。同樣針對學生而言,其在學習以及生活中,也應該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從而更好地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進行吸收,強化自身素養,進而為自身的今后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通常情況下,只有學生可以切身地了解到體育活動在學習以及生活中的價值,其才可以真正意義上地從心理層面以及行動層面主動參與到高校所開展的各項體育活動中。所以,基于這種情況,教師要想更好地使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得到提升,一定要積極地對教學模式進行更新,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以及方法,有效地使學生的參與感增強。同時,針對高校而言,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組織開展一些具有多元化的運動項目,鼓勵學生可以以自身愛好為依托,對項目進行自由地選擇,提升學生的參與程度。當然,高校也可以積極地開展體育比賽,采用激勵方式,吸引學生的眼球,從而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水平以及素養。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針對高校而言,為了更好地使學生素養以及能力得到提升,能夠向社會輸送更多高水平以及高素養的人才,那么就一定要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強化創新。對于大學體育課程來說,其是素質教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很大促進意義。因此,在具體的大學體育教學階段,教師應該在結合教育內容以及學生特點的基礎上,合理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