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黃沙中心小學,江西 贛州 341700)
詩詞是中國古代文學之瑰寶,具有格律美、意境美、辭采美和含蓄美等特征,是我國延續已久的一種讀文方式。將此種讀文方法運用到教學之中,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以及延伸理解所學內容,并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因此,作為現代化的農村小學語文老師,想要取得更加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就需要將吟誦回歸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
吟誦在語文學習中的價值非常高,主要體現于以下兩點:第一,幫助學生理解漢語古詩文的意蘊。我們都知道,古詩文是由古代作家所創作的,其中蘊含著古人想要表達的意境,而這些意境不是僅靠一兩遍的閱讀就能夠體會到的,而吟誦這種學習方法則不同,吟誦中包含了句讀、格律、結構及修辭等系列性的知識,能幫助學生更好的探究詩人的心態、情感及意境,并且整個學習過程是十分快樂的,和新時期的寓教于樂教學理念相一致。第二,有效傳承中國文化精神。學生在整個吟誦過程中,會更好的感知中國文化對世界和人生的理解,而在持續不斷的吟誦之中,必然會對學生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更好的做人做事,并對中華文化精神進行有效傳承。
老師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引導者,引導是否恰當,直接會影響最終的吟誦教學效果。這就需要加強對老師的培訓,讓他們理解吟誦,感知吟誦教學的必然性,并對相關知識進行全面掌握,高效開展吟誦教學活動。首先,可以組織老師定期外出培訓;其次,學校要定期組織培訓活動,并建立微信群等交流探討平臺,讓教師之間相互取長補短,更好的掌握吟誦規則;第三,老師需充分利用網絡來學習,針對自己的薄弱區進行學習,逐漸提升吟誦教學能力及素養。
學生想要通過吟誦更好的學習,那么就必須要掌握一定的吟誦規則,這樣才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因此,下面將對學生需要掌握的具體吟誦規則進行分析:
第一,平長仄短。學生在吟誦過程中,老師要直接告訴學生,遇到偶位字的平聲字和押韻字,必須要將其音拖長,如平聲字和押韻的字要拖長,其余的字不拖長。比如,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這樣平長仄短的吟誦過程中,能對古詩詞進行更好的理解與感受。第二,平低仄高。即學生在吟誦之時,需要讓學生明白,偶位平聲字需低讀,偶位仄聲字需高讀,奇位字高低向偶位字靠攏,并要讓學生在吟誦中進行反復性的運用,這樣不需要老師有過多的強調,學生就能在高低吟誦中感知其價值所在,更好的理解所讀內容的含義。第三,依字行腔。即以字音的聲調為準來選擇旋律曲調,絕不可出現“倒字”的情況。而這里所指的“倒字”,通俗來講就是所讀字的聲調與原本有所不同,這在吟誦中是不可存在的。相信在學生掌握此點之后,其吟誦會更加的順暢。第四,文讀語音。現代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之中,要求老師和學生都說普通話,因而在吟誦學習之中,學生就需要運用普通話的聲韻調來吟誦。但此吟誦過程中,老師需要明確一點,即吟誦古詩文內容之時,不是每個字音都適用于普通話的,部分也需要用到文讀,也就是按照古音吟誦。對于普通話文讀而言,需要把握三點:一讀短音的是入聲字;二韻字在吟誦時必須押韻,但押韻時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因為現在吟誦中有些句尾的押韻字已經不再強調押韻;三掌握個別需文讀的字,如“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不該鬢毛衰。”為了押 韻,“回” 字就要讀成“huá i”等等。另外,老師需要根據學生們的實際吟誦情況,編一些關于吟誦規則的順口溜,或者向學生介紹一些有效的吟誦規則順口溜,以此來幫助學生掌握更多吟誦的技巧,不斷提升學生的吟誦能力,保障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
農村小學語文吟誦教學之中,除了需要提升老師自身的吟誦素養,讓學生掌握吟誦規則與技巧之外,還需要開展多元化的吟誦活動,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更為順利的進行吟誦,并將吟誦幫助學生學習的作用最大限度發揮出來。第一,課前吟誦。要求學生們每天課前進行集體誦經典,相信在長期的訓練過程中,學生會養成良好的吟誦習慣,并提高吟誦的效果。第二,設立吟誦特色班。讓各班喜歡及吟誦能力強的學生集中起來,在一起進行吟誦學習,這樣每個班級之中都會有非常優秀的吟誦小老師,鼓勵這些小老師去主動幫助班級其他學生,相信在學生不斷教學生的背景下,會取得令人驚喜的效果。第三,設計多元化的吟誦比賽活動。小學生雖年齡較小,但是競爭心理卻很強,這就需要老師在了解學生此特點之時,設計多元化的吟誦比賽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多元化的吟誦比賽活動,讓學生在不斷的比賽中,更好的汲取他人的優點,提高吟誦的效果及能力。第四,建立家長吟誦微信群。此種方式能加強老師與家長間的溝通,在家校合作背景下對學生的吟誦學習進行更為全面的指導。
近些年的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之中,吟誦教學的重要性越來越凸現出來,只有學生具有吟誦學習的能力,才能夠更好的感知所學內容的深層次內涵,從而對中華傳統文化及精神進行更好的繼承與傳承,這對于學生的全面性發展極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