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雄安新區雄縣教師發展中心,河北 雄縣 071800)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幼兒教育質量的提高重在幼兒教師的整體素質和能力,城市幼兒教師職后培訓效果明顯,但農村幼兒教師培訓效果依然有待提高。師資水平決定著辦園質量,學前教育事關孩子的終身發展,通過職后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是學前教育質量提高的保障。
目前,農村幼兒教師年齡老化,轉崗教師占比高,新入職教師流失等問題依然存在,新教育理念解讀膚淺,缺乏高端院校的實時引領等原因都影響著農村園的辦園水平。因此,合理依托每年的“幼師國培”,輔助適合當地園所實情的專題培訓,結合激勵教師自我成長的教育評價,是提高農村幼兒教師職后培訓效果,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及辦園水平的有力手段。
當地教師發展中心主管校長參加幼師國培“項目調研會”及“區縣管理員培訓會”,清晰上級年度培訓目標,幼教教研員參加專業培訓及項目培訓會,了解培訓項目具體操作,其后再制定當地的年度培訓及實施計劃。
例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背景下的“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如何在農村幼兒園實施開展。筆者所在縣65所幼兒園,除了3所縣直園,其他均為農村園,轉崗教師居多,教育資金緊缺。針對現狀,教研員把工作目標分解為:實施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從主題活動設計開始,過程體現到班級環境創設中。這就為教師及園所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工作“抓手”,幼教教研員又分別在三所幼兒園,為全縣所有中心校及縣直園的教師代表做了“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游戲區與主題墻”專題講座。從理清“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概念到選擇活動主題,再到主題網絡圖設計,教育活動開展,讓教師了然于心。
筆者所在地教研員有下鄉兼課工作任務,他們充分了解一線教師的實際需求。因而,教師發展中心每年自主安排的集中培訓,授課內容均視教師需求甄選,并把培訓錄像給到每位學員,供后續深度學習。
一線教師大多對于課題研究有畏懼心理,但教師專業能力提高,離不開課題研究。教研員下鄉兼課中,對所在鄉鎮教師專場培訓多次,然后是為期數月的“作業”研習,利用集中研討會和微信群,進行反復的答辯活動,通過多次研習和撰寫,提高教師的制式文本的寫作能力。今年多個課題的順利立項,激發了教師的再次參訓熱情。
每位教研員應了解各中心校的業務考核內容。例如:某中心校幼兒教師能力考核中納入了科研課題及環境創設,教研員就利用下鄉指導適時開展了這兩項專題培訓,培訓內容直面需要,所以教師學習更積極。
方式一,充分利用幼教工作室。成員選擇照顧到各中心校,研修理念及技能源自本年度幼教培訓。理念及能力提高,工作室成員可輻射所在園所乃至鄉鎮。方式二,組織聯片研訓現場會。筆者當地年度聯片研訓現場會4次,相鄰中心校的教師集中研討交流,互找差距、互相學習、互相促進。方式三,發揮微信群的功能。本年度3個培訓項目的微信群主均為幼教教研員,群里不定時進行業務交流,參與教師涵蓋全縣;方式四,優秀研修成果展示。2次開展優秀培訓成果展示,參與教師來自不同培訓項目。
本年度的三個幼教培訓項目,分別安排了“優秀成果展示”和“優質課等系列評優”,多次給教師們當眾展示的機會,其效果是鍛煉了勇氣,收獲了自信,提高了水平。
以“幼師工作坊”為例:首先進行專題理念講座兩次,其次提供制式研修成果記錄方式,最后的成果內容則需教師精讀相關學習資料才能順利完成,不同的學習時間及學習效果會影響到成果質量,當場的打分評價讓教師們對此格外重視,而作品獲獎讓老師們相信努力才有收獲。
農村轉崗幼兒教師,經常以非專業原因自我放棄,針對于此,開展“幼師工作坊”項目時,我們分別在項目初期和末期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對比,讓教師直觀發現自己的進步,消除對幼教教研的畏難心理;其二是對研修成果難度分層,教師自選難度層次,但所選難度層次內的所有任務必須保質保量完成。
目前,農村園家長工作的難點之一就是“家長干預教師的教學”,常言道:“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如果每位教師的知識能力足以解決家長提出的問題,那么其結果可能是“信其道就會親其師”!從而放心地把孩子交給老師,不再“指手畫腳”。這應是每位教師的努力方向,教師的自我加壓、自我學習,才是專業成長的最好方式。
總之,農村園也是各地各異,在充分了解當地實情的基礎上踏實認真地做培訓,才能收獲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