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安順 561000)
近年來,高等職業院校培養的人才已經近千萬人,并且已經逐步成為適應工業化進程的專業教育系統。雖然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已經達到一定水平,但仍然存在很多現實問題,因此必須正視這些問題,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知識社會時代的來臨,教育已成為國家發展中非常重要的問題,其會為社會提供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及文化積累的高等技術人才。而隨著社會經濟政治全球化的發展,所需人才逐步具有國際理念和全球化經濟意識,不斷適應國際化要求,能夠以超高技術適應國際勞動市場的就業。其次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發展,職業發展的速度也不斷變快,高等職業教育應為從業者提供繼續教育和專業技能培訓,以適應職業變化發展的需要,使從業者在選擇教育內容和形式時具有中分的自主性,并為接受教育者提供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或培訓的機會。
但高等職業教育的功能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在我國的從業人才中,高級專業技工和技術人員的比重占比很低,而西方教育相對完善的國家的這一比重比中國要高的多。學歷教育功能逐漸成為主導教育內容,教育接受者接納高等職業教育主要原因是其是高等教育體系的其中一部分,但現實情況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培訓功能對于在職人員和本科及研究生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與先進國家相比還存在重大差距。在西方先進國家,職業教育體系已經形成完備的教育體系,政府的財政投入也比較重大。我國在這些方面與發達國家存在眾多差距。
根據先進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的經驗可以得出,高等職業教育應面向經濟市場,實現自主化辦學和擇優而生的原則,但由于我國前期計劃經濟體制遺留的約束和限制,高等職業教育的開辦和延續仍存在很多問題。教育內部的問題主要包括教育機構的基本建設和招生計劃及專業課程的設置等學校有關內容缺乏自主權,教育外部的問題主要包括教育經費的使用,教育物資的采購、教育人才的引進與培養,等內容也收到很多約束,這些內容的約束違法了教育法規和相關規定。在市場上經濟中,目前存在的高等職業教育水平評估限制了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高等職業教育領域存在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長期存在,將會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隨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本科人才、碩士人才不斷增加,但高級技工技師數量匱乏,人才結構的失衡導致許多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人才失衡的情況比較嚴重,根據國家的調研報告可知,我國高級技能人才短缺,高級技師在全部技能勞動者中的比重遠遠得不到需求,而社會對于高級人才的崗位需求越來越高,因此造成了供需不平的情況。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十分大。而隨著群體結構的分布上看,高職人才的結構缺乏合理性。很多高等職業院校培養的只是傳統的學科性和理論性人才,而不是面向社會實際需求的高級技能人才。從個體結構的角度來看,知識及能力素質結構不完善的情況非常多,一方面是重視理論忽略實踐,重視專業素質忽略綜合素質能力的傳統概念十分嚴重,另一方面是重視技能忽視知識積累的極端情況非常普遍。從服務對象的角度來看,傳統行業服務的人才較多,而高新技術產業及新型服務產業的高級實用性人才偏少,能夠適應國際化要求的人才更是較少。由于這些原因的出現,一方面造成了高等職業教育人才面臨的就業難的問題,另一方面市場所需的高等職業人才嚴重不足。
準確合理的定位是高等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其中內容包括學校類型種類定位、人才培養角度和重點的定位及教育特色及方向的定位等方面。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及中等職業教育都存在明顯的不同之處,不僅在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角度方面存在差別,在培養方向和培養重點等很多方面都存在很多區別,因此要依據教學實際和市場所需專業開展職業教育活動。企業要增強與學校的聯系,使高等教育院校適應市場需要,實現教學與實際需要相結合。只有與企業互相融入,才能實現以就業為導向的專業教育,培養的學生能夠在企業中找準定位,適應和勝任工作崗位要求。
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培養高質量人才的首要保證和重要基礎。因此高等職業教育院校要投入人力和物力培養和引進適合學校教育實際及學生實際并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教師,組建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積極推動教育制度改革,優化配置教師資源,建立完善的用人機制,學習和借鑒先進國家的經驗和優勢,建立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層次結構具有合理分布與邏輯特點,同時也必須與其他教育類型相互結合取長補短,從而滿足社會對不同人才的多樣化需求。職業教育與其他教育形式的關系是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實現各類教育之間的融會貫通、共同發展,只有建立完善的教育架構體系,才能實現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完善完備的職業教育系統,不僅包含初、中和高等職業三個基本層次,隨著其發展壯大還會有更高層次的教育形式出現。
綜上所述,要建立完善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前提是進行系統科學的定位,正視市場需求,分析高等職業教育與其他教育系統的區別,進行準確的定位。建立雄厚的師資力量隊伍,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建立健全人才機制,充分吸收先進經驗,建立完善完備的職業教育體系,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的全面長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