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師范學院藝術學院,浙江 湖州 313000)
隨著全面二胎政策的實施以及消費的升級,童裝消費結構和消費需求觀念產生了較大變化,家長對童裝品牌、品質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羊絨童裝迎來了發展契機。
羊絨童裝是指羊絨為核心材質的童裝。羊絨素有“軟黃金”之稱,具有的輕、薄、柔、暖、滑等特性。這些特性尤為適合活潑好動、拒絕厚重的兒童。羊絨本身具有較好的彈性、親膚、吸濕透氣性、舒適保暖性,服用性能較廣,幾乎適用于童裝的所有品類。
1.專職童裝設計師數量少
我國現階段對童裝設計師的重視不夠,專職數量不多。多數高校服裝專業未將童裝設計納入主干課程,有些高校甚至沒有開設童裝相關課程,現在企業專職童裝設計師大多由成人服裝設計師轉型而來的。總體來說,經過系統化培養的童裝設計師數量不能充分滿足童裝市場的發展需求。
2.安全健康問題
童裝產品服用對象具有特殊性,童裝產品質量標準規范及安全性要求極高。部分童裝公司的設計師對童裝相關執行標準不夠了解甚至根本不知道,造成了很多設計上的安全風險。另外,某些童裝廠家盲目追求經濟效益,采用質量低劣、有毒物質超標的材料進行加工,且在生產加工過程中缺乏監管和必要的檢測,造成了童裝產品存在潛在的機械性傷害、面料含污染或有害物質、不含阻燃成分等方面的風險。相對來說歐美地區童裝的質控更加嚴格,雖然近年來國內童裝整體產業質量比較穩定,但還不夠理想,質控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3.設計“成人化”誤區
目前,童裝市場上出現了很多脫離了兒童服裝童真、童趣的特點的簡單成人服裝縮小版產品。這些產品,一味地在形式上追求成人化的設計和成人服裝流行趨勢,在產品設計中割裂童裝與不同時期兒童的生理、心理、審美、活動、娛樂等相關聯的因素。這是一種對童裝成人化觀念的誤讀。
生態視域下的羊絨童裝產品注重兒童生理與心理特殊,以安全性和功能性為設計核心,以促進兒童身心長遠發展和保護生態為設計目標,以藝術和科技為設計手段。其設計理念主要體現在內外生態平衡,促進人-衣-環境間的協調發展。
羊絨這種極其輕暖、柔軟的珍稀天然材質即使放在嬰兒臉上都不會改變他的表情和笑容,具有極強的親膚性。采用極細紗線制作的初絨產品,一體成型、不需縫合的全成型產品,以及不添加染料的無染色絨產品是童裝這一特殊領域的未來設計方向。這樣的羊絨童裝產品可為兒童提供高品質的穿著體驗的同時,也可向兒童傳遞環保、可持續等理念。時尚化、品牌化、環保化等將會成為童裝設計未來的發展方向。
羊絨童裝的安全性設計要從面料的加工工藝、后整理、版型設計等方面入手。其生產工藝流程大致為:羊絨原料—染色—紡紗—編織—后整理—成品。在生產中,染料及助劑的選用是生產中最易污染的環節。根據童裝國家標準中對童裝產品安全的要求,在生態羊絨童裝制品開發中應注重環保型的新材料、新染料助劑、新工藝技術的應用和研究。例如探索環保型紡織纖維與羊絨混紡,在羊絨散纖維染色中選用環保型染料染色或不進行染色,紡羊絨紗時選用環保性和毛油等;羊絨童裝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要考慮到各個年齡段兒童的特點,特別是考慮服裝在各種情況下的機械性危害,包括窒息、纏絆、失足、滑倒、血液循環受阻、哽塞等。
羊絨童裝的舒適性的基礎是面料性能,織物的密度、厚度、孔隙率、緊度等因素都可影響羊絨產品面料性能。為了羊絨童裝的膚感和舒適度最大化,在羊絨紗線的選擇上需選用細度 15.5um 以下,長度 38mm 左右的優質原料。立足于面料物理化學性質的改變,通過精紡與混紡型創新、環保創新等面料新技術的研發,提升羊絨面料性能,可使其更廣泛地應用于童裝設計中。
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因生理和心理特點的差異,對色彩的需求和心理感受有所不同。服裝的色彩對兒童的成長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羊絨童裝色彩總體設計方向是以暖色系為主,冷色為輔。嬰幼兒個體差異較為明顯,對顏色的感知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發展,普遍對有顏色的東西格外敏感,因此色彩鮮艷的服裝更討喜。但因寶寶的視覺器官還未成熟,所以不可用大紅大綠等刺激性強的色彩,在設計中宜采用干凈、柔嫩、明度適中的淡彩色。小童期的兒童較好動,喜歡好明度較高的鮮艷色彩,在這個年齡段的羊絨服裝設計中可適當選用一些高明度的色彩。學齡期的中童羊絨服裝設計出于安全和心理考慮,不宜采用強烈的對比色色調,宜采用調和的色彩設計。大童時期的色彩設計在保留青春活力的同時,應適當降低色彩的明度和純度。
兒童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生態視域下的羊絨童裝設計研究基于兒童心理需求和生理特征的考慮,主張更科學、更有針對性的設計。筆者試圖通過本文的論述,探究生態視域下羊絨童裝、兒童和環境的協調統一的羊絨童裝發展思路和設計方法,旨在啟發更多的設計者關注童裝設計標準,深入探索童裝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