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營口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遼寧 營口 115000)
基層群眾文化生活是一種人民群眾以自身作為活動主體的一種娛樂方式,在群眾生活質量不斷提升的環境下,基層群眾自身精神文化追求相較于之前也有了明顯的提升,如何有效滿足基層群眾自我發展的文化需求也成為了一項較為重要的任務,同時也是營造和諧、美好、健康生活環境的重要手段。而為了能夠有效落實這一點,筆者則提出了如下見解,希望能夠有效豐富基層文化生活,讓基層群眾也能更加具有幸福感:
要想真正有效豐富基層文化生活,讓群眾更有幸福感,首先需要夯實基層公共文化設施,這也是基礎性的一項工作,只有真正做好了這一項工作才能為廣大基層群眾提供更加文明向上、豐富多彩的文化服務,進而有效實現豐富基層文化生活的目的[1]。而要想真正做好這一項工作,首先,各級財政部門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加大對基層文化基礎設施的投入,真正將文化建設工作也納入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之中,將其作為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重要構成。其次,還可以對基層文化建設目標責任制度進行完善,真正將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直接納入到文明村鎮、創建先進等相關評價體系之中,同時對各個地區文化服務基層情況作為考核重點。再者,基層文化設施在建設過程中不僅要有“量”,還要有“質”這樣才能在有效提高基層群眾文化生活質量、豐富基層文化生活,從而真正讓群眾更加具有幸福感。最后,在夯實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過程中,還需要做好基層文化設施管理與利用,畢竟基層群眾文化設施建設并不是形象工程,只有真正將其價值有效發揮出來,才能真正讓群眾產生幸福感,從而才能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為此,對于基層文化設施一定要加強管理,構建出相應的規章管理制度體系,同時定期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將其存在的價值有效發揮出來。
在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廣場文化成為了現如今較為新興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受到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升,以廣場舞、競走作為代表的健身方式現如今在各個鄉鎮以及城市都有存在,成為基層文化建設過程中較為重要的部分。但是,廣場舞文化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像是噪音擾民、占用機動車道等等[2]。為此,在豐富基層文化生活的時候,還需要加強對基層新興文化娛樂方式的規范管理,這樣才能真正讓群眾更加具有幸福感,對于這一點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可以為基層群眾建設出相應的廣場基礎設施,這能為廣場舞繁榮發展奠定良好的保障,同時也能更好地滿足基層群眾健身休閑這一實際需求,在建設過程中,建設人員需要按照“集約、方便、寬闊、優美”這一原則來進行建設,真正將文化廣場設計納入到城市以及鄉村發展建設規劃之中,這樣能夠更好地保障其設計的合理性。第二,在這一過程中政府部門則需要加大資金的投入,真正為基層群眾提供良好的文化活動場所,這樣才能讓基層群眾在這一娛樂空間中獲得幸福感,同時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與進步。最后,在廣場舞發展過程中,還需要盡可能突出其地域特色,畢竟不同地區與民族有其自身形成的固定習俗和文化符號,若能將其體現在廣場舞上,就能形成風格迥異的舞蹈風格,讓其變得更加具有生命力,在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的同時有效傳承我國文化遺產。
要想真正有效豐富基層文化生活,讓群眾更加具有幸福感,除了上述幾點之外,還需要做好基層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畢竟只有真正具有一支業務精湛、熱心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的人才隊伍才能真正落實基層文化工作。首先,對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機制進行完善,結合實際發展需求來制定出文化人才發展規劃,加強對已有人才的重視,同時招納新人才、吸引更高層次的人才。而要想實現這一點,首先自然需要打破人才流通不暢這一壁壘,對專業文化工作人才待遇各個方面進行優化,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其次,做好人才繼續教育與培訓,借助于函授、集訓、講座、掛職鍛煉等一系列方式來對人才進行培養,讓其能夠更好地投身于基層文化生活建設之中。再者,積極開展農村民間文藝活動,讓鄉土藝術家也能夠在文化建設過程中脫穎而出,這樣就能充分發揮出這些文化能人在基層群眾文化生活豐富上的作用,充分激發起潛能以及創造力[3]。最后,基層文化單位在發展過程中則可以建立起激勵機制,對于優秀的文化人才可以及時給予物質上的獎勵,這能充分激發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讓其能夠更加安心的參與到豐富基層文化生活工作之中。
綜上所述,要想真正有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繁榮昌盛的文化作為后盾,所以我國在發展與建設過程中,一定要立足于基礎來不斷豐富基層文化生活,這樣不僅能夠豐富我國文化,還能充分發揮出基層人民群眾在文化大發展以及大繁榮之中的主體作用,讓基層群眾更加具有幸福感的同時,盡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