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平泉市國有前衛林場,河北 平泉 067500)
刺槐,又名洋槐。拉丁文名:Robinia pseudoacacia L.,是蝶形花科,刺槐屬,落葉喬木,樹皮灰褐色至黑褐色,淺裂至深縱裂,稀光滑。原產于北美洲,現被廣泛引種到亞洲、歐洲等地。刺槐木材堅硬,耐腐蝕,燃燒緩慢,熱值高。刺槐花可食用。刺槐花產的蜂蜜很甜,蜂蜜產量也高。栽培變種有泓森槐、紅花刺槐、金葉刺槐等。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市地處冀遼蒙三省交界處,總面積3297平方千米,自古就有“通衢遼蒙、燕趙門楣”之稱,處于冀北燕山丘陵區,全境皆山,是個“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區市。平泉市是全國造林綠化先進縣,全國生態文明城市,近年來隨著造林力度的加大,土質條件好的地方基本已經綠化到位,剩下的都是偏遠山區立地條件非常差的地方,又由于春秋季多風少雨,氣候干旱,用裸根苗造林,成活率非常低。因此,推出利用容器苗造林,以期達到良好的造林效果。下面就刺槐容器育苗有關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由于刺槐幼苗畏寒、怕澇、怕堿,所以育苗地應選擇地勢較高、背風平坦、陽光充足、土層深厚肥沃、排灌良好的沙壤土的地方,不要連作育苗。在育苗地上作畦子,畦子的大小可根據地大小而定,一般為長10-12米,寬1.2米,畦子不宜太寬,否則不便以后操作管理。
選擇10*13厘米的黑色塑料杯,每畝地可育苗6萬株。
在做好的畦內向下挖土約14-16cm,再拌入腐熟的有機肥,每畝拌入有機肥約3300公斤。
在裝杯之前要進行土壤消毒,以防防止病蟲害侵害種子和幼苗,每噸土壤用3~4公斤硫酸亞鐵配成1%的溶液,用噴霧器噴灑到土壤上,然后來回的翻倒,直至均勻為止。
刺槐莢果由綠色變為赤褐色,莢皮變硬呈干枯狀,即為成熟,應適時采種,并經日曬、除去果皮、秕粒和夾雜物,取得純凈種子。千粒重約為20g,發芽率為80-90%。每畝地約需種子11-12.5公斤。播前必須進行催芽處理,即將種子倒入80-100℃的熱水中,用木棒充分攪拌,5-10分鐘后摻入涼水,使水溫降到30-40℃為止,然后將浮在上面的雜質和壞種撈除,好種浸泡24小時后撈出,稍干時用細眼鐵篩篩去未泡脹的硬粒種子,再進行燙水浸種,已吸水膨脹的種子放入籮筐內,蓋上濕麻袋,放在向陽溫暖處,每天用溫水淘洗2次。4-5天后待種子70-80%萌動時即可播種。
在杯罐中裝入已經配好的營養土,在裝土時要邊裝邊擠壓墩實,每個杯中再放入4-5粒磷酸二銨做基肥。在土快要裝滿時,留下2-3厘米,把種子播入5-6粒,再覆土至杯滿為止。然后再用手指壓實,把杯豎直放入畦子中,每個杯要靠緊靠實,不能留下大的縫隙,小縫也要用土填滿。播種時間為谷雨前后。
當所有畦子裝滿杯后進行灌水,灌水時要澆透,使杯中土壤充分沉實,保持濕潤,待水滲后,畦子中各杯之間出現縫隙時,要再次用土填實,以防透風漏水,損壞的畦埂也要及時修整好。
播種8-10天左右,種子開始發芽出土,在種子萌發時,要時常檢查杯罐是否有覆土過厚的,發現后要及時把過厚的土扒開。此時要用噴壺噴水,注意少量多次,保持營養土濕潤即可,切忌噴水過多,不利于種子萌芽。當幼苗全部萌芽出土時,注意觀察杯罐表面,發現干燥時,要及時澆水,每4-5天噴水一次,不宜澆水過頻,要注意蹲苗。隨著幼苗逐漸長大,澆水量也隨之加大。在澆水過程中,如有倒苗的,要及時扶正,根部用手按實。
雨季時,雜草生長非常快,要及時清除雜草,清除下來的雜草要及時運出。在6月初左右,苗高生長到10-15厘米,開始進行松土間苗,要除去弱小苗、密擠苗、斜生苗,保留其中一株最健壯的幼苗。如發現缺苗,要用間下來的帶土坨幼苗移栽補齊。間苗時,一定注意不要帶松帶下需保留的苗木。間苗結束后,需及時澆水,防止透風。
追肥分前期和后期兩次進行。前期時間在6月中旬左右,以氮肥為主,可用尿素固體顆粒進行撒施,施肥量為25公斤/畝左右,施肥時要注意不要把肥料撒在葉面上,以免灼傷葉面,最好選擇在傍晚進行。后期時間在7月上旬左右,以氮磷肥為主,施肥量為15公斤/畝左右。
刺槐小苗的病蟲害有地蛆、象鼻蟲、蚜蟲、立枯病等。發現蟲害可用40%氧化樂果乳劑1500倍液噴霧防治。對于立枯病,在發病初期,用50%的代森銨300倍至400倍液噴灑,滅菌保苗。
起苗前一定要澆透水,以保證不散坨,上山后遇干旱能長時間保持水分,起苗時要用手拔杯體,不要拽苗木,以防止根系松動,降低造林成活率。
常規的大田播種育苗,每畝地產合格苗木約為1.7-2.0萬株,而容器育苗每畝地可產合格苗木6萬株,不但產量高,并且價格也比裸根苗高許多,經濟效益非常可觀,同時解決了北方干旱地區山地裸根苗造林難以成活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