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南白塔中學,河北 保定 072550)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 “學生是英語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則在其中擔任引導者與幫助者的角色。”除此之外,更是大力提倡“學生合作分工、協調進行互助學習”的理念,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英語教學實踐活動中“在尊重學生主體學習地位的基礎上,引導其進行合作式的學習”,以此達到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及自身綜合英語素質等的多重良好目的。因此“學生學習共同體”理念及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的科學、合理運用對于落實新課標的上述先進理念、切實提升初中英語的實際教學質量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又強調“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說明彼此切磋、交換心得,有助于個別學習。“學習共同體”為學生開展互助合作學習搭建平臺,可以促進學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合作互助意識、責任意識、以及人際交往的技能,并促進學生的個體性與群體性的協同發展。
萊芙和溫格在《情境認知:合法的邊緣參與》一書中提出,并由溫格在《實踐共同體:學習、意義和身份》中闡述:所有成員擁有一個共同的關注點,共同致力于解決一組問題,或者為了一個主題共同投入熱情;他們在這一共同追求的領域中通過持續不斷的相互作用而發展自己的知識和專長。“在教學中切實轉變師生角色,關注全體,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課堂教學亟待解決的最大問題。
切實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學習方式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借助學習共同體,凸顯國際21 世紀教育委員會所確定的四個“教育支柱”——“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共同生活”。
1.學生學習共同體的組建方式(同質組成還是異質組成,分配組合還是自由組合等): 初始階段,由教師根據學生特點指定組建學生學習共同體;一段時間后,可由教師和學生協商組建學生學習共同體;時機成熟后,由學生根據各自所需自由組建,這應該是高層次的學習共同體。
2.探究學習共同體活動模式,課堂教學活動和專題性活動有機結合。
3.以學習共同體內部資源共享為依托,研究共同體的合作方法與策略。
4.探究共同體內部團結協作模式,培養共同體之間有效競爭的意識與能力。
5.加強學生角色轉變,推進學生社會化進程:為每一個學習共同體確立一名組織者,其他成員每人扮演一個角色并輪流轉變身份進行合作交流,為避免共同體內的“小導師”、“小權威”的“一言堂”現象,同時也給予每位學生“統籌安排、合理指揮”的機會。
6.形成評價機制:評價的依據不光是看個體的進步程度,更要注重整個學習共同體的整體進步程度。要求學習共同體內每個成員做到:互助,共同體內部成員間互相幫助,力爭使本小組獲得成功;互勉,愿意做任何促使本組成功的事;互愛,因為人人都喜歡別人幫助自己達到目的,學習共同體最能增強組員間的團結;互尊,自覺聽取本組其他成員的發言,并虛心接受他人正確意見。
1.研究重點
(1)幫助任課教師了解學生的進展情況,檢查學生是否掌握了所學的內容。
(2)大力提倡“學生合作分工、協調進行互助學習”的理念。
2.研究難點
要求在英語教學實踐活動中“在尊重學生主體學習地位的基礎上,引導其進行合作式的學習”,以此達到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及自身綜合英語素質等目的。
1.通過實踐研究,教師們能夠充分認識“學習共同體”的重要性,對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加強英語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好英語的自信心以及動嘴動腦能力有了充分認識,開始注重“學習共同體”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2.老師們集思廣益,積極設計不同形式的教學實驗方案,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趣味性和學習效果,大大豐富了老師們的思維視野,有了豐厚的收獲。
1.榜樣作用得到了發揮
優秀學生及能力強、思維活躍的“學習小組”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地發揮了榜樣的作用,為薄弱的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動力,成為了學困生學習的榜樣。
2.學生學習興趣大大的提高了,思維方式得到了豐富,孩子們越來越有自信,越來越陽光快樂。3.學習成績得到了提高
在“學生合作分工、協調進行互助學習”的過程中,薄弱的學生得到了伙伴的幫助輔導,也激發了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優秀生由于幫助別人,在指導過程中,“講授是雙倍的學習”,更進一步地整理了自己的知識系統,完善了自己的思維模式,其學業成績也就更加優異。
英語課堂不在是往常的老師上課滿堂灌,也不再是以前上課時死記硬背,聽寫單詞,走走形式,做做樣子,由于“學習共同體”的建設,學生對學習詞匯的信心加倍了,興趣更濃了,形成了你追我趕、不甘示弱的良好學習氛圍。
總之,在將近一年的學習共同體建設研究中,雖然我們研究的成果并不豐富,但點滴的收獲對于我們來說,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