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都區臨鋼小學,山西 臨汾 041000)
人教社部編版二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四課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搜集關于中秋節的相關資料,了解中秋節及其特有的傳統節日文化習俗,知道中秋節是家人團聚的節日。2.幫助學生感受傳統節日的魅力,收集中秋月的詩詞。3.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知道的秋季的節日,培養學生的民族情感,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
教學重點:
1.了解中秋節及其特有的傳統節日文化習俗,感受傳統節日的魅力,知道中秋節是家人團聚的節日。2.了解秋天里的傳統節日和習俗,培養學生的民族情感,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
教學難點:
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能將節日文化內涵與日常生活實踐聯系起來,建立多元的文化意識。
教學方法:激趣啟發法、引導總結法
學習方法:合作交流法、探究體驗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故事
教學過程:
1.(播放人們歡慶中秋節視頻)同學們,面對這樣的歡慶場面你想說點什么?
學生交流感知……
2.引出話題——過中秋節(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視覺沖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打開教育的主題。】
1.問題引領,自主探究(出示快樂導學單)
同學們,中秋節是哪一天?你是怎么慶祝中秋節的?關于中秋節,你都知道什么?
學生根據問題自主整理出中秋節的由來、習俗、傳說等學習資料,列出匯報提綱。
【設計意圖:問題導學是激發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之一。課前布置學生搜集與中秋節有關的資料。課上出示三個問題的“快樂導學單”,一方面培養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開始,了解中秋、走近中秋。】
2.小組交流互助學習
學生分組針對同一問題,互相交流交換觀點,補充凝練達成共識。
3.全班交流展示共學
各組選派代表進行組間交流,展示共學達成更高層次的共識。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交流,全班展示,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有關中秋節的知識,及其特有的傳統節日文化習俗。】
4.總結評價,提高認知
同學們,在剛才的交流中,我們彼此分享了歡度中秋節的不同方式。在我們語言的交流、智慧的碰撞中,對中秋節一定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吧!你在節日的氣氛中感受到的是什么?
同學們真棒!月兒圓圓、月餅圓圓,中秋節確實是一個普天同慶象征團團圓圓的熱鬧、快樂傳統節日(補充課題——團團圓圓)。
團團圓圓過中秋,全國56 個民族的小朋友也像我們一樣賞月、吃月餅嗎?讓我們看看教材中圖片。十里風俗不一般,不同的民族用不同的方式慶祝中秋節,無論怎樣慶祝這個傳統節日讓我們感受到的是人民祈盼團圓、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多少年來,我們的祖輩傳承了中秋節特有的傳統文化,多元獨特的中秋節真是魅力無限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理解中秋節的含義、欣賞祖國各地、各民族歡慶中秋節的場景,感受傳統節日的魅力,知道中秋節是家人團聚的節日,樂于享受這個傳統節日熱鬧、團圓、快樂的氛圍和特有的傳統文化。】
1.中秋節是一個秋天的節日,在彩色的秋天里你還知道什么節日?課本中給我們介紹了少數民族的節日趕秋節(苗族)、望果節(藏族)和重陽節。說到重陽節,你都知道些什么?
(1)抽生交流搜集到的重陽節資料,了解重陽節意義及其習俗(登高、賞菊、團圓)。
(2)說說自己是怎么過重陽節的。
重陽節又叫敬老節,說說自己是怎么過重陽節的。抽學生講一講課本16 頁繪本故事《重陽節》。敬老、養老、助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我國根據憲法,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十老年節,十改法第一章第二條的規定。社會上出現的不養老、虐待老人等行為,都是違法行為。希望同學們從小樹立法治意識,繼承弘揚敬老、養老、助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將文明懂禮、敬老孝親的行為落實到日常的行動中,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關心、關愛長輩、老人。
說起重陽節,老師想起了詩人王維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我們一起來背背。
2.泱泱華夏五千年,詩詞源遠永流長。從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賞秋、寫秋、贊秋,留下了許多佳作名篇。讓我們召開一場秋韻詩詞大會。
(1)比一比,誰積累的有關秋天的詩歌多。(《秋浦歌》《秋思》《山行》《山居秋暝》)
(2)賽一賽,誰積累的有關月亮的詩歌多。
月亮是中秋節的標志,所以月亮也被古人們賦予相思和團聚的意義,你知道哪些寫月的古詩詞呢?《靜夜思》
【設計意圖:過中秋話團圓、讀古詩品中秋的學習環節,將傳統節日的感知與傳統文化認同有機結合。學生在讀詩、品詩中感受中秋文化、重陽文化所蘊涵的人文情懷,感悟中華文化的魅力,喚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文化的歸屬感,德法兼修,繼承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