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外國語學校,廣東 深圳 518000)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成為了教師的一項新任務。初中美術是一門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創新意識和創作能力的學科,因此,教師們需要應對如何調整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提升創新能力,成為了教師們必須應對的挑戰[1]。
由于初中生普遍面臨升學的壓力,因此他們更重視那些中考考察科目,對于美術這種“副科”,有不少學生認為,這門學科對未來的發展沒有太大幫助,因此他們不重視美術學習,更有甚者,會在美術課上進行其他學科的學習。還有部分學生認為,學美術需要足夠的天賦,是美術專業學生的領域,因此他們往往在課程開展之初就“打退堂鼓。”
除此之外,許多學生的美術意識十分單薄。生活中不缺乏美的元素,但他們往往不會運用美術知識去挖掘這種美。他們對美術的認知十分狹隘,認為只有名家名作才會被成為“美術”。
美術學科的教學大多以理論知識、作品賞析和繪畫技巧傳授為主,教師們往往按照教材內容開展教學,采用“填鴨式”的方法要求學生熟記美術常識。長此以往,枯燥的理論內容不僅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發展[2]。
除此之外,許多教師往往按照教材要求進行教學,無論是作品賞析還是技法教學,都參考教材上寥寥無幾的例子,內容單一的評價容易局限學生的思維,更無法為學生開拓視野。并且由于這些教學內容與實際脫節,使得學生無法提升自身美術素養。當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美術作品時,或是因為缺乏美術意識而意識不到作品的價值,或是因為思維的局限性強行將作品與自己所知的例子劃等號。
美術學科的教學目的不僅在于提升學生的美術思維,還要通過合理的教學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具備一定的藝術創造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了。然而遺憾的是,當前我國大多數初中學校中,美術學科教學的普遍現狀是,學生缺乏創新意識,教師也不重視創新意識的培養:教師們往往會按照固定題目為學生進行授課,學生們往往通過模仿的手段來完成教師交待的任務,缺少主動思考的過程。長此以往,思維僵化,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3]。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初中美術教師應當并且過去一言堂的知識灌輸手段,以學生的興趣作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美術博覽與拍賣》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們展示影視劇中藝術品拍賣的橋段,然后為學生介紹世界上被高價拍賣的藝術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
良好的教學環境是高質量課堂的基礎,美術課堂也不例外,需要美術教師們為學生創設美德環境,引導學生積極發現美的存在。傳統的美術課教學以教材為依托,學生們只能通過教材上印刷的圖像來欣賞作品。隨著科技的進步,多媒體為美術課堂帶來了新的機遇,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上的圖片、視頻,來為學生展現藝術作品的全貌,甚至可以利用VR 技術將藝術作品復刻進課堂。以《走進美術館》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VR 技術,讓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參觀世界上最富盛名的美術館,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過程中獲取有關美術館的相關知識,提升課堂效率[4]。
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在校園生活中為學生營造美的環境,無論是教室內的盆栽,還是校園中精心打理的花圃,都能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獲取美的存在。為了引導學生發現美,養成主動尋找美的習慣,教師可以定期以《我眼中的校園》或《我眼中的家鄉》為題,讓學生通過繪畫、攝影、制作多媒體視頻等手段,記錄下他們心中“美”的瞬間。
創新能力培養的重點在于創新意識的培養,而創新意識的形成是基于人的想象力:人們根據已有的記憶表象,通過思維重組形成新的形象,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創造能力。美術是一門可以激發學生想象力的學科,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一味為學生灌輸已經成型的美術知識,而是要通過適當的引導,讓學生拓展思維、自由想象。以《我心中的大海》這一單元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想象,繪制自己心目中的大海。如果有的學生不知道如何下筆,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有關大海的歌曲或是為學生展示有關大海的圖片和繪畫,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
隨著教學目標的改變,教師們應當及時調整教學評價方法。傳統的美術教學的評價方式單一,教師往往會為學生布置固定主題的作業或試題,讓學生按照固定的思維去完成作品,結果自然不甚樂觀,學生們的畫作千篇一律,缺乏個性。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要調整評價機制,比起考察學生的繪畫技巧,更注重學生創作時的心理和思維走向。對待充滿創新意識、富有想象力的學生,教師不應當指責他們的創作不合乎常理,反而要及時給予鼓勵,調動學生自主創作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提高創新能力[5]。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盡管當前初中美術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教師們只要及時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創設美術教學情境,將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調整教學評價方法,就能夠切實幫助學生提升創新能力,有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