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銅仁市松桃縣盤信幼兒園,貴州 銅仁 554300)
家庭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幼兒園作為專門的教育機構,應該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教育指導的責任,與家長共同擔負起教育幼兒的任務。所謂家園合作是指家庭和幼兒園都把自己當作促進幼兒發展的主體,雙方積極主動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過幼兒園與家庭的雙向互動共同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在幼兒園教育中,家園合作的優劣直接影響幼兒發展的成敗。因此,家園合作已成為幼兒園教育發展的一大趨勢,受到各方面的極大關注。
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兩者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缺一不可。
陳鶴琴先生認為: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必須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首先,通過家園合作,家長和教師能夠增進相互的了解和理解。家長參與到幼兒園教育中去,能夠親身感受到教師工作的繁重和艱辛,清楚認識教師工作的復雜、細致,從而學會寬容教師,體諒教師,在此基礎上,通過各種方式支持教師的教學工作。教師可以通過了解兒童各方面的情況,實現因材施教;可以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實現教育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家園合作共育有利于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
家庭、幼兒園是幼兒成長的兩個重要微觀系統,根據人類發展的生態學理論,兩個或多個微觀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構成了中間系統,中間系統各微觀系統之間的互動質量越高,促進兒童發展的可能性就越大。對幼兒來說,幼兒園和家庭之間的關系構成了幼兒成長的一個重要的中間系統,家園合作、協調一致的教育對兒童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家園合作將使幼兒來自幼兒園和家庭的學習經驗更具有一致性、連續性和互補性。家園合作能夠提高兒童的體力,發展兒童的獨立性,培養兒童的語言能力,增強兒童的自信心,萌發兒童的創造性,能夠提升兒童的整體發展水平。家庭和幼兒園的密切合作有利于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促進兒童全面和諧發展。家園合作共育,加強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聯系,能夠有效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從而促進兒童的全面和諧發展。
幼兒園老師在家園合作共育活動中扮演著雙重角色,既是主導者,又是參與者。而且,幼兒園老師還肩負著向家長宣傳關于家園合作共育的理念、內容和引導其共同完成家園合作共育活動。可見,家園合作共育活動的實施成效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幼兒園老師的家園合作共育理念的影響。園長應要求全體老師積極參與學習家園合作共育的相關法律法規,以轉變老師的家園合作共育的理念,增強其法律意識,做到依法執教、依法治校。在家園合作共育活動中,家長扮演著多重角色,如觀察者、教育者、評價者、學習者以及消費者等。可見,幼兒教育離不開家長這一角色的配合。因此,家長要樹立正確的家園合作共育觀念,清楚自身在家園合作共育中的角色定位,配合老師共同完成教育任務。
無規矩不成方圓,雖然家園合作模式的初衷、目的是具有一致性的,但為了確保家園合作模式的有效開展,以及幼兒園與家庭之間的相互尊重,在開展家園合作模式之前,必須要制定出全面、科學、有效的家園合作制度,以實現對幼兒園、家庭在合作教育過程中各種行為的指導與約束,為家園合作模式最佳效果的發揮提供支持。為了確保家園合作制度的規范、有效,其應該包含以下內容:1.家園合作重要性論述。這方面內容主要是對家園合作的作用、效果進行充分論述,讓幼兒園、家庭都能全面、細致地了解家園合作對于幼兒教育的作用,為家園合作的有效開展提供基礎動力。2.家園合作細則。這方面內容主要是對家園合作的具體模式、流程、方法等內容的詳細規定,其能夠對家園合作中幼兒園、家庭的合作行為產生指導和約束作用;3.家園合作的責任與義務。這一方面內容主要論述在家園合作模式中,幼兒園、家長以及幼兒所要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做到責權明確,避免糾紛。
親子活動能夠讓家長走進幼兒園,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活動。教師要對親子活動高度重視,挖掘親子活動的有效教育價值,經常性地開展親子教育活動,使家園共育能夠做到步調一致,協同發展。在親子活動中,家長的角色十分重要,家長既是活動的參與者,又是活動的傳遞者。通過親子活動,家長還能學會育兒的方式和方法,與幼兒親近,讓幼兒快樂健康地發展。教師可以采用的親子活動形式,主要有開放日(教學、生活觀摩)、節日游戲互動、親子閱讀、家長授課。
總之,家園合作是幼兒園教學的一種新模式,它主要是幼兒園與家庭之間進行合作來實現教學環節,讓幼兒在家園合作的前提下健康成長。幼兒園生活盡管比較豐富,且占的時間都比較長,但幼兒離不開家庭,如果幼兒園將幼兒與家庭分離開來,就會給幼兒帶去一種叛逆感,他們會盲目認為學校與家庭沒有任何關系,時間久了,幼兒對幼兒園的感情會越來越低,為此幼兒園在進行教育時,有必要使用一些家園合作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從而讓學生對家庭和幼兒園都有同等重要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