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職業學院,山東 濰坊 262737)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培養目標也在不斷變化,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以往的高職院校教學中,偏重于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學習,讓學生可以勝任一種或者數個崗位。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高職院校培養目標朝著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方向,隨著崗位的變化和職業變動,加深新知識和新技能的掌握,提升學生職業核心能力,以專業技能作為基礎,實現學生職業技能和知識的拓展。
高職院校信息技術學生職業核心能力主要有一下幾點內容:第一,人文基礎。人文基礎是學生職業核心能力構建的廣泛社會基礎,是信息技術學生必須具有的素養。①社會公德心。在高職信息技術學習職業核心能力中,應當引入社會責任感以及公德心等內涵,強化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合格的高職學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做出貢獻。②企業精神。在高職信息技術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中,企業精神是重要的內容,要求從業人員融入企業和企業文化。同時,促進從業者和管理者形成創新意識和能力,有效利用企業精神。③職業擔當。現代信息化社會背景下,任何職業都需要信息技術,成為信息技術管理人員,具有相應的信息技術核心能力。第二,專業化基礎知識。高職信息技術學生職業核心能力中,信息技術專業基礎知識有著基礎性作用,其職業核心能力有著獨有特點,具有廣泛性和系統化特點,以科學知識作為基礎,不斷豐富學生知識內容,促進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
高職院系信息技術類課程教學中,堅持理論和實踐結合的原則,以實踐為主,以應用為目的,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加強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培養。借助課程知識學習,要求學生具備相應的理論基礎,同時具備相應的實踐技能,不斷革新信息技術探索和研究。通過新的崗位和技能,讓學生學習和掌握新知識,應用新技術和手段,提高學生觀察能力,鍛煉學生問題發現和解決能力。從信息技術類學生課程特點來說,在職業人才培養中,加強學生基礎知識和職業技能掌握的同時,還注重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需要將其融入學習和生活中,優化實踐訓練活動。課堂是學生知識和技能學習的主要陣地,對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職院校信息技術類課程中,結合課程特點優化教學設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促進學生職業核心能力提高。
1.加強工程實訓,提高學生職業核心能力。高職信息技術類課程教學中,開展工程實訓不但可以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同時可以實現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在具體的實訓中,教師需要結合信息技術教學實際,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加強學生職業知識和技能培養,結合職業核心能力開展相應的實訓訓練。例如,在小型局域網的組建和維護的教學中,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小型局域網組建過程和注意事項,能夠有效處理一般性的網絡問題。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目標,講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內容,引入相應的實訓訓練內容。在具體的實訓中,根據企業實際的工作模式,引入相應的項目和任務,發揮學生課堂主體作用,強化學生能力培養,通過小組合作訓練的方式,將職業核心能力和訓練項目有效結合,實現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在具體實訓中,教師可以借助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訓練。如怎樣可以將多臺電腦組建成小型局域網,并且可以分享上網?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從實訓準備入手,結合整個組建過程,開展工程實訓活動。借助學生工程實訓項目的參與,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相關專業深入了解,鍛煉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引導學生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加強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
2.借助技能競賽,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高職院校信息技術專業教學中,應當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技能競賽是一種有效的方式,通過不同類型和層級的職業技能比賽,彌補常規教學中的不足,借助技能競賽活動構建相應的平臺,實現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在具體的職業技能競賽中,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其內容更加豐富,考察范圍更加全面,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例如,高職信息技術動畫設計相關專業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動作設計作為主體,讓學生以小組或者個人形式,結合相應的主題設計動畫,開展相應的動畫比賽活動。在具體的競賽中,可以是學院組織或者學校組織,也可以是若干個學校共同組織,保證技能競賽活動可以順利開展。在組織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指明動畫設計的主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主題的理解,設計不同形式的動畫,在比賽中展示,如“青春杯校園動畫設計大賽”等主題,在對學生作品評價中,采取更加公平、公正、公開的方式,展示出學生的作品,營造良好的比賽氛圍,吸引更所學生參與動畫設計比賽。同時,教師鼓勵學生參與校外以及社會上相關的動畫設計比賽等,如“大學生原創動漫設計大賽”等,通過學生參與更高層級的設計比賽,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信息技術內容,了解動畫設計比賽的流程,也可以積累學生的經驗,了解自身的不足,更加深入的學習信息技術專業知識。通過技能競賽的方式,為學生發展和提升構建平臺,學生通過參與競賽活動,加強學生專業能力訓練,更好的開展合作與交流,樹立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有利于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提升。
3.工作結合方式,強化學生職業核心能力。高職院校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強化學生職業技能和素質,校企合作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實現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隨著近幾年校企合作方式的推進,取得一定的成就,并且得到普遍的好評,相關部門強力推廣,此種模式也是學生職業能力和素養培養的有效方式,實現學生專業知識和實際崗位的結合。在具體的工學結合中,學生可以提前接觸工作崗位,了解工作崗位的實際要求,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更好的開展學習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工學交替或者工學并行的過程中,結合企業的具體項目,學生小組也轉變成項目團隊,根據小組和崗位進行工作任務分配,根據流程完成相應的項目。通過真實性的項目讓學生獲得真實體驗和感受,了解項目的整個流程以及崗位技能。通過學生切身參與項目實施過程,可以更加全面的掌握專業能。通過工學結合、頂崗學習等方式,加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培養,樹立學生良好的責任心,開展相應的合作和創新活動,促進學生職業核心能力提升。
4.優化課程教學,融入職業核心能力訓練。高職院校教學中,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在專業課程教學中,需要注重教學內容的優化設計,不斷豐富專業課程知識,結合企業的實際需求,強化學生技能訓練的同時,同時需要根據崗位需求,加強學生溝通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培養,有效利用專業課程資源,借助多樣化的方式強化學生職業核心能力。例如,在數字音頻技術的教學中,通過課堂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和應用現代化數字音頻技術,完成動漫作品音頻設計、采集和制作,保證其后期編輯和特效。教師可以根據行動導向法優化教學設計,從工作計劃制定、信息搜索、決定階段、實施階段、檢查與反思階段以及評估階段等方面入手,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如工作計劃制定中,需要結合課程特點,開展模塊化教學活動,結合音頻編輯處理流程優化教學內容,結合實際的崗位要求,對其中的項目進行設計,將任務和單元學習結合,更加有利于學生崗位知識和職業能力培養。
高職院校發展的過程中,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也是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有利于職業人才素質提升,增強職業人才的競爭力。因此,高職信息技術類專業教學中,應當重視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結合信息技術學科特點,引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優化教學內容設計,實現理論和實踐的融合,強化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為學生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