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以數字化技術作為基礎的新媒體帶動了社交網站、微博、移動客戶端的廣泛應用,新媒體迅速發展是大眾在信息獲取和互動上的方式在不斷發生變化,這種情況的持續發展對大眾的思維形式和行為模式產生一定影響,基于此,想要實現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目標,作為思政工作者需要積極創新工作模式,促進思政教育內容豐富發展,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改革提供更大可能性。
第一,整合師生力量。師生力量的整合不是對二者的機械累加,而是實現思政教育在二者之間的有效滲透,具體來說,就是發揮教師對學生教育和指導作用。思想性和學術性方面的培訓由學校黨委宣傳部門和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門共同負責,信息技術服務和管理中心肩負起技術培訓任務。第二,整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資源。傳統媒體資源應用過程中應該積極借鑒現代媒體技術優勢,比如講座,傳統的思政教育資源傳播方式受空間和時間局限比較大,因此受眾有局限性;新媒體技術可以實現網絡在線思政教育,以文字、圖片和視頻方式組合資源,突破時空局限,受眾能夠更為廣泛的接受德育。第三,管理資源整合。全媒體現代高校思政工作中還沒有被管理者和廣大教師熟悉,因此在管理環節上相對薄弱,整合管理資源力量,利于使全媒體的優勢得到全面發揮。比如學校安保部門可以負責處理大學生投訴的全媒體不良信息,鑒定后存在危害性的信息要是上報主管部門。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開展過程必然需要教育人員隊伍作為支撐,因此當前基于全媒體形式建立新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團隊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發展進程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理論知識以外的更多管理方法和技能,具備創新工作意識,以高水平的工作能力完成思政工作任務。高校在組建高素質思政教育人員隊伍的過程中,要積極完善學校的招聘、管理、培訓工作制度,提升思政教育工作崗位的聘用門檻,最大限度上避免思想政治工作崗位出現任人唯親和隨意選派的現象,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人員隊伍的專業水平。此外,加大人員培訓力度,促進理論學習和實踐參與的有機結合,將學術交流、研討會以及座談會等多種培訓形式結合起來,引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全面了解思政工作前沿理論,全面提升自我專業素養和管理能力,發展創新意識,成為高等教育事業的服務者和支持者[1]。
首先,高校思政工作方法要切合實際。結合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情感問題等在高等教育進程中常見的問題,選擇合適的思政教育方式參與實踐工作,以全媒體發展背景作為基礎,結合大學生的實際需求,給他們的就業提供有價值的指導和幫助。其次,思政工作方法要具有人性化特征。作為思政教育工作者,應該耐心關注學生的實際需求,積極采納學生給出的意見和建議,平扥對待每一位學生,給學生提供耐心的指導,不能以自己的主觀意愿強加給學生,讓學生在思政教育活動參與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最后,促進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多樣化發展。立足現代移動終端設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方法需要實現轉變。以多樣化的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大學生發展優秀的意志品質,提升社會適應能力,鍛煉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吃苦耐勞的能力,引導大學生由被動接受教育轉變為自我約束和評價、提升[2]。
目前很多高校思政工作評價機制存在不完善的實際問題,這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臨難以突破的現實困境,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建立健全高校思政工作評價機制就是我們當前的重要工作[3]。首先,促進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的有機結合。互評模式突破了傳統評價機制“一次性評價”的局限性,形成了互動性反饋評價模式。而全媒體發展形勢給互評機制應用提供了更大可能性,教師對學生實施直接評價并且學生可以得到反饋;另一方面,學生之間進行互評。將自我評價和互評方式結合起來,教師可以明確自身的組織思政工作的水平,學生可以清楚知道自己的在思政學習中的具體水平。其次,線上評價與線下評價相結合。傳統的高校思政教育評價模式以線下的調查問卷形式開展,比較耗時耗力,結果分析工作量比較大。而全媒體給我們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展開線上評價能夠突破以往線下評價方式的局限性,將線上和線下評價方式有機結合起來。第一,線上評價,針對調查對象能夠不受時間和地點局限,統計數據結果以統計學方式展開分析,獲得分析結果的過程被簡化了,省去很多人力和物力。第二,線上評價方式體現了對學生主體性關注,利于調動學生參與調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可以幫助優化高校思政工作評價效果。
全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開展面臨新挑戰和新契機,結合媒體技術優勢我們嘗試立足高校思政工作目標落實需求,創新工作模式,同時也要接受來自媒體浪潮下的多元化的思想、意識影響,轉變傳統高校思政教育的劣勢,全面優化思政工作方法,體現全媒體時代高校思政工作的創新性。本文嘗試以全媒體時代作為背景,分析高校思政工作開展的創新路徑,希望本研究觀點可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