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陶縣紅柳中學,新疆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845550)
在高中階段,經典誦讀屬于一項系統化的工程,而高中語文經典誦讀是整個經典誦讀中的一部分,具有鮮明的人文特點。中國有句俗話叫做“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高中語文經典誦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知識,也能夠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同時豐富了他們的寫作素材,提升其寫作能力,最終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讓他們有著豐富的語言感受力。
語文經典誦讀中接觸到的語言材料就是我們所說的“經典”,是傳統思想文化的精華部分,也蘊含著豐富的哲學道理,中學生通過誦讀經典能夠近距離的接受圣人的思想與教誨,在圣人創造的思維空間中遨游,能夠站在一個比較高的思維起點來給圣人進行“對話”,對鍛煉學生思維的精度和質量都有很大的作用。事實上,語文知識的學習看重的是積累,更加強調厚積薄發。經典是高度濃縮的展示,來自于古人的生活經驗與生活材料,也是他們思想情感的流露和表達,屬于鮮活的文學形象,這些營養豐富的文字材料同時具備文質的美,思想價值與審美價值同在,能夠帶給學生美的熏陶,情感的升華,也能夠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感受經典語言的凝練。經典著作構思的巧妙之處,表達的悠遠的意境,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更是能夠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誦讀經典的過程也是語言積累的過程,更是情感碰撞的過程。因為知識本身不是活的,只有被人記住能夠讓學生“活學活用”才能體現其價值,才能“活”起來。
對于經典誦讀來說,其教學內容比較多,文化內涵豐富,教學也沒有固定的方式可參考,高中語文教師對于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的把握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對經常進行統編教材教學的教師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在開展經典誦讀教學的時候,教師除了“會”教,還要有很多的知識儲備,能夠引導學生去背誦和記憶,教師要能夠朗朗上口,敘述出經典著作中的內容,還能夠跟學生針對這些知識進行交流。這樣才能讓學生信服,教學成效才能體現出來。要定期開展對高中語文教師的培訓工作,讓其經典誦讀教學思想能夠及時更新,實現理論教學跟實踐教學的同步化提升,樹立全新的學生觀,通過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來提升教學效果,教師要能夠認清經典誦讀教學中與學生互動的意義,提升自身的魅力與課堂教學感染力,選擇合適的策略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才能為提高語文經典誦讀教學有效性打下堅實的基礎。
葉圣陶先生也曾經說過“心與眼的學習之外,還有加上口與耳”,也就是說,在經典誦讀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去背誦,聲情并茂的背誦才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只有養成了背誦的習慣才能提升學習的成效。對于那些特別拗口,難以記憶的句子,還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和切磋,提高背誦的準確率。“一切優秀的文學作品,都是作家思想和情感的形象保存方式。朗讀者可以在誦讀時如果站在作者的角度來吟誦,可以逐漸走入到作者所營造的情境中來,體會其思想感情。”因此,在誦讀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體味作品的情感內涵,把握中心脈絡。例如在誦讀岳飛的《滿江紅》時,情感應隨著內容的變化而變化。前四字“怒發沖冠”,應讀出不共戴天的仇恨感。正因為此恨未消,因此作者自倚闌干,縱目乾坤,熱血滿懷,沸騰激昂。開頭凌云壯志,氣蓋山河,讀來自感氣勢磅礴。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體悟其中的豐沛情感,讀出其出凜然而生的英雄忠勇之氣。
在中學語文教育中實施經典誦讀,單靠課堂是不夠的,還需加強開展誦讀外延活動,提高學生的誦讀熱情,讓經典誦讀教學向外延伸,延伸到課堂之外,延伸到家庭和社會生活的大課堂之中,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延伸到學生今后的人生道路中去。在中學語文經典誦讀教育中,可開展豐富多彩的外延活動,如利用游戲活動、競賽型經典活動、交往型經典活動、操作型經典活動、欣賞型經典活動等活動類型,提高經典誦讀積極性。游戲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吸引力不言而喻,比如,在學習文言文的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給學生講解完基本的大意之后,可以引導學生背誦,之后選擇一個時間開展游戲教學。把學過的文言文名句放在一起設置游戲教學環節,叫做“搶答游戲”,教師先說出詞的開頭,讓學生搶答后面的內容。再比如誦讀接龍、古詩詞配、編曲和經典改編劇表演等娛樂性活動,讓學生動一動、唱一唱、演一演、聽一聽、看一看,從而激發其誦讀經典的興趣和熱情。
在高中語文經典誦讀教學評價工作開展的時候,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運用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模式,在選擇經典誦讀教學評價上有所側重,提升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實現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教學評價的主體不只是教師,還有學生的自我評價以及相互評價。在高中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時候,可以讓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全班互評,甚至可以讓學生找對子互評,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提升經典誦讀成效。除了這些,還可以豐富評價形式,不斷擴大評價主體的范圍,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產生情感上的激勵,實現高中語文經典誦讀的良性循環。
總之,在現階段,對于高中語文教師來說,可以根據學生實際,在其能力可以理解的范圍內進行講解,不能一味追求繁難,也不能要求學生全盤接受,主要在于培養學生在經典文化方面的語感,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