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嘉盛陽光工程有限公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26)
建國70 年來,我國電力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1949 年新中國成立時,全國發電裝機總容量僅為185 萬千瓦,截至2018 年已躍升到19 億千瓦,躍居世界首位。
隨著國家政策調整和能源結構轉型,電力建設領域過度競爭和最低價中標現象層出不窮,造成部分項目出現了質量安全隱患。電力工程建設領域已產生諸多深層次問題,本文擬從國家近年頒布的相關標準規范入手,探析電力總承包(EPC)工程質量管理特點。
無獨有偶,《建設項目工程總承包管理規范》(GB/T 50358-2017)和《工程建設施工企業質量管理規范》(GB/T 50430-2017),同時(2017 年5 月4 日)發布,同時(2018 年1 月1 日)實施,這也反映了國家從宏觀層面對總承包工程管理和施工企業質量管理的統一性要求。
工程總承包可以是全過程的承包,也可以是分階段的承包,具體范圍根據合同的約定。總承包即交鑰匙工程,承擔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和試運行工作,并對承包工程的質量、安全、費用和進度等全面負責。
工程建設施工企業質量管理規范是時參考了ISO《質量管理體系 要求》,以國際標準為基點,以國內外施工企業質量管理的最新成果為導向,著力解決工程建設施工企業質量管理的具體問題。
(一)工程總承包企業應按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規范企業的質量管理。
(二)質量管理應貫穿于項目管理全過程,按策劃、實施、檢查、處理的工作方法(PDCA)進行全過程質量控制。
《工程建設施工企業質量管理規范》以ISO9000 標準為基礎編制,兩者在管理目的、價值觀、管理理念方面完全一致,對企業的質量管理提出以下要求:
(一)建立適宜企業的質量管理機制
質量管理機制要從工程建設企業管理體系入手分析,重點研究質量管理存在的重要問題和解決辦法
(二)樹立科學合理的質量管理理念
一個優秀的施工企業應該具備高品質的理念,自覺領會規范內涵,結合質量管理的外部和內部環境靈活運用,突出實效性。
(三)提升未雨綢繆、持續改進的競爭力
應該把握工程建設質量管理的發展趨勢,分析工程組成、科技發展、節能減排、功能提升等,提前計劃、預知,不斷調整管理方式,從而實現質量目標。
(四)營造濃厚的質量文化氛圍
優秀的質量文化可以使員工接受并認同組織的質量愿景、質量使命、質量價值觀和質量目標,增加對組織的質量要求的認同感。
(一)質量管理體系亟待完善
總承包企業雖然都建立了質量管理體系,取得ISO9000 標準認證。但在具體工作中,體系、標準束之高閣,審核時才去找來。工作程序文件、質量記錄文件大量缺失,施工方案、交底記錄、驗收資料不完整、簽字不齊全,甚至存在工程完工后再補資料的問題。
(二)圖紙設計的質量控制不到位
國內目前很多具有總承包資質的施工企業,并沒有設計資質和設計能力,設計業務往往進行委托分包,這樣以來,總承包方對設計的控制就顯得滯后和無力,設計資源的調配難以受控,圖紙的質量、設計的深度、專業間提資偏差以及和總承包方采購部門、設備制造廠家的技術銜接出現問題,對工程質量造成潛在的隱患。
(三)設備的質量問題控制不到位
總承包企業采購合同簽訂之后,雖然有技術協議和合同條款的約束,但制造的工藝質量、元器件的質量就無法控制。無法全過程的監督制造,為后期設備的長期可靠運行埋下隱患。
(四)技術工人的勞務分包造成工藝質量不穩定
目前的總承包施工企業大都沒有自己的技術工人,施工力量幾乎全部為勞務外包,造成技術工人隊伍的不穩定,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對總承包企業的基層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五)招投標階段的低價中標定標規則導向工程質量低劣
現有的工程招標規則,經濟標報價權重占比達到60%-70%,總承包企業為了迎合招標文件的要求,不惜壓低成本進行報價,后期在施工過程中,偷工減料、更換配置,鬧出許多不可思議的糾紛,也嚴重影響了工程的質量。
(六)基于上述問題,在質量管理規范里其實就給出了解決辦法:
1.增強企業的質量意識,尤其是公司“一把手”的質量意識。2.企業最高管理者應定期組織質量管理體系的評審。3.總承包企業建立自身的由上而下的質量管理體系,并有效落實,定期檢查,對問題形成閉環。4.呼吁國家政府層面的政策引導和對不良質量企業的嚴肅處理,建立企業誠信體系,建立黑名單制度,讓質量管理不達標的企業無法生存,從而扭轉整個行業的質量管理水平。
電力總承包工程又涉及多學科專業,涉及到的設備、裝置、材料成千上萬類,從立項、可研、設計、施工、試運行,哪一個環節失控必然引起質量管理的風險。經驗告訴我們,質量管理是個系統工程,只有將工程全過程資源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質量管理機制并有效堅定的實施才會取得質量管理的長足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