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二人民醫院,云南 昆明 650000)
在護理層面上,分析心理干預指的是通過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結合語言交流、情感溝通、心理暗示等方法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以實現穩定患者情緒,緩解患者身體痛苦,提高患者抗病信心,幫助其實現身體康復的最終目的。從這個角度出發,本文探究了腫瘤護理中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的重要意義,同時作出適當的分析和對策探究。1
大部分腫瘤患者在得病后,心理因素會對其產生巨大影響,通過研究分析表明,很多患者在確定自己患病之后會出現焦慮、憤怒以及恐懼的心理,這些心理會形成較大的心理壓力,在患者的人格特征中表現出來。長期的心理壓力會讓患者神經內分泌出現紊亂,直接影響其器官功能的正常運行,個人免疫力也會受到影響,嚴重的甚至會激發其潛在的癌細胞,形成病變。再有,部分患者因為環境影響,個人情緒受挫以及部分家庭變故等會出現較大的心理壓力而降低其自身免疫力,誘使腫瘤的產生。
通過對護理腫瘤患者工作進行總結可以得知,情緒樂觀積極向上的患者其存活率要遠遠高于悲觀主義者。也就是說,心理因素對腫瘤的治療和患者的康復有積極意義,從生物機制的角度上看,心理神經免疫學機制可以抑制腫瘤的發生和發展,從心理機制的角度上來看,良好的心態是對腫瘤的治療和術后康復有明顯促進作用的。
因為心理因素會對護理質量產生重要影響,所以在日常臨床護理工作中對腫瘤患者展開護理工作的同時,要結合多樣化的心理干預手段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抗病信心,讓其能夠結合頑強的意志來戰勝疾病。
大部分腫瘤患者在確診后都會出現悲觀、焦慮、恐懼甚至是憂郁的心理,這種情況對于病情的治療和護理十分不利。再有,因為患者的病情、年齡、文化水平和治療反應各不相同,其表現出來的心理狀況也有所不同。針對不同情況的患者,護理人員要有針對性的方法展開護理工作,例如對于對個人病情不了解的患者,一定要高度保密,保證其能夠主動配合治療;對于個性敏感的患者,要穩定其情緒,保證患者能夠安心的接受治療;對于自我認知水平較強的患者,要科學合理地為其分析病情的發展并耐心細致的和其溝通,讓其能夠自我調節。總而言之,想要對患者展開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就要從細節處入手強化護理工作。
一般情況下,腫瘤患者在治療時都會有極強的疼痛感,這不僅來源于腫瘤本身的壓迫及生物學原因,還與治療所引起的副作用以及患者的心理狀況有密切關系。在實際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通過多種心理干預手段來控制患者的疼痛感是今后護理工作發展的必然方向,比如可以對患者進行心理暗示、按摩、催眠以及注意力轉移等方式緩解疼痛。另外,要鼓勵患者形成良好的心理信念,人的的堅強信念和樂觀態度能夠形成一種類似嗎啡的物質,內啡肽,它對疼痛有明顯的緩解作用。所以,護理人員要鼓勵患者樹立頑強的心的意志和信念,以及樂觀的精神,積極面對疾病。
在日常護理工作當中,良好的心理支持能夠給予患者更多的動力。護理人員可以通過情緒疏導、心理暗示等方式緩解患者的心理負擔。在腫瘤外科的臨床護理工作當中,需要為患者構建一個良好的心理支持體系,以更好地實現治療和康復效果。這需要從社會心理支持和家庭心理支持兩方面入手落實。
在護理腫瘤患者的過程中,良好的社會支持體系能夠為患者提供強有力的社會支持,讓患者得到情感物質以及社會信息等多方面的幫助,提高其生活質量和治療效果。比如可以通過健康咨詢熱線的建立、康復治療知識講座等活動吸引患者的參與,讓其減輕孤獨感和恐懼感,獲得社會生活的滿足感,提高其生存的意義,讓其更加積極的配合治療。
家庭心理關懷是腫瘤患者心理支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分析表明,良好的家庭環境可以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護理人員要和患者家屬積極溝通,引導患者家屬形成良好的護理技能和知識儲備,讓患者家屬能夠科學合理地應對各種狀況。家屬的關心支持和鼓勵是提高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決心的重要基礎,是幫助患者提高戰勝疾病信心的重要手段。
在腫瘤臨床治療工作中,心理干預護理是極為重要的一項內容,腫瘤心理干預護理工作要求相關人員除了要掌握先進的操作技能之外,還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和人文素質,要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夠幫助患者和家屬增強應對疾病的能力。在目前的臨床護理工作中,還有很多類似的問題需要得到關注和研究,目前我們所做的分析只是初步的探討,最終的目的還是要在臨床實踐當中結合科學的方法和手段總結心理干預手段,在腫瘤患者護理工作當中的意義和實際落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