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玉榮 饒愛萍
(1.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江西南昌 330013)
紅色文化是極具我國特色的文化類型之一,其蘊藏著豐富的精神內涵,對于推進社會的進步有重要意義。在很多時候紅色文化都深藏在我黨的時代思想中,其對于社會的思潮有引領作用,并且常與時代的創新思想有某種天然的內在聯系。教育公平作為保障社會穩步發展的關鍵因素,其對于社會的進步有積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與紅色文化具有一致性。因此,紅色文化能有效助推我國教育公平的建設,為教育公平提供堅實的理論指導。
有助于培養人民的公正意識。紅色文化有助于推進“平等”“公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紅色文化的深層內涵與“平等”“公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具有相似性,是“平等”“公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樣本。同時,也是培養人民平等意識與公正意識的重要途徑,對于推動教育公平有積極作用。隨著教育公平建設的不斷深入,人民的平等、公正意識也將不斷加深。并且,隨著人民公正意識的提高,在往后的教育公平建設中也會將此觀念貫徹到其中。兩者是相互促進的關系。
有助于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紅色文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馬克思主義中針對教育公平的看法主要有兩點,第一,在教育中要想保障公平性,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實現人民的平等受教育權;第二,在教育中要想確保人民得到自由且全面的發展,前提是實現教育公平。只有人民自身得到自由全面的發展,才能有助于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由此可知,教育公平對于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紅色文化作為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體現部分,其對于教育公平有推進作用,能有效成為教育公平建設的理論指導。同時,隨著教育公平的全面落實,人民的個人價值將與社會價值相統一,為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有助于保障階級的合理流動。紅色文化中的重要內涵就是打破階級固化,而要打破階級固化,最主要的就是保障社會各階級的合理流動。只有社會各階層之間具備自由流動的功能,才能真正打破階級固化。而要實現各階級的自由流動,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教育,只有實現教育公平才能切實保障我國各階層之間的合理流動。社會中的弱勢階級群體可以通過接受良好的教育實現向上層社會的流動,從而改變自身的階級狀況。而強勢階級群體可能由于未利用好教育資源而向下層社會流動,從而慢慢變為弱勢階級。但要實現這一切,最重要的就是全面落實教育公平。只有確保弱勢群體與強勢群體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資源,才能真正實現各階級之間的流動。并且,由此減緩社會各階層之間矛盾,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加大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力度。在當前,紅色文化中還有很多精神資源未被挖掘出來,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國推進教育公平建設的重要理論指導。通過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提煉出隱含在深層的紅色文化內涵,并加強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新時代先進理念的結合,共同引領思潮、形成平等、公正的社會共識,從而更好地推進我國教育公平事業的建設。同時,利用紅色文化開展各類思想教育,培育人民的紅色烙印,以此弘揚紅色文化精神和紅色文化品質,以便于人民在投身教育公平的建設時,能更加堅定理想信念。
加強理解紅色文化內涵。在當前,多數人對于紅色文化的理解還大多停留在表面,對于紅色文化的認識和了解也比較片面,沒有正確看待紅色文化中蘊含的精神內涵。因此,無法突出紅色文化的價值,導致紅色文化在助推教育公平建設時,沒有發揮出最大的功效,有時相關人員由于在思想意識上對于紅色文化的理解過于片面,導致教育公平的深入性缺失。為確保教育公平的建設深入推進,還需加強理解紅色文化內涵,如果單從字面上難以理解紅色文化的內涵,可以通過一些新型手段,幫助人們加深理解,比如VR技術。或者直接到紅色文化的誕生地去近距離的感受,由此提升對紅色文化內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投身到教育公平的建設中。
加大紅色文化精神的傳播力度。紅色文化精神從最早期的“革命精神”到“創業精神”,再到“改革精神”,一直不斷拓展其內涵。紅色文化精神一直是指引我國社會前進的精神動力,承載著我國人民大眾的時代愿景,是助推我國積極向上發展的重要動因。紅色文化精神對于助推我國教育公平建設有積極作用,但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紅色文化精神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覆蓋率逐漸縮小,在人們心中產生的影響也逐漸輕微,這對于推動我國教育公平的建設是極其不利的。因此,為改變這一現狀,最首要的就是加大紅色文化精神的傳播力度,使紅色文化精神覆蓋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并根植在人們的心中。以此引領人民積極推進社會前進,助推教育公平。
綜上所述,紅色文化助推教育公平的作用機制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有助于培養人民的公正意識;第二,有助于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第三,有助于保障階級的合理流動。同時,為確保紅色文化能持續助推教育公平,還應加大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力度,并加強理解紅色文化內涵,然后在此基礎上,加大紅色文化精神的傳播力度。只有如此,才能切實保障紅色文化助推教育公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