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 文衛 譚燕(廣安職業技術學院)
在我國,農產品互聯網營銷的相關研究在本領域學者的范圍內起步較晚,但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加上對互聯網與農產品結合的認識,有了更多的學者研究,農產品的互聯網營銷模式不斷創新。廣安也有自己獨特的農產品,在目前互聯網發達的狀態下,研究其獨特的互聯網農產品營銷模式,也能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對廣安特色農產品網絡營銷模式進行研究,可以在互聯網+的環境下找到適合廣安特色農產品的網絡營銷策略,以供相關企業參考,使廣安的特色農產品能更好的推廣,發揮更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為了深入研究“互聯網+特色農產品”的網絡營銷策略,了解近年來廣安市民在農產品的花費使用互聯網購買特色農產品渠道等情況,我們主要采用網絡調查和實地調查方式,發放了200份調查問卷,共回收了180份,回收率90%。后續會再針對廣安本地農民及銷售人群進行實地走訪調研分析。
調查人群主要有廣安市民及廣職院在校大學生。根據調查,廣安市民平均每個月的收入或者可支配的費用情況通過調研可以看出,大部分月平均收入都在2000-3500元,其次是3500-5000元,此收入完全能夠支撐家庭開支。
受訪者比例分布情況,女性占70.73%,男性占29.27%,在購買農特產品的人群中,主要以女性為主,由此可見,在廣安市農特產品網絡營銷模式上要多了解女性的購買習慣。
年齡階層分布上,48.78%的人年齡分布在18-25歲,29.27%的人年齡分布在26-35歲,17.07%的人年齡分布在36-45歲。由此可見,廣安市購買農特產品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中青年人群。這部分人群對互聯網較熟悉,接受新事物能力較強,是購買主力軍。
職業分布情況可見:46.34%的人的職業是工薪人士,24.39%的人的職業是其他自由職業,21.95%的人的職業是學生,4.88%的人的職業是白領等。由此可見,廣安市購買農特產品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工薪人士和學生,我們的農戶及銷售人群要針對購買人群的特征開展農特產品的售賣模式。利用電商、新媒體平臺采取O2O的模式直接或者間接的銷售農特產品。
被調查者擁有電腦或智能手機的情況,根據調查,68.29%的人家里都擁有電腦和智能手機;24.39%的人家里沒有電腦,只有智能手機;7.32%的家里擁有電腦,但是沒有智能手機。由此可以得出,廣安市居民都擁有網絡購物的硬件設備,互聯網普及率已達到了100%,對開展網絡營銷做好了鋪墊。
根據調查受訪者是否愿意在網上購買農特產品可見,75.61%的人偶爾會在網上預訂,14.63%的人不會預訂,只買現貨,9.76%的人會在網上下單預訂,并且會經常在互聯網上購買,0%的人不會在網上購買農特產品,所以,現在的消費者大部分都能接受農特產品進行網絡銷售的模式,并且會去訂購。對網絡銷售農特產品的接受程度上,68.29%的消費者愿意通過互聯網購買農民自己種和養的農特產品,31.71%的人看情況,持觀望狀態,0%的人不愿意通過互聯網購買,這也說明廣安市消費者都能接受在互聯網上購買農特產品。
購買渠道上,53.66%的人會選擇網絡購物,43.9%的人會選擇當地商超及農貿市場,2.44%的人會選擇特產專營店。在廣安市的消費人群里面,大部分都會選擇網絡購物,所以農特產品網絡營銷渠道是必選模式,根據調研我們可以更好的將當地商超和網絡良好的結合起來。在受購買因素影響下,58.54%的受訪者購買農特產品會受到口感的影響,19.51%的人購買農特產品用來送給親朋好友,17.07%的人會購買朋友推薦的農特產品,4.88%的人購買農產品時不怎么注重口感,只看品牌。可見,消費者對農特產品的口感,也就是品質上要求較高,銷售人群應注重農產品品質的提升,同時也要注意品牌的打造,這樣在親朋好友之間才會推薦,樹立良好的口碑。
根據調研可知廣安特色農產品的銷售模式,主要是自產自銷,其次是加工后再銷售以及批量外銷的模式,所以廣安特色農產品目前還主要處于自產自銷階段,更需要加大營銷宣傳力度。
同時消費者在本地互聯網平臺上買不到正宗新鮮農產品,其中主要涉及到的種類是海鮮、野生的農特產品、水果、新鮮的禽蛋和蔬菜等,這些都對物流運輸時長要求較高,所以要建設好完善的物流體系,縮短運輸時間并保證農特產品的新鮮度。
根據圖1可知受訪者購買農特產品會選擇的互聯網平臺,87.8%的人都會在天貓超市選購,39.02%的人會選擇順豐優選,34.15%的人選擇京東中國特產館,24.39%的人會選擇拼多多,19.51%的人會選擇優果網,9.76%的人會選擇中糧我買網,由此可見,受訪者都會選擇知名度較高的大電商平臺購買農特產品,所以可以依附大的電商平臺進行網絡銷售。
圖2在網上購買特色農產品時他們需要考慮的因素,90.24%的受訪者看重價格,87.8%的人看重新鮮度,82.93%的人看重綠色健康,73.17%的人看重物流,51.22%的人看重品牌等,由此可見,廣安特色農產品在互聯網上要注重價格、綠色健康的宣傳和推廣,打造品牌并塑造品牌知名度,同時也要注重物流建設,保證商品新鮮度。
圖3在網上購買廣安特色農產品的關注度,主要集中在安全、質量、價格、品牌等,由此可見,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品質和綠色健康,性價比優的產品。
根據圖4調研阻礙廣安特色農產品電子交易分析,80.49%的原因網絡信息在農村普及率較低,51.22%是部分農產品保質期有限,不易開展電子商務,41.46%認為廣安農產品物流條件差,交易雙方缺乏對第三方平臺的信任,36.59%認為交易成本高等,根據這樣的阻礙可針對性開展措施,加以改進。
為了更好的開拓廣安特色農產品網絡市場,受訪者還給出了以下建議:第一,建議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特產品的品牌知名度,建立更多的銷售平臺,增加購買渠道,可以依附大的電商平臺,將電商平臺發展到農村,給予農村一定的培訓和支持,或者號召農民自己主動和一些可靠的大電商平臺聯系,當地政府也應引起適合當地農產品發展的電商平臺,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第二,建議政府支持,政府給予相關的扶持政策,定期組織農民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提高農民技術人才的人數,做好互聯網的普及,幫助農民用電腦或者手機進行網絡賣貨,特別是現在大眾都在用的抖音,多宣傳互聯網的發展及方便,提高他們對互聯網+農特產品網絡銷售的了解度;第三,建議做好農特產品的售后服務,完善物流設施建設,降低運輸時長,提升物流速度并保證產品的新鮮度,對壞果要做好賠償;第四,建議加強農產品質量管理,保證和注重農產品質量提升,在種植方面邀請專家進行技術培育,質檢部門加強質量管理,保證質量和真實,讓有質量的特色農產品物有所值。
本問卷采取隨機抽樣的調查方式,利用網絡調查和實地調查法,綜合了各種階層人群的調研,在盡量減少誤差的情況下,得到此調研報告。通過本次調查,從實際了解廣安市消費者購買農特產品的情況分析出結果,從而對廣安特色農產品“互聯網 +”網絡營銷模式中消費者進行分析,并為個體農戶、電商平臺、政府、物流等的相關主體提出一些參考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