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文(黃岡職業技術學院)
黃州區,隸屬于湖北省黃岡市,位于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長江中游北岸,是黃岡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境內自然景觀和人文遺存豐富,有東坡赤壁、寶塔公園、安國寺、李四光紀念館、陳潭秋故居紀念館等名勝古跡。2019年,黃州區下轄4個街道、3個鎮、1個鄉,另設有3個功能區。黃州區常住人口36.68萬人,城區常住人口26.79萬人,城鎮化率73.03%。
黃州區多年平均降水總量4.312億立方米,全區水資源總量2.233億立方米。同時,黃州區有豐富的客水資源,長江環繞西南,多年平均過境水量7218.6億立方米。巴河流經區境東邊,多年平均過境水量5.07億立方米。全區水域7638.05公頃,占總面積的21.08%,漁業年產量基本保持在5萬噸左右,產值近7億元。
2017年,黃州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23.5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由2016年的7.3:44.7:48.0調整為7.0:44.3:48.7,2019年,第一產業占比進一步降低,第三產業占比提高57.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黃州區土地總面積為36236.88公頃,2017年數據顯示,農用地18164.5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50.13%,其中耕地10516.4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9.02%。建設用地10217.93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8.20%,交通水利用地面積較小。河流湖泊及其他未用地7854.3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1.68%。根據黃州區土地利用情況分析,一是黃州區交通用地不足,說明城區與城郊的交通還不發達,直接影響城區與城郊經濟協同發展;二是河流湖泊及其他未用地占比較高,土地有效利用率還有待提高。
2017年可查數據顯示,黃州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產值24.5億元,其中:農業產值12.55億元,林業產值0.39億元,牧業產值4.15億元,漁業產值6.73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68億元。傳統農業占51.22%,林業占1.59%,牧業占16.94%,漁業占27.47%,農業服務(加工業)占2.78%。2018年至2019年完整數據未查實,但從零星數據推測,黃州城郊農業內部結構基本沒有大的變化。
從黃州區大農業中農林牧副漁業比重可以看出,傳統農業仍然占絕對比重,充分說明黃州城郊農業集約化、工業化、標準化水平較低,特別是農業服務(加工業)僅占2.78%,進一步證實黃州城郊發展相對落后。
區內各片區及組團(離城中心較遠的集鎮形成的點狀城區,下同)周邊的城郊仍以供應城區居民生活為主的發展模式,據網絡報道:陳策樓組團的發展規劃是“打造集紅色旅游、愛國教育、民俗體驗、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美麗鄉村綜合體”。作為離黃州城市中心最遠的陳策樓組團周邊的城郊發展規劃以服務城區居民為主的休閑農業、旅游農業發展思路,其他離城市中心更近的城郊在規劃時,同樣以服務城區居民生活為主的發展模式,出現了同一城市內整個城郊的發展模式同質化,同時也與全國其他城市日城郊發展模式上嚴重同質化。
黃州區農業所占比重較低,且逐年下降趨勢,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在黃州區農業內部的結構中,農業服務業(含加工業)僅占2.78%,整個農業產業內部仍以傳統農業為主導,沒有高附加值的農產品深精加工的企業支撐,城區發展重二、三產業,放松了對農業的長遠規劃,采取的是“無為而治”的管理思想,沒有農業外部政策引導和支持,也沒有農業自我發展的原動力,城郊經濟嚴重空心化。
城市布局是將城市的各組成部分按其不同功能要求有機組合起來,使城市有一個科學合理的總體布局。經過多年的規劃設計,黃州城區布局總體結構已確定以主城區為核心,沿江拓展南北兩翼,整合路口片區,形成“指狀放射型”城市結構,此規劃設計的優點是沿交通干線自發或按規劃多向多軸地向外延展,形成放射性走廊。在整體確定“指狀放射型”城市發展規劃的基礎上,又確定了“一中心,三片區,五組團”的城市發展格局(如圖1)??梢哉f黃州城區的整體發展規劃是清晰的,具有長遠發展理念和戰略意義。
從可查的資料顯示,整個黃州城郊的發展主要基于城區居民生活需要進行設計,普遍以生活消費、節假日休閑、旅游為支撐,打造集紅色旅游、愛國教育、民俗體驗、休閑度假為一體的鄉村發展思路。發展模式、規劃設計高度雷同,未形成地區內和地域外的差異性發展思路,未結合地域優勢進行長遠規劃。
依據黃州區遠景發展規劃,特別是城區發展思路,充分利用黃州每個城郊地理條件、自然資源優勢,破解黃州城郊發展現狀。
堵城組團周邊以葉路洲為代表的典型江灘地理環境,適合冬小麥和夏玉米輪作,糧食和飼料兼顧,實現小麥和玉米兩種作物平衡增產增收為目標,將單一作物的高產栽培技術優化整合,同時,本組團以北是羅霍洲,羅霍洲四面環水,位于黃州城區以北的長江江心,灘頭總面積2.8萬畝,實現土地化和技術集約化。
黃州水資源非常豐富,全區水域7638.05公頃,占總面積的21.08%,每年水產品在5萬噸左右,可以充分利用區域內水資源優勢,進一步提升水產養殖業養殖水平,提高水產品產量。
在堵城組團、陶店組團、城鐵東站組團和城東新區之間有大片水面,可在此區域內引進或投資建設1-2個大型水產品深精加工企業,采用“公司+養殖戶”模式做大做強黃州淡水漁業。
陳策樓組團及周邊以山區為主,可以發展果樹種植、牛豬等畜牧業。發揮區內山區優勢,利用葉路洲和羅霍洲青飼料,實現區間優勢互補,發展“果樹+畜牧”種養立體農業。
黃州東面與浠水以巴河為界,在巴河西岸及城東公路兩旁已基本完成新農村建設,公路及兩旁風景優美,空氣清新、視野開闊,近處可見農村田野風光,遠望可見城區高樓林立,還可見巴河水波不興、波濤蕩漾。
整個區域離城區半小時的路程,可作為城區休閑之地。以休閑農業為主,可沿巴河堤向長江堤延伸,開發各類休閑項目,同時在繞城公路以西開發租種業,以供市民周末種植蔬菜等,既滿足休閑、體驗、娛樂的需要,又滿足市民對健康蔬菜的需要。
黃州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如何在現代城市不斷擴張的過程中更加彰顯黃岡文化之美、自然之美,城市之繁華、田園之寧靜,需要發展前景清晰、功能齊備的郊區,來承擔起物資供應、果蔬物流運輸、緩解住房緊張、短途休閑旅游等功能,為高密度城市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