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
(重慶市合川太和中學,重慶 401555)
啟發式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習任務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已有知識水平出發,采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知識自主建構的一種教學指導思想。啟發式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具有以下特點:一是自主性。傳統的教學采用的是教師中心的講授制教學法,采用填鴨式或者滿堂灌的方式向學生傳遞知識,這種被動的學習狀態嚴重挫傷了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式教學法是通過語言、情境和問題的引導為學生的新問題的思考和解決提供支撐,使學生的思維處于主動的狀態;二是獨立思考。啟發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的一個共同的特征是以問題為核心,但是不同的是傳統課堂中的問題是封閉性的問題,學生基本上能夠在課本上找到答案,對思維沒有推動性。啟發教學法的問題是開放式的問題,是處于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是推動學生獨立思考的問題;三是舉一反三。傳統的教學法主要是通過記憶和模仿進行練習,啟發式教學注重的是一種學習方法的啟發,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具有舉一反三的能力。
考試仍然是當代教育考核的重要方式,對教育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在考試的導向下,高中生物教學以知識的傳遞為主,教師在課堂中仍然關注傳遞給學生的知識量,學生在回答過程中答案的標準性,關注學生在知識檢驗中所獲得的分數,而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搜集資料解決問題的過程,不關注學生在知識的建構過程中哪些方面得到了發展,學生了解不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能不能靈活地運用知識等,忽視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隨著新課標的推廣,教師逐漸給予學生發言的機會,師生互動更加廣泛,以問題為中心的小組合作學習不斷深化,但是在問題的設計大多考察的是學生對新知識的初步了解情況,考察的內容大多是一些擁有固定答案的知識,而并沒有考慮到這些問題在引導學生思維發展上的作用,問題是否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對新知識展開好奇心,有沒有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層次化的學習新知識,并以已掌握的新知識為支撐進一步探索未知知識的思維過程,促進知識的自主建構。同時,在問題的解答上,教師的預設過多的干預著學生的學習過程,對于偏離教師預設的思考過程,教師采用的態度總是堅決的拒絕和阻斷,以預設的標準性影響著學生的思維過程。
新課標下,學生主體課堂的思想不斷地得到推廣,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展開合作研究學習,自己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自主建構知識。但是,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呈現出形式化的特征,課堂氣氛活躍,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學習也如火如荼的開展,學生的展示也增加了課堂學習的樂趣。經過仔細考量,可以看出大多數的活動形式并沒有經過精心的設計,沒有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一些教師只是為了熱鬧而熱鬧,學生很活躍,卻沒有內容的深層次探究,在課時結束后,很多學生并沒有掌握教學內容,掌握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等,課堂教學效率呈現出低效性。
問題是存在于情境中的,通過熟悉的情境為學生的新舊知識建立鏈接,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啟發學生的思維。例如,在“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設計問題情境,“人患急性腸炎的時候,往往采取靜脈輸液治療,輸液的成分就含有葡萄糖,為什么?如果用蔗糖代替葡萄糖,可不可以?”通過這樣的問題激發學生對糖類知識的困惑,這就啟發學生展開了關于單糖和二糖的學習。然后,通過“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受到嚴格的限制,但受限制的并不僅僅是甜味食品,米飯和饅頭等主食都需要定量攝取,為什么?”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展開了多糖的學習。再次,通過“有人認為,吃糖過多或吃的過飽,即使吃肥肉也容易引起肥胖,你認為對嗎?”來引導學生學習細胞中的脂質。這樣的課堂中通過問題的引導,學生逐漸深入研究內容,循序漸進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生物課程是一門實驗性學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生物實驗的功能,利用實驗的直觀性,增加學生的感性經驗,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列舉物質引導學生猜測這些物質能不能通過?物質跨膜的方式一樣嗎?包括氧氣、二氧化碳、氮氣、笨、乙醇、甘油、葡萄糖、氨基酸等;然后教師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小分子物質跨膜的方式和運輸的方向,以葡萄糖作為案例進行演示后,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進行操作,通過操作和觀察引導學生開啟新知識的研究和學習。生物知識的學習是相對抽象的,學生無法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機體內物質的跨膜運輸過程,知識的學習就只能是機械的學習。通過實驗將抽象的現象形象的展示在學生的面前,為學生抽象問題的思考提供感性經驗,學生自主地進行實驗,解讀不同物質的運輸過程,進行自主學習。
啟發式教學是素質教育背景下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這對教師的要求就更高,要求教師能夠運用語言的引導將高中生物抽象深奧的概念通過形象化的語言化為淺顯容易理解的生物名詞。
綜上所述,啟發式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通過問題的引導激發學生的自主思考。在高中生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利用直觀手段和實驗,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感性經驗支持,啟發學生的自主性;借助語言的引導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學生能夠理解的形象化的語言,促進學生的積極思考,促進知識自主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