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虹
(河源市龍川縣佗城小教,廣東 河源 517388)
在素質教育理念和新課程改革標準的指導下,當前一個階段的課程教學都十分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就是讓學生具備能夠適應學科發展要求和終身學習需求的各項關鍵能力和品格。[1]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工作來說,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應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情感體驗能力等,而充分且有效的文本閱讀是推動學生知識綜合應用、表達交流和深化情感認知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抓住語文閱讀教學的契機,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活潑好動、思維靈活、對新鮮事物感到好奇的年紀,充分的利用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立足于教材內容,實現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閱讀,并且快樂閱讀,能夠為后續閱讀理解能力和思維發散能力的培養奠定重要基礎。[2]以部編版教材為例,在學習《四個太陽》這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實現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引導。首先,教師問同學們一個問題“我們天上有幾個太陽呀?”“大家有沒有聽過后羿射日的神話故事?”之后借助多媒體給同學們播放后羿射日的動畫短片,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其次,在完成動畫短片的觀看之后,教師再次進行問題引導“大英雄后羿為我們射下了八個太陽,只剩一個太陽讓人們能夠安居樂業,那么為什么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題目卻是四個太陽呢?”學生不禁產生疑問,并且能夠帶著這個疑問去主動的進行課文閱讀,在文章中尋找答案。這就做到了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上,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對于文本閱讀不僅僅是單純的識讀,更重要的是借助于閱讀文本和資料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這也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所在。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更是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充分的發揮語文閱讀教學的工具作用。要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和文章情感,語文教師就要適當的對閱讀內容進行豐富和拓展,就比如在學習《找春天》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文章敘述的特定場景,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資源給學生尋找更加多元化的閱讀資料,可以是視頻資料也可以是文本資料,就比如有關春天萬物復蘇的紀錄片、關于春天的詩歌和小短文等等,通過這些閱讀內容的補充和完善,讓學生能夠全方位的感知春天,使春天更加的生動形象和具體,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具有十分積極和重要的幫助。
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還要實現閱讀教學形式及方法的創新,通過組織豐富多樣的閱讀活動,培養和深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就比如,在學習《司馬光》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設置學生分組討論的環節,讓同學們就“司馬光砸缸”這一行為進行評判,說一說你認為司馬光的這一舉動值不值得肯定?并且說一說值得肯定的理由。如果是你遇到這樣的問題,還能不能有其他的解決辦法?通過對這樣特定題目的討論和交流,讓同學們積極踴躍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在表達交流的過程中產生獨立的思考,并且培養學生的聯想和發散思維,能夠使閱讀教學更加靈活,更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再比如,在學習《守株待兔》這一課時,為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可以讓同學們嘗試著在完成文本閱讀之后,進行故事新編或者是故事續寫,在寫作的過程中實現知識運用和鞏固提升,實現讀寫結合。
在組織小學生進行文本閱讀的過程中,還要進一步深化情感教學,也通過對學生的情感與價值觀引導,提高學生閱讀感知能力,為學生終身閱讀奠定良好基礎。[3]就比如,在學習《朱德的扁擔》這一課時,就要適時的進行革命情感和愛國主義價值觀的引導,通過給同學們收集有關的信息資料,讓同學們更加了解朱德這一偉大革命家、政治家的生平則特殊的革命背景以及社會環境,以人物來感知歷史,讓同學們能夠了解革命的艱辛和英雄前輩對革命作出的貢獻。在此基礎上讓同學們帶著充沛的情感去進行文本閱讀,并且思考我們今日生活的來之不易,讓同學們在閱讀中獲得充分的情感體驗,深化學生的情感共鳴,提升閱讀教學效果,同時培養學生豐富的感性思維,以人文素養帶動核心素養的提高。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以文本閱讀為基礎,以拓展閱讀為補充,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應用能力和感知能力,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實現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