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斌
(河北省永清縣后奕鎮中心校,河北 永清 065600)
宋代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在新課堂理念的推動下,教學過程也發生著本質的變化,它更多的追求的是一種溝通、理解、對話和創新。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課堂提問是課堂的完整性的一部分,課堂教學中提問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效提問不但能夠讓學生對語文學習感興趣,語言能力得到提高和發展,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正如有位教育家曾說過:“教師不諳熟發問的藝術,他的教學是不容易成功的。”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卻錯過了提問的恰當時機從而走進了提問教學的誤區;有多少老師在提問后馬上叫學生回答,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又有多少老師提問不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發展水平,導致學生望“問”興嘆……針對這種種現狀,我們確立本課題研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方法”,力求通過教師一次次有價值的提問,撥動學生的心弦,開發學生智能,提高教學質量。
(一)“啟發式”教育理論。古代教育家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從他的這些教學思想中,可見提問的重要性,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課堂教學論。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是教師引導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教師在課堂中不僅要教會學生學會解決問題,而且要教會學生學會思考問題的方法和思維,也就是既要教會內容,更要教會方法,不僅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在這過程中,教師的“導”起著關鍵的作用。而這個“導”更多的是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來實現。
(三)認知學習論。認知心理學家維果茨認為,人的認知水平有三個層次即“已知區”“最近發展區”和“未知區”。這三個層次之間是循環往復,相互轉化,螺旋式上升的。有經驗的教師善于尋找“已知區”和“最近發展區”的結合點,善于安排教材并善于有效提問,讓學生經過努力自己掌握問題,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并最終使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劃歸為“已知區”。
(四)陶行知理論。陶行知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可見有效提問的重要性。
(一)進一步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提問藝術。通過開展達標課、展示課、骨干教師示范課等一系列課堂探究活動,不斷發現問題、改正問題,從而優化提問行為。
(二)進一步提高教師對課堂提問反思的自覺性。通過對本內容的研究,使教師能夠對課堂進行深入的思考,讓學生可以從提問中提高。
(三)進一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提高課堂參與度。通過研究,能夠使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打開,并且改變學生呆板的思考問題的方式。
(四)進一步總結,形成有效提問的方法技巧,探索出語文課堂提問的策略。通過研究,使教師能夠更加自信的去面對自己的學生,提高教師和學生的教、學自信心。
(一)調查和分析常態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的現狀。在教學中,個別教師忽視了提問的適當契機,或者在日常的課堂中從未進行有效的提問,從而出現了一言堂或者滿堂問的現象,導致課堂的無效性。本課題研究通過進行課堂提問量和效率的現狀調查,找出教師提問時存在的問題,改變課堂提問隨意性大、無針對性等問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教師課堂提問方法技巧的研究
蘇聯杰出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的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極大程度的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課堂的精彩提問使課堂充滿動態和生成,充滿思辨和理性,它猶如一顆石子,投向平靜的水面,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所以我們旨在通過教師課堂提問方法以及技巧的研究,提高教師課堂提問藝術和專業化水平并形成成果材料從而進一步推廣成果。
針對小學語文教材的特點,我們對于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方法的研究認為可以有以下幾點:
1.轉變教學觀念。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尊重學生,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有效教學觀念要求教師把學生真正當成學習活動的主人,尊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權力,教師樂于傾聽,學生敢于提問。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樂教,學生愿學,教學相長、共同提高。
2.循序漸進,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合理的提問問題和內容,既能夠把握住教材的主要內容,又能夠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讓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3.把握時機,有啟發性。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探究中養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學生不拘泥于唯一答案。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可以說答案不是唯一的、標準的。新課標指出:“尊重學生獨特的個性體驗”,教師要尊重不同學生對文本不同的感悟。
5.關注學生中的弱勢群體。不搞“一刀切”,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受到關注,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6.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每一提問后,要有一定的停頓時間,使學生有一定的時間思考、斟酌或修改他們的答案,促使他們的回答更加系統、完善。
(一)轉變教師觀念,讓教師可以把真正有效的提問作為追求高效課堂的重要因素。使教師在課堂中能自覺有意識地規范教學行為,在實踐中不斷改革自己的教學行為。
(二)轉變師生關系。形成一種“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學習,教學相長”的新型的師生關系。
(三)依據教學的實際情況,探索出一套有效提問的教學方法,形成各種成果材料,為成果的推廣提供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