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
(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陵江鎮回水小學校,四川 廣元 628452)
聽、說、讀、寫是對一門語言運用的最基本要求,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閱讀教學是教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對小學生進行閱讀教學可以使其更好地構建語言體系、拓展思維,進而運用所掌握的詞匯進行語言表達、文字創作,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提升。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工作中,往往是以教師為教學中心開展工作,為了盡快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方法上通常是填鴨式教學,在課堂上將課文通讀一遍后開始進行講解,在學生對教學內容還不能完全理解的情況下就進入下一教學環節,不考慮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這樣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教學質量也造成了影響。
在課外讀物的選擇上,能夠供學生進行選擇的讀物相對有限,在小學階段,學生已經擁有自我意識和一定的判斷能力,一些書籍雖然寫著少兒讀物的字眼,但是里面的內容對學生心智的發展起不到任何積極作用,課外讀物質量不過關,不能幫助學生拓展思維加強語文學習能力。而因為識字量有限等客觀原因使小學生不能做到自主閱讀學習,閱讀教學就無法發揮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進行閱讀,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同時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優化。核心素養要求下更加需要教師在學生的閱讀學習之中對學生的思想加以引導,從而讓學生產生更為濃厚的閱讀興趣[1]。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要求教師以學生為教學工作的主體,根據學生學習實際,完善教學方法,運用創新性思維開展教學工作,對于閱讀能力不同的學生要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幫助他們完成學習任務。能夠順利完成閱讀的學生,教學工作者要對教學內容進行進一步講解使學生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不能順利完成閱讀的學生,教學工作者要加強引導,對閱讀中遇到的困難進行疏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
教學工作者應充分認識到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從而更好的開展閱讀教學工作,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高語文的綜合學習水平。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教學工作者在開展閱讀教學工作時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而安排適當的教學內容,調整教學難度,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大程度上接收到教學內容中要傳達的信息。
對于一二年級的學生而言,還未脫離幼兒園中以游戲為主的教學模式,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因此應當選擇內容較短,立意簡單的文章進行教學,這樣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一定的了解,通過教師的引導,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達到學習目的。在一年級上冊中有一篇《四季》的課文,它用簡短的語言描繪出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特點。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教師可以進行示范,現將課文進行閱讀,然后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讀,對課文內容進行概括總結。然后聯系實際,引導學生說出生活中春、夏、秋、冬分別是什么樣子,進而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教學中,更好地接收課堂傳達的信息。
對于三四年級的學生,相較于一二年級的學生有了更加成熟的思維及判斷能力,教學工作者在教學內容的取材上要選擇對學生思維能力和鑒賞能力培養具有幫助的文章。《觀潮》一文生動地描寫了錢塘江大潮的開始、經過、結束以及人們在觀看錢塘江大潮時面對潮水由遠及近而產生的反應。而在教材中《觀潮》一結束后還附有劉禹錫的《浪淘沙》,通過文章與古詩進行比對,找出二者之間運用的相似的語句,進而使學生的思維及判斷能力得到鍛煉。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本身進行思考,對于文章中描寫潮水的詞匯、語句進行賞析,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對于五六年級的學生,在完成三四年級的語文思維能力及判斷能力培養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閱讀量,在教學內容的取材上,要選擇一些文學性較強的文章,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理解分析最后用最簡短的話對文章進行概括總結,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語言建構能力及組織能力。
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2]。首先,教學工作者要明確閱讀教學的目的,要避免學生為了完成閱讀任務而進行的機械性閱讀,這樣不僅培養不了學生的核心素養,同時也增加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因此在開展閱讀教學工作時需要豐富課堂內容,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教學當中。小學生比較愛聽故事,教學工作者可以利用這一點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講解課文時聯系相關知識點對教學內容加以豐富。比如在講解《牛郎與織女》一文時,教學工作者就可以進行展開,從課文講解延伸出牛郎星與織女星這些與天文學相關的知識,也可以延伸出七夕節這個民俗領域的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閱讀當中還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一舉兩得。另外,在閱讀過程中,教學工作者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學工作者要根據教學內容設置相關問題,然后對學生進行提問,使學生通過閱讀找到問題的答案。進而使學生在此工程中思維能力得到鍛煉,核心素養得到提升。
閱讀對于語文這一語言類學科而言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學生通過閱讀可以豐富自身的文學修養,潛移默化間完成語言能力、文字能力的提升。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階段的教學中,運作閱讀進行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