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春梅
(四川省蒼溪縣東青鎮禪林小學校,四川 蒼溪 6 284010)
合作學習跟以往的教學方法不同,是具有高效性、可發展性的,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獨立學習為主,強調學生的個體學習,不追求學生之間的合作共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成績,但效果并不明顯。隨著經濟與科技的高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多樣化,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最好的階段,小學語文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最合適的學科。因此,更需要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進行實踐與研究,充分發揮合作學習在語文教學中的促進作用。
在合作學習中,最重要的就是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在這個思想碰撞的過程中感受語文知識的豐富多彩,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然而在實際的合作學習過程中,老師往往只是走個形式,缺少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了解,根本不會對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小組安排,只是隨老師心情任意組合,導致小組內的學生學習情況不一致,不愿互動交流,只是聽從一個人的意見,無法達到合作學習的效果。此外,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小,溝通交流的能力不是很強,每個學生的溝通能力也存在差異,在進行合作學習時,就會導致學生之間的交流不在一個頻道,影響討論效果,而老師也沒有引起重視,合作學習就逐漸成為一種形式,無法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并且不利于課堂質量的提升。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心理和心智方面的還不是很健全,尚處在一個活潑好動的年紀,是非常需要老師引導的。但是在合作學習中,老師完全沒有參與合作學習當中,讓學生自由發揮,等討論時間結束后就直接進行下一個教學內容,這種情況很容易導致學生討論的內容偏離學習要求,有的學生還會利用合作學習的討論時間進行聊天,嚴重影響學習效果。此外,有的學生由于家長過于溺愛,導致性格自負,以自我為中心,在合作學習中占據著主導地位,不愿和同學討論,這也嚴重違背了合作學習的主要目的,導致學生難以建立分享意識和合作意識。
在進行合作學習時,老師不會顧及到每一位學生的情況,對于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總是會優先對待,對于學習差的學生通常不會提問,導致在討論小組中,成績稍差的學生都不愿意融入討論當中,長此以往,會使學生喪失學習語文的興趣,也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還有的老師只要求好學生參與到合作學習中,而學習差的學生則變為了聽眾,讓部分學生在課堂中沒有任何參與感,完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會讓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嚴重影響教學質量。
在合作學習中,雖然學生是主體,但是想要提升合作學習的效果,就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課堂中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對于課堂合作學習的內容要進行提前準備,有針對性的開展。合作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相互討論中明白討論內容的意義,同時也能提升學生之間協作意識。因此,合作學習的討論目標一定要明確,通過對目標內容的思考,能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發現問題并解決,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同時,通過明確的目標建立,也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避免合作學習停留于形式化,從而能有效提升課堂質量。
合作學習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當中,不僅能加強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感,還能有效促進學生的交流和互動,通過在合作學習中的互相討論過程,也能讓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老師需要轉變學習方式,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輔助,在學生觀點錯誤或者討論內容偏離主題時,需要老師及時的介入,以保證討論過程的順利開展。同時,老師也需要融入合作學習當中,可以每個組都去了解一下情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確保學生的討論內容沒有偏題中心思想。另外,想要將合作學習有效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還應到轉變教學理念,積極創新思想,加強自己的業務素質,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合作學習真正的作用和價值。
隨著素質教學的改革發展,越來越多的老師都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更應該積極創新,改進教學手段。在開展合作學習時,老師要引導學生的觀念,并糾正錯誤的觀念。由于獨身子女的學生較多,很多學生都比較自我,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懵懂時期,各種意識的形成還沒有完善,更需要老師加以引導,通過開展合作學習,就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樹立正確的合作意識和分享意識。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中進行合作學習時,想達到合作學習的效率最大化,不僅需要加強學生的合作觀念,提升分享意識,更是要需要教師不斷創新教學理念,積極改進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證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