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詩嘉
(南昌航空大學附屬小學紅谷灘分校,江西 南昌 330000)
引言: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習起來難免會遇到一定的困擾,并且略微感到枯燥。尤其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當中,由于教師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法單一,使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從而導致學生缺乏數學學習興趣,同時,加上教師忽視了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使數學教學缺乏有效性開展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和成長。因此,教師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在教學中做到寓教于樂要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小學教學的有效性。
由于學生年齡較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從而導致學生在數學訓練當中出現不感興趣的現象,課堂教學沒有得到正常的使用。在數學課中,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不集中,由于數學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在日常練習當中對數學訓練不感興趣,缺乏熱情,這是導致小學數學效率低的原因之一。
教師在開展數學的實際教學活動當中過于重視數學理論知識的講解以及習題的訓練,其中大多數的數學理論知識以及公式的講解過于理論化,對于小學生來講,學生聽不懂的現象較為嚴重,在講授內容當中,無論是汽車速度還是超市購物等數學應用題以及例題的講解與現實之間的距離較遠,教師的講解缺乏生活常識性,講解不夠合理。因此,大多數數學知識與生活間的聯系不夠密切,不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1]。
許多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中采用了復雜的管理崗位,強調課堂的環境構建,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地位強,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師生之間的關系構建非常有限,缺乏相應的互動,不利于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對于理性思維仍處于發展階段的小學生來講,寓教于樂的授課方式更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教師可以以學生年齡為切入點,精心設計教學,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目標,才能促進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從而在培養學生良好的教學中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2]。
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和構建者,開展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是對教師授課水平能力的綜合考驗。在以往的數學教學活動當中,許多教師講課方式也是千篇一律,教師認為只要將重點內容講授完畢,就以為是完成了教學內容,這種想法忽視了學生的感受和在數學知識接受過程中的情感變化,因此,這需要教師要為學生的發展做出改變。教師要不斷轉變教育教學方式,將寓教于樂融入到數學教學過程當中,只有這樣才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由于小學生的好奇心較強,自律能力較差,且數學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數學基礎有所不同,因此,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努力創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以便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從而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出符合學生喜愛的游戲教學模式[3]。例如:在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這一內容當中教師可以在系統的講解有關知識,詳細傳授相應的解題方法技巧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開展除法游戲,在游戲開始之前,首先教師應講解游戲規則:“一位學生口述任意整十數除整十數的算式,例如80÷20,下一位學生應在十秒內口算出答案,如果答對游戲可以繼續,如果答錯,這位同學就要被淘汰,其中,無論是出題的同學,還是十秒內未說出符合游戲規則的題目的同學或者是說錯反復說題目還是答題的同學十秒內沒有答對題目都將會被淘汰。”此外,如果班上的學生較多,大家通過游戲練習已經掌握除法后,教師可以適當的增加游戲的難度,將出題的范圍擴大到任意兩位數的除法,允許答題的同學展開筆算時間限定在25 秒之內,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運算能力。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ppt、數字白板的誕生不僅豐富了教學形式,也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再次,這與教師的教學能力、綜合素養也有直接關系。因此,為了實現寓教娛樂,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不僅要積極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努力豐富教學資源,還要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數學課程。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中不僅能夠直觀形象地將數學知識展現在學生面前,也便于學生的理解和吸收,給予學生數學學習的新鮮感,從而提高學生的注意力[4]。例如:教師在教學三角形的特征這一內容當中,教師可以借助PPT 或Flash 動畫展現生活中的三角形,之后去引導學生去發現不同三角形的特點,來幫助學生構建三角形分類依據,讓學生更好的內化關于三角形的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也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感受,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
結束語:總而言之,以寓教于樂的方式提升數學教學有效性,一方面能夠活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運算能力,起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教師的創新意識,促進數學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