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海峰
(安徽新華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1)
在新的經濟局勢下,國內市場經濟體系顯得更為復雜,企業在面臨激烈市場競爭的同時,還受到各種意外風險因子的威脅。因此,企業需要在做好經濟責任審計等工作的同時,加強內部風險控制,合理引入風險導向審計模式,進而滿足新時代下的企業需求、確保風控評價的科學性、幫助解決企業內部缺陷。而如何對風險導向審計模式進行科學運用,值得思考。
風險導向審計本身是在企業單位基礎審計工作體系基礎上衍生出的一種更具專業性、針對性的新型審計模式,該模式的一大特征便在于將風險控制作為工作核心,將風險意識運用到審計工作全程中去。在具體的審計過程中,需要對目標單位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風險因子進行評估與預測,識別出某些嚴重的錯報漏報風險,進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審計風險。不僅如此,該類審計模式的另一特征表現在其戰略定位更高,它對企業單位的整體運行情況保持了更全面的關注,更具全局意識,使得被審計單位的全部財務信息、經營管理現狀、內外部環境狀態等都成為分析對象,這打破了傳統模式單純著眼于基礎賬項的局限。
部分執業人員對風險評估的重要性和審計思路缺少基本的認識,存在畏難情緒,認為風險導向審計僅是一種形式和程序,并不能夠減少實質性程序的工作量。所實施的審計程序仍停留在傳統的賬項基礎審計,使用的審計方法仍是傳統的憑證抽樣、賬務核對等方法。審計過程中,在未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所處環境、未有效識別存在的風險并進行評估的情形下,直接實施各科目的實質性審計程序。
所實施的風險評估程序,應基于對被審計單位的業務了解的基礎上,涵蓋所有重要的業務流程。但部分執業人員因對風險評估程序認識不充分,未能了解并評價單位所有重要的業務流程。如某小貸公司具有多種重要的業務模式,信貸資產為主要的業務,此外還有小微企業私募債、開鑫貸等主要業務,但注冊會計師在對業務流程層面內部控制進行了解與評價時,僅對信貸資產循環內控進行了解與評價,未對其他重要業務循環的內控實施了解與評價。再如,對于首次承接的被審計單位,未對所有重要業務流程實施了解和評價的審計程序。
如在風險評估——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工作底稿中,將異常或復雜交易的會計處理列示為無,實際存在新興領域的交易異常或復雜交易,并且作為關鍵審計事項,在實質性程序底稿中針對該類交易實施了大量的程序,風險評估底稿與實質性程序底稿存在前后矛盾。
在審計過程中應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恰當的審計程序,注意風險評估結果與進一步審計程序的銜接,風險評估結果匯總表的內容是否與進一步審計程序一致。無論是年度報表審計還是專項審計,無論被審計單位的規模大小,都應將風險導向的審計理念貫穿始終。在執業過程中,執業人員不應對風險評估程序抱有畏難情緒,不應將風險評估理解為套模板、畫底稿。對于具有成文內控制度并有效執行的被審計單位,應結合單位的經營模式和管理制度,對單位的內控制度執行恰當的了解與評價程序,在此基礎上對風險進行識別與應對。對于小型被審計單位,其內部控制制度通常不健全,不應套用固定模板,可以只對其存在的內控作相應的描述,并在此基礎上對單位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作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在審計過程中應將風險導向理念與思維貫穿于實際的審計工作之中,避免在審計報告出具后為了滿足歸檔和檢查要求后補風險導向審計底稿。所有實施的程序均應留有相應的審計軌跡,在底稿中有清晰的記錄與體現。在業務承接階段,應對單位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從客戶誠信、經營風險、財務風險、自身時間和資源、專業勝任能力、獨立性等方面對項目是否承接予以評估。在承接業務后制定進一步審計程序前,應分別從整體層面和業務流程層面對單位內部控制的制定及實際執行情況進行了解、測試和評價,根據了解的情況對風險進行評論與評估,判斷對業務循環是執行綜合性方案還是實質性方案。在業務完成階段,還應對審計過程中識別的錯報進行進一步評價,對審定后的報表執行分析等程序,考慮確定出具的審計報告意見類型。風險評估程序貫穿審計項目的始終,并且環環相扣。按照正常的程序予以實施,避免后補底稿,才能保證審計底稿前后一致,不出現大的邏輯錯誤。
在審計過程中,執業人員應當充分考慮發生錯報的可能性及重要性,判斷其重大程度是否足以導致發生重大錯報。例如,執業人員在審計過程中關注到被審計單位的產品市場價格出現了大幅下降,毛利率為負,則公司存在存貨計價認定發生錯報的風險。但是,如期末存貨余額占整體資產總額的比例較低,通常情況下不至于導致存貨計價認定發生重大錯報。此外,執業人員在識別存貨計價認定發生錯報風險的可能性時,應關注單位是否對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實施了有效的內部控制,管理層是否已對存貨計提了減值準備。在這種情況下,執業人員也可認為財務報表發生重大錯報的可能性相應降低。
綜上所述,采用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強化企業風險管理以及內部控制是當前企業的現實選擇,在當前市場環境日益復雜,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開展風險導向設計可以有效規避企業經營管理中面臨的風險,減少應風險造成的損失,促使企業獲得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