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石
(遼寧職業學院,遼寧 鐵嶺 112099)
社會調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方式。大學生社會調查是指在校學生利用假期及課余時間,通過文獻調查法、實地考察法、訪問調查法和問卷調查法等對社會進行考察了解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開展開辟了新思路,具有重要意義。
社會調查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一個重要方式,是對課堂教學和校內實踐教學的一個重要補充。學生通過社會調查走出課堂走進社會,能夠真正了解社會,了解我國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客觀實際,增長社會知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社會調查活動中,學生自己組建調查小組,獨立完成活動計劃的制定、任務的分工以及與考察對象的溝通,最后撰寫調查報告,鍛煉了學生的組織、協調、溝通能力,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在未來擇業與創業中獲得必需的基本素質打下基礎。
在社會調查中學生從學校走入社會,開拓了視野,學生就社會熱點問題自主擬定調查題目、設計調查方案,對調查獲得的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最后形成調查報告。改變了以往單純從書本學習知識的方式,把理論和實際聯系起來,增長了知識和才干,積累了經驗,提高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
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處于探索階段,存在學生的參與度不高,教師的指導作用沒有有效發揮,在內容的把握方面不到位,在社會熱點問題的把握上往往拘泥于形式,社會調查內容和形式脫節,理論與實踐分離,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展社會調查活動與黨團組織的社會實踐常常混為一談,沒有體現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特色,沒有突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實效性。
社會調查是一項系統工作,需要系統的安排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以此培養學生參與社會調查的能力,實際上很多高校既沒有開設社會調查相關的課程,也沒有開展社會調查相關知識講座,而把此項活動變成教師的個人教學行為,導致學生這方面能力不夠,因此培養學生的社會調查能力方面亟待加強。
科學、完善的評價體系應綜合考慮是否為提高實踐教學實效性提供保障。目前的評價標準還比較單一,評價體系還不夠健全,主要是以社會調查報告為最終考核依據,而對在社會調查實踐中所取得的收獲、能力的提高和其他諸多方面的成效的評價則相對較少甚至是沒有。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調查評價體系應該采取調查成果評價、論文答辯、實踐態度和能力培養相結合,學校評價與社會評價相結合,對此學校應制定具體管理辦法與實施細則。
由于學生對社會調查不夠重視和缺少系統的培訓,所以把社會調查簡單化,對調查材料的分析不夠深入,達不到透過社會現象看本質的目的,因此開展技能培訓十分必要。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開設社會調查選修課程,并編寫相關教材,對大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方法的理論培訓與能力培訓,從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效果。
社會調查創新實踐要有完善的制度保障。需要在組織領導、教學管理、經費提供等方面形成成熟的運行機制,教務部門要從資金、課時分配、師資、設備等幾方面來保障社會調查的順利開展。特別是經費保障方面,要劃撥專門的經費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納入教師教學工作量計算辦法當中,從制度上保障教師的權益,創造開展實踐教學創新的環境,從而激發教師創新的熱情,制定社會調查的監控管理制度和評價反饋制度。
要建立多樣化考核機制,目前對大學生社會調查的考核方式主要是調查報告,這種方式過于單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踐教學的實效性。社會調查的考核不僅通過調查報告,還要根據學生的參與程度、綜合表現以及實踐單位的反饋情況評定成績,可以采取自我評價和學生相互評價結合,對于優秀典型在一定范圍內加以表揚和宣傳,挖掘其中有新意、有創意的典型進行交流,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形成個體、學校、社會綜合的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