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仕康
(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廣東 廣州 510080)
在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加快,我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的社會,60 以上的老年人人口也已經超過了兩億,如何妥善的安置老年人,讓老年人幸福的過完晚年生活成為了凸出的問題。而現階段養老的居住環境的質量卻沒有得到提高,養老的人性化、適老化的要求也沒得滿足,所以對于老年人居住環境的適老化設計也變得尤為重要。
1.生理特征
外貌及行動能力:老年人在衰老的過程中最明顯特征是外貌,頭發由黑色變為白色、身體行動能力下降、身體機能下降、皮膚起皺紋,這些因素給老年人生活上帶來了影響,如皮膚保護層變薄,無法更好的保護老年人的輕微受傷,同時也限制了老年人適應冷熱天的能力;骨骼因鈣的流失而變得更加的脆弱,造成在承受壓力的時候易斷裂。
感官系統: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衰退更加的明顯。首先在視力方面,光敏感細胞功能會下降,導致視力模糊,更嚴重會使老年人無法正常的進行戶外的互動,無法享受高質量的生活;其次在聽力方面的下降會使老年人對于聲音很難做出判斷,無法辨別聲音從而造成生活上的諸多不便,也帶來了許多交通上的隱患;在嗅覺和味覺上辨別味道的能力下降導致老年人不能非常清楚的辨別過期。
免疫能力:隨著免疫能力的下降,老年人較易生病,一次病毒攻擊將會給老年人帶來身體上的連鎖反應,從而加重老年人患病的風險
2.心理特征
價值感:進入老年后,身體的衰退而導致以前許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到如今力不從心,這種落差感會油然而生,所以他們需要在老年人生活中取得成就感,消除這種挫敗感。
失落感:老年人退休之后與旁人的溝通交流的機會變少,與外界溝通減少導致了老年人產生失落感,身體上的力不從心也讓老年人產生不良的情緒,心理上對健康的渴望與身體機體的下降使老年人有焦慮和壓迫感、無力感。
1.生理需求
隨著老年人身體的衰退,在生理需求要滿足基本的四個條件才能讓老年人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第一,老年人光敏感細胞的衰退使得需求更好的光線,需要更多的太陽光;第二,在聲音上,老年人需要更為安靜的環境來頤養天年,嘈雜的環境會讓老年人的情緒更加浮躁;同時安靜的環境能夠幫助老年人擁有更好的睡眠質量;第三,保持冬暖夏涼的居住環境,使老年人的身體更加健康;第四,無障礙人性化的設備和環境,從老年人的角度考慮的設計,降低老年人活動環境中的高低差。
2.心理需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條件的提高,心理的需求變得尤為的重要,有合適的交流圈,共同的話題和一起去完成某一件事情是老年人所需求的,這樣可以充實老年人的空閑生活,可以發掘老年人群體更多的興趣和愛好,能為老年人推廣更多的娛樂活動,幫助他們度過最開心最充實的晚年時光。
老年人群體的溝通非常重要,休閑交流空間是為老年人提供溝通交流、休息的場所。因需求不同需要分為三個功能空間,第一是安靜的空間,私密性較好,能夠給老年人單獨的空間進行看書學習等,這類空間因盡量避免設置在人群較為密集的區域,可以用綠植、綠籬進行分割,同時應種植一些花卉讓老年人通過選擇不同的場所來欣賞觀察不同的綠植花草;第二是公共活動空間,該空間是開放性的,要配備一定的遮陰處和綠植以便老年人休息和乘涼,綠植不能遮擋住老年人的視線,該空間要在中心區域,同時為照顧到老年人,該空間地面需要非常平整且無高低落差,需要加入防滑的設計以及光照的充足,以此達到在老年人進行溝通交流的同時也能夠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在設計中應當考慮老年人的群體特征,針對不同狀態下的老年人設計不同的鍛煉方式,第一種是身心全健康狀態下的老年人,這種狀況下的老年人身體素質較好,可以設置不同長度的慢跑道,根據他們不同的身體狀況在選擇適合自己的跑道,跑道兩旁應設計座椅,設計高大的樹木為老年人提供冬暖夏涼的環境,同時設計出指示性的導視系統,為老年人提供方向和區位的辨別;第二種是身體亞健康的狀態下,可以使用一些器材來幫助他們進行一些運動鍛煉,如臂力機、扭腰器等,第三種是疾病狀態下的老年人,應當用植物愈療的方法幫助他們緩解疾病。
因身體及心理的原因,部分老年人不能或不適應到室外進行活動,所以灰色空間的設計能夠滿足在室外活動同時具備室內的條件,可以搭建棚架,使老年人能夠在里面遮風擋雨的同時也能夠通過勞作、休息、觀賞、愈療。
我國如此嚴峻的老齡化趨勢要求我國要加大對老年人群體的重視程度。而解決老年人問題是需要以老年人的本身需求為設計研究的出發點。在分析不同狀態下的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狀況以及需求,最終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在人性化、適老化的設計上,應當采用平整的地面、減少高低差、具備充足的光照,設計出更符合老年人的設施設備,并設計在不同狀態下的老年人都能夠使用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