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晉 2.郭寶新
(沈陽康特機電設備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000)
機械自動化技術在機械制造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隨著機械自動化技術與機械制造系統的集成越來越深入,目前,相關人員對機械自動化技術與機械制造相關性的研究正在升溫。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技術相對于傳統制造模式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已逐漸成為機械設計制造業的一項新技術。它的應用有利于生產率的快速提高和產品質量的保證,符合預期的目標。
機械自動化綜合多種學科且有著廣泛應用空間的學科技術。一般而言,將機械自動化技術理解為系統工程的一種表現方式,其主要由程序單元、作用單元、傳感單元、制定單元以及控制單元這 5 個方面共同構成。
1.程序單元:程序單元作為整個機械自動化系統工程中最主要的單元部分,主要用于解決系統應當“做什么”以及“怎樣做”的問題。
2.作用單元:作用單元是整個機械自動化控制系統的前期性單元部分,主要對系統進行能量施加和定位明確。
3.傳感單元:傳感單元則是整個機械自動控制系統的基礎性單元部分,主要對系統在工作過程中的實時狀態以及性能參數進行檢測。
4.制定單元:制定單元可以說是整個機械自動控制工程中的核心單元部分,通過對傳感單元所傳輸的信息數據進行分析和比較,從而制定并發出相應的動作信號。
5.控制單元:控制單元是整個機械自動化控制系統工程的保障性單元部分,其主要用于解決單元制定和動作調節。
對于機械制造而言,其集成化主要是指技術經營和技術功能的集成。在信息技術作用下,計算機集成化制造能夠對企業參與制造的全過程進行整體性優化。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所涉及的動態集成能夠將企業內部動態集成為一體,從而強化其與全球化競爭過程中的關鍵性需求的融合。在機械制造技術的發展過程中,通過機械自動化技術的合理應用,能夠將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應用技術以及數控加工技術逐步引入到制造系統中。現階段,以 CAD/CAM 為主的 CIMS 工程應用方式實現了對機械制造行業的有效覆蓋,未來必將成為機械制造行業中最核心的生產方式之一。
柔性化最顯著的特點在于其能夠根據外界因素作用力的差異表現出與之相對應的適應能力。換句話說,在柔性化應用過程中,生產出的產品能夠較好地適應市場的更改特性。現代機械制造行業必須針對終端用戶的各類需求及時精確地做出反應,進而對機械制造產品類型和結構屬性做出相應調整。從這一角度上來說,柔性化應用可以很好地解決該問題,其在確保必要生產柔性的基礎上,對人機交互界面進行了合理優化,并在構建產品制造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將計算機管理的工作效益發揮到最大。在當前技術條件的支持下,敏捷制造已成為柔性化應用的必然選擇與發展趨勢,其最顯著的應用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產品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率;
2.確保產品交貨期,滿足客戶需求;
3.強化信息系統運行全過程的可靠性;
4.優化企業內部和外部的應變性能,并在此基礎上充分滿足機械制造產品個性化和多樣化的發展需求。
智能化機械制造技術融合了包括機械制造技術、自動化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以及系統工程管理技術均在內的多項技術。通過與專家系統的結合,智能機械能夠根據機械制造生產過程中的環境進行智能化轉變。機械智能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其具有良好的人機工作界面,在制造生產的過程中可以進行良好的人機交流與溝通。智能化應用的關鍵在于以智能化技術方式對人類專家的智力活動進行模擬,進而對機械制造過程進行專家化運轉。與此同時,由于智能化技術的引入,系統還能夠針對自身的實際運行情況進行實時性檢測,確保運行的最優化。
很顯然,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建設發展進程不斷加快和城市化建設規模的持續擴大,整個世界范圍內經濟市場的競爭行為呈現出了較為劇烈的發展趨勢,從而使參與市場競爭的經濟主體―――企業處在了一個不斷變化發展且無法完全精準性預測的環境當中。從宏觀角度上來說,各個行業領域在整個發展大環境中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也是不盡相同的。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即企業乃至整個行業領域要想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中謀求穩定的生存和發展,其根本在于以技術進步和更新為動力,支持企業的優化和升級。對于機械制造行業而言,加大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才是根本。總而言之,本文對機械自動化技術及其在機械制造中的應用問題做出了簡要分析和說明,希望能夠為今后相關研究和實踐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