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蕊 陳默 謝亦凌 宋可銘
(華北科技學院,河北 三河 065201)
首先,當前大學生的媒介素養不夠成熟,對新媒體的了解與運用不足,從而對于信息缺少完全正確的判斷能力,表現在大學生對于信息的判斷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很多情況下大學生對于信息的判斷都是“人云亦云”,很少能夠具有自己真實的想法。而大學生的數量眾多,是一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群體,如果大學生對于信息的傳播與評價處于一個錯誤的觀念內,那么很容易帶來負面的輿論引導作用,在這樣的趨勢下,大學生群體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也會影響別人,導致惡性循環的發生。
當前大學生由于心理認知能力還沒有完全成熟,其還沒有走出大學,沒有進入社會,這導致學生對于很多信息的判斷具有片面性,大學生一旦被這種偏激的想法所影響,就很難實現媒介素養的提升。因此當前大學生的媒介素養總體來說還不夠成熟,還有很大的待完善空間,這些都需要教師和社會多加關注和引導。
大學生在社會上充當著重要的角色,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大學生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影響者,大學生每天都能從各個渠道來接受各種各樣的信息,如果大學生的媒介素養較低,那么很容易在網上隨意評判,從而影響整個大學生群體,在大學生群體中產生不良的輿論引導。大學生數量眾多,而且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快,其在網絡傷很容易形成一呼百應的勢力,一旦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出現問題,就容易引起網絡上的一股不良浪潮。
根據大數據調查發現,我國大學生群體的媒介素養普遍還不夠成熟,需要進一步的優化與提升,大學生群體對于網絡輿情的引導存在正向和負向兩個方面,對于網絡信息的判斷過于情緒化,導致學生經常被虛假信息所蒙騙。
在網絡輿情視閾下對于大學生媒介素養的提升,首先學校和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當前大學生的媒介素養調查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之后借助互聯網的優勢來構建大學生媒介素養的網絡教育平臺,通過網絡給學生提供一個學習與成長的良好空間。在構建這一網絡教育平臺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多主體的參與,在這個平臺內要包括學校領導、教師團隊、學生代表、社會相關部門等,由這些不同的主體來共同成為對學生媒介素養網絡教育平臺中的一員,這樣在教育的過程中可以給大學生提供多方面的指導和全面化的意見,從各個角度來教育大學生,讓大學生認識到當前自身媒介素養地不足之處,從而推動學生的健康成長。與此同時,大學生媒介素養網絡教育平臺中的所有教育主體都要定期培訓,不斷增強自身對網絡輿情的了解與認知,從而保證給大學生提供有效正確的指導,提升學生的媒介素養。
環境對于大學生的影響十分重要,因此為了在網絡輿情視閾下提升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學校和教師方面一定要為大學生創設網絡輿情綠色的參與環境,也就是說,要傳播積極正向的網絡信息,引導學生以全面且積極的思想面對網絡上信息的傳播,對于一些網絡信息的接受,一定要有選擇性的聽取,不要被負面網絡信息的傳播所影響,形成思想上的偏差,這就需要學校及教師要對于學生網絡輿情的參與環境加強管理,一定要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不能因為是網絡就忽略了管理,這會讓不法分子鉆到法律的空子,將一些不良信息上傳到學校校園網內,影響大學生網絡輿情的參與環境,只有保證環境的潔凈化,才能夠加強大學生對網絡輿情正確全面的認識,提升大學生的媒介素養。
教師是大學生學習與成長道路上重要的引導者,大學生的心理還不夠成熟,心態和立場還處于發展中階段,因此在這一階段教師必須要發揮自身正確的引導價值,通過規范自己的言語和行為,通過言傳身教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大學生網絡輿情的心態和立場。比如說在面對一則網絡信息時,教師要科學客觀的來分析這一則信息,決不能帶有過多的個人情感與主觀色彩,這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判斷。同時教師為了提升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可以通過線上互動、案例剖析、日常管理等方式來吸引學生的關注,解答學生的問題,促使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分析能力與科學的判斷能力,促使學生能夠在網絡輿情視閾下正確行使自己的言語權。
綜上所述,在當前社會網絡輿情的視域下,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主要群體,社會各界、學校領導和教師一定要認識到培養與提升大學生媒介素養的重要價值,從當前大學生的認知能力出發,從中發現學生媒介素養的不足之處,采取科學的策略來針對性的解決,有效推動大學生媒介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