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挺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三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新疆 843011)
棉花種植中所具有的病蟲害種類較多,并且危害的面積較大,比較嚴重的包括棉蚜、棉葉螨、玉米螟或者枯萎病等十余種。如果在實際生產中對于棉花的病蟲害估計不足,并且沒有采取有效的綜合防治技術,會造成棉花的產量與質量全面下降。在我國棉花種植的種類相對較多,因此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需要從不同的區域種植情況來分析,對這些區域所產生的病蟲害做出規律性的總結和分析,避免出現防治誤區,并且結合當地生態環境的發展,建立真實有效的防治體系。
目前在棉花種植期間,很多種植人民都沒有科學種植與病蟲害科學防治知識儲備,在農藥使用期間,大多數認為農藥噴灑越多藥效越好,藥品越新效果越好。另外一些棉農對于病蟲害的防治用藥次數過于頻繁,這些大量農藥的使用導致害蟲與害蟲的天敵都被殺害,同時病蟲體內在長期農藥的作用下產生抗體,造成數量增多[1]。另外農藥使用量過濃過大,會對棉花生長造成影響。并且這些農藥的中了大多數棉農都了解,農藥不是品種越新藥效越好,而是需要適合病蟲害的種類才能發揮藥效。
一般一些抗蟲棉花品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病蟲害侵襲,尤其是在高溫期間,能夠有效的降低農民自身的工作量,同時提升棉花的產量和質量,雖然成本相對較高,但是一般的棉農也可以接受。但是在實際種植期間,大部分棉農對于抗蟲棉品種認知存在誤區,認為這些品種可以抵抗所有病蟲害,而發生蟲害之后,棉農會體現出一定的不認同感。但是在實際的種植中,抗蟲棉品種只對棉鈴蟲或者紅鈴蟲一些鱗翅目的害蟲種類具有效果。另外雖然例如棉鈴蟲等蟲害數量減少,但是一些新型的病蟲害也在悄然逼近,如棉粉虱等地域害蟲,這些應當被棉農重視。
基于我國廣闊的地域情況,每個區域內部棉花的生長發育、培育技術和病蟲害種群與發生時間都有著一定的差異性。因此要想徹底的預防病蟲害,需要從全局的方向出發,將棉花的高產、低成本為栽培目標,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物保護方針,將棉花中具有的病蟲害與棉花、環境之間的關系明確,因地制宜的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2]。
一般冬季是兩季棉花之間的休耕期,在此期間在棉田越冬的棉葉螨或者棉鈴蟲蛹會大量出現,因此可以將棉花的枯枝和雜草清除,及時進行冬耕作業,以此來減少害蟲發生的基礎。另外結合當地的農業生態特點和病蟲害發生的特點,將作物合理的布局種植,選擇適合的農作物與棉花實施輪作,以此來控制病蟲害的發生。
在播種期間,需要結合不同的品種、病蟲害類型和實際的防治方式來有效選擇棉花的種類。如魯棉研18 號、魯棉研22 號、33B、晉棉38 號等品種,為棉花日后種植高產、高質量奠定基礎,并且這也是減輕病蟲害的主要措施之一。在苗期,需要做好種子和硫酸脫絨處理,其中硫酸脫絨要干凈,以此來控制如角斑病或者枯萎病的蔓延范圍,對于苗期的害蟲可以選用3%的呋喃丹微粒和70%的快勝蟲嗪等藥物[3]。
棉蚜蟲防治需要在越冬之前實施處理,特別是在每年的1 到3 月份,要集中采取花卉與溫室大棚的滅蟲工作,同時檢驗該技術的實施水平。在實施點片處理之后,可以有效的控制棉蚜蟲的蔓延范圍和發生頻率。其中管理人員需要加強管控保護期間的天敵,減少化學方式的使用和應用頻次,加強管理。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發生棉蚜蟲的病害較為嚴重,需要利用藥物輔助處理,如毗蟲琳或咤蟲瞇等藥物,以此來實現防治目標。
棉葉螨在棉花種植期間比較常見,又被稱作“紅蜘蛛”。要想有效開展棉葉螨防治工作,需要在預防方面加以關注。首先建立完善的防治計劃,對棉花種植區域開展大規模、系統化的病蟲害管理,并且將保護帶的防護工作分成兩個批次,第一批次防治需要在播種項目開始之前實施,同時需要處理田地和公路林實施有效處理,如果發現病蟲害較為嚴重的區域,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實施藥物輔助處理。第二批次需要在每年的2-5 月份之間,建立精細化調研報告之后實施集中噴灑工作,保證在棉花的種植區域螨株率在5%以上才能夠實施防治工作,避免棉花受到二次感染。其次需要及時的處理中心柱結構,建立健全系統化的管控機制,保證各項處理措施和技術能夠滿足實際棉花的生長情況。最后需要結合棉葉螨的生長特征實施針對性處理。如果種植環境溫度較高或者比較干旱,都會產生棉葉螨。所以需要對棉花種植環境的溫度和濕度加以科學控制,在保證棉花種植效果的基礎上實現最優化管理。
在防治棉鈴蟲期間,需要將農業防治機制的優勢全面發揮,并且保證所實施的生物和化學防治工作的有效和實際性。在棉花種植期間,可以采取輪作耕作模式,減少一些不良生長環境對棉鈴蟲產生的影響,保證蟲害的防治工作與技術水平滿足相關標準。但是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其他處理方式不能達到病蟲害防治的效果與要求,就需要利用生物防治機制,在目前我國關于棉花病蟲害生物防治的藥劑包含甲維鹽、殺鈴脈及阿維菌素等。
綜上所述,棉花病蟲害防治,需要避免一些品種和農藥使用的誤區,結合當地的棉花種植情況與市場實際需求,制定詳細的防治計劃和管理流程,結合有關規定和實踐來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在保證棉花種植經濟效益提升的同時提升其生態管理水平,促進棉花種植產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