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專利檢索分析為視角"/>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尹蕾蕾
(山東女子學院,山東 濟南 250300)
截止2019 年6 月15 日,根據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普通高等學校2688 所,其中有6 所女子高校,分別為: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女子學院、湖南女子學院、河北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和福建華南女子職業學院,女子高校占比僅為0.22%。本文擬以我國專利檢索分析系統為基準數據庫,以中外女子高校為檢索分析對象,通過布爾邏輯運算符構建檢索式,檢索專利數據后通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再與境外女子高校橫向比較分析,總結我國女子高校當前產學研融合現狀、特點以及與境外女子高校的差距。
本文采用專利檢索與分析系統http://pss-system.cnipa.gov.cn/,構建以“申請(專利權)人=(女子學院 OR 女子大學 OR 女子職業技術學院 OR 女子職業學院)”和“申請(專利權)人=(college OR university)AND 申請(專利權)人=(women)”為專利權人要素的檢索式,分別命中984 條和963 條專利數據。基于以上結果,首先從女子高校專利文獻數據入手進行定量分析;其次針對國內外女子高校專利申請具體內容定性分析。
截止2019 年8 月2 日,通過限縮檢索可知中國女子高校申請專利總數為633 件,從專利申報起始時間、專利持有總量、發明與實用新型專利占比、專利權人數量及類型四個維度進行分析,可得:全國六所女子高校只有4 所高校享有自己研發所得的專利權,占比67%;擁有自主專利權的高校申報的專利只有31%涉及技術革新或改進的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中國女子高校專利權人類型單一,缺少企業法人參與。以上簡單的定量分析可見:中國女子高校專利申請工作起步晚、總量不高、技術性專利占比偏低。
遍歷984 條和963 條數據,排除申請人要素中某些包含“women”的干擾項,可得申報專利的境外女子高校主要來自韓國和日本,運用“申請人=(境外女子高校漢語標識)OR 申請人=(境外女子高校英語標識)”逐項鉆取檢索并加入文獻分析庫,根據上述檢索數據進行如下分析:截止2019 年8 月3 日,境外女子高校專利申請總數達1113 件,且都為實用新型或發明專利,其中在華專利申請70 件。
定性分析部分主要根據國際洛迦諾外觀設計分類表及國際專利分類表(IPC)的具體代碼指示的內容,并結合專利摘要及權利要求書的內容對高校專利數據進行質的分析。根據國際洛迦諾外觀設計分類表(第10、11 版)的分類,分析可得:我國女子高校的外觀設計專利應用的產品類別主要集中在服裝服飾以及文具教具用品、產品外包裝等,屬于紡織等傳統輕工業領域。對于中國女子高校的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主要分布在A、B、G 三個部。前述內容顯示:我國女子高校的技術性專利重點在于體育教學用具的開發、容器包裝的開發和數字處理技術。
將境外女子高校專利文獻全部加入數據庫,通過數據處理及標引,對該1113 件專利數據涵蓋的專利具體內容進行分析,可知其涉及的技術領域主要有A、C、G、H四個,以上數據可知:境外女子高校技術性專利主要集中在醫學及生物化學、遺傳學領域、信息數據處理和電氣元件制造技術領域。
通過專利檢索與分析可知我國女子高校與境外女子高校相比在產學研融合中存在如下問題:專利申報起步晚、技術性專利文獻占比較低;企業產業融合度較低。
結合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可知,國內外女子高校專利數據在具體的IPC 部屬領域有交叉,但是細分大類或小類領域各不相同。以IPC 分類體系中的A 部來說,國內高校側重體育器械等技術,國外高校側重醫用配制品的制造;兩者相同之處在于G 部都側重研究G06F 小類。綜合來說,國內女子高校整體申報的技術性專利內容依然傾向于傳統工業或制造業,境外女子高校技術性專利內容傾向于醫藥化學、信息技術等新工科技術領域。并且,國內女子高校與企業聯合申報專利的數量為0,體現出產學研融合度水平很差。
針對我國女子高校產學研融合的現狀及問題分析,從以下幾個方面提供對策或建議:
STEM 相關職業是未來的職業熱點,無論男女都應該有平等接受STEM 教育的權利并發掘科學技術的潛力。我國女子高校雖然給予女性學生無差別的高等教育,但存在學科結構性失調問題:學科設置集中在人文社科領域,較少選擇STEM 領域。學科結構性失調人為導致了學科的性別隔離,女大學生在高等教育階段的年齡介于18 歲至25 歲之間,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其中就包括擇業觀。缺少STEM 學科的教育背景,女大學沒有在STEM 領域的求職現實基礎,極大降低針對STEM領域的再教育的意愿。而長此以往,STEM 領域的男性主導局面仍然難以打破。我國女子高校在辦學定位上應該增加STEM 類專業學科建設、將培養實踐型人才作為培養目標之一。根據學校自身情況,在發揮現有專業的優勢基礎上,相應的增設新工科專業,加強綜合類學科專業建設。
向韓國梨花女子大學、淑明女子大學等國外優秀女子高校學習,借鑒他們設立產學協力團的模式,設立校辦產學研辦公室,負責校內專利與外部企業產業對接,積極尋求社會資源,將高校的科研成果盤活,根據實際市場效益,對于轉化成功的專利撰寫人給予相應的獎勵;完善校內專利申報制度,相應提升實用新型及發明專利的數量指標。
改變女性在科研創新中的刻板印象,培養具有產學研能力的女性人才,需要社會參與、政府推動和家庭支持,共建一種“STEM 教育生態系統”。在社會參與層面,通過主流媒介宣傳優秀女科學家案例、增加女性對科研工作的接納和認可,比如將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呦呦以及2012 年獲得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的顏寧塑造為女性參與科研的標桿人物;在政府推動層面,出臺相應的政策和財政補貼,為女子高校的科研融合提供優質資源;在家庭支持層面,從家庭教育著手,引起女性對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等理科教育的重視,激發女性的科研潛能,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對女性科研工作者予以精神支持和家庭責任分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