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娟,譚藝真,靳素蘭,黎萬多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器官移植血透中心,廣東 廣州 510280)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療終末期腎病的方法,患者透析結束下機過程中存在不安全因素較多,容易發生不良事件,因此需完善下機操作流程,促進患者安全管理。思維導圖(Mind Map)是通過圖文并重的形式幫助記憶理解,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問題[1]。本研究將思維導圖運用到透析患者中,探討其效果,以便為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提供參考。
選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4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將其隨機分為2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齡(57.3±3.4)歲,干預組男30例、女14例,平均年齡(56.8±3.2)歲,兩組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入選標準:(1)無嚴重的心臟疾病、肝臟病變;(2)未合并精神疾病及惡性腫瘤;(3)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心肺肝等全身性疾病者;(2)合并惡性腫瘤者;(3)合并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者;(4)拒絕參與或中途退出者。
對照組護理人員按科室流程實施護理干預,遵醫執行,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干預組護理人員接受思維導圖培訓,具體如下:
①制作思維導圖 根據患者血液透析下機的護理措施,結合提高自我管理效能的方法,查閱相關文獻,運用思維導圖軟件Mindamanager繪制內容包等,將其打印成冊并塑封,繪制導圖。圖中關鍵詞為下機時不良事件,隨后發散出跌倒、滲血、低血壓等并發癥,及時處理。②應用:由課題組指定人員根據思維導圖內容實施培訓,由主到次,由簡到繁,進一步指導臨床護理工作。開展小組學習活動,促進組員相互學習,彼此分享護理經驗及技巧。例如,下機時出現低血壓是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如果患者馬上起床離開。很容易出現跌倒,頭暈,體位性低血壓等不良事件。護士在回血前應該評估超濾量,密切監測血壓,告知患者透析前不服用降壓藥,透析結束后臥床休息待血壓正常方可起床離開等綜合措施。明顯降低了患者低血壓和跌倒的發生。干預時間為32周。
通過護理滿意度、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分析思維導圖在透析患者下機過程中安全管理的應用效果。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x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及滿意度分別為11例、21例、8例,80.0%;干預組分別為16例、26例、2例,95.0%。干預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x2=4.772,P=0.029)。
對照組低血壓、跌倒、滲血分別為3例、2例、4例,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2.5%,干預組分別為1例、1例、1例、6.8%,干預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x2=4.208,P=0.040)。
據相關調查顯示[2],血液透析患者多為急重癥患者,采用規范,合理的護理質量管理工具提升護理質量,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血液透析是治療工作中一項重要的作用,如何增加透析充分性、降低院感發生率,同時提高護理工作效率,保證護理質量及安全。思維導圖是一種圖形工具,其能夠把繁瑣的文字信息變成層次分明的圖,清晰明了,利于提高護士在透析結束時的患者安全管理[3]。在透析結束下機時,患者多因透析時間長,容易突發嚴重并發癥[4-5],增加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
本研究顯示,血液透析患者下機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質量管理,干預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提高到95% ,不良事件的發生率降低至6.8%,與對照組有明顯差異,同時患者墜床和跌倒發生的概率明顯降低。思維導圖的制定及運用可有效規避臨床操作中不規范,對病人評估不全面等問題,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提高臨床護理質量。
思維導圖層次分明、條理清晰,運用于血液透析病人下機時的安全管理可以幫助理清思路,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減少不良事件及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