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慶權
(合肥市肥西縣水務局,安徽 合肥 231200)
泵站工程的興建,為農田灌排和城鄉供水等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只有管好用好泵站工程,充分發揮其經濟和社會效益,才能更好地為農業和國民經濟各部門服務。因此,必須加強對泵站工作的科學管理。水利部發布的《泵站技術管理規程》(sl255-2000)對泵站運行管理的主要內容和任務都有明確規定。我們各泵站需要對照這一規定,制定各自泵站的運行、維護、檢修、安全等技術規程和規章制度,搞好泵站的機電設備、工程設施、供水、排水等管理工作。
泵站與其它水利工程建設不同,無需修建擋水和引水建筑物,對生態環境和其它資源影響較小,泵站建設與運營受自然條件影響小,投資少、運行成本低、便于投入使用。對泵站進行科學的管理,提高運行效率成為泵站管理人員的工作重點。
作為中小型泵站主要的排灌設備是水泵與電機,水泵主要是軸流泵,提水用的水泵大多數是混流泵與離心泵,配套電機基本上都是異步電機。現在新建排澇站大多數選用低壓大功率潛水泵,也有10KV高壓潛水泵。潛水泵,結構特殊,保養工作難度大,無論是設備長期使用或長期不用,維護工作跟不上,都會影響其工作效率。主電氣設備與檢測設備同樣也會存在安全隱患,安全隱患的存在均會影響機組安全運行。其它類型的泵站與潛水泵站存在同樣的問題。中小型泵站配備的電機基本上都是異步電機,異步電機運行時吸收電網無功功率,同時,我們的泵站往往都是處于供電末端,這樣電網電壓下降,供電品質就得不到保證,機組效率得不到充分發揮。為了保證電壓品質,必須要進行無功補償,增加無功,否則,功率因數低于0.9,電網就要對我們進行處罰。
配電裝置、測量、保護及一系列設備(電動機屬于用電設備),以及無功補償設備等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配電系統。如果這些設備維護不到位,就不能保證機組安全正常運行。再加之泵站運行時,相對環境較差、溫度高、濕度大,對運行就也不利,這些都對運行中的設備安全運行帶來較大的隱患。
目前,大多數泵站,尤其是老泵站都缺乏自動化監控系統,設備運行參數和信息處理都沒有實現現代化。泵站機組運行受水位等因素的影響,難以實現高效運行,科學調度也無法實現。因為缺乏完善的精細化的管理,加上管理與技術改造資金的缺乏,應該淘汰的設備得不到及時更新。對泵站效率影響很大。泵站的管理手段落后于水電站的管理。加快技術更新,運用先進的技術裝備我們的泵站,提高我們的管理現代化水平,迫在眉睫。
水利工程長期存在“重建輕管”現象,特別是運行不頻繁、作用不明顯,裝機容量小的泵站。再加之人為的認為。中小型泵站容量不大,即使對這些泵站進行優化運用,很難收到很大的成效。另外,現有基層泵站管理人員文化層次偏低,加之管理經費有限,泵站管理人員待遇低,工作條件差,難以吸引高學歷的技術人才進入,即使現有的技術骨干也難以留住,這也造成管理水平不高,技術手段落后,無法跟上現代化的步伐。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章制度是搞好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大多數中小型泵站,目前,規章制度不健全,或者是內容過于籠統,不夠細化,針對性差,可操作性不強。崗位責任制不明確或缺少,泵站運行操作規程沒有等等,造成運行管理無章可循。即使部分泵站有規章制度,也公布上墻,人手一冊,也很細很全,就是在座的設身處地想一想,你們有沒有抓落實,有沒有對照執行?可能也是行同虛設。執行力不夠,存在虎頭蛇尾現象,致使運行管理混亂。
這里我粗略梳理了一下,我們中小型泵站規章制度大體有這幾類:①泵站管理制度②安全作業制度③值班制度④交接班制度⑤安全保衛制度⑥消防管理制度⑦巡視檢查制度⑧事故處理制度⑨工(量)器具管理制度⑩設備檢修制度⑾設備操作制度⑿泵站行政負責人職責⒀技術負責人職責⒁崗位工人職責等。
新的財政政策,要求政府購買服務,實現管養分離,導致運行管理人員不再對設備進行檢修養護,僅僅負責開機運行。這樣就使得我們的管理人員對設備缺乏了深入掌握,管理人員缺少了動手機會,動手維修能力下降,遇到問題,難以分析判斷,維護檢修難以到位,不能提高自己業務素質,和動手技能。任何事只有親手動一動,才能提高能力!不動,不摸,難以提高動手能力!
本著“經常養護、隨時維修、養重于修”的原則,做到經常打掃站區,保持機房清潔干凈,保持設備無灰塵啟閉正常。定期檢查電氣設備情況,確保機組完好率100%、開機率100%。經常檢查建筑物有無裂縫、啟閉設備運行狀況。對運轉部件定期加油、止水密封,使制動裝置運行可靠。汛前汛后定期清理、潤滑、保養。電氣設備動作正常,無漏電、短路現象,接地可靠。定期檢查沿線建筑物,對建筑物位移、裂縫作好詳細記錄。做到每周一小查,每月一大查,雨天及時查,每查有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確保工程安全,延長工程使用壽命。
一方面,在日常養護中,要對設備的運轉可靠性和零部件磨損程度進行檢查。通過檢查,全面掌握,設備技術狀況的變化和磨損情況,及時查明和消除隱患,并為設備的計劃檢修養護提供依據,日常檢查對主要是通過人為的感官,簡單的工具或設備上的儀表和信號標志進行檢查判斷。另一方面,要重視定期養護。定期檢查是按照計劃或工作需要,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定期檢查是一種有計劃的預防性檢查,是由設備的使用周期和使用頻率決定的,目的是發現和記錄設備的異常,磨損及損壞情況,以便維護保養和及時上報。這類檢查是可以確定修理部位,更換零件及修理種類,以便及時按計劃進行修理。
按照國家和部門有關規章與規范,結合各地泵站具體實際制定泵站運行、維護、檢修、事故處理和安全技術規程規章制度。
其一,按照泵站管理技術經濟八大指標的要求,實行目標管理、考核泵站管理工作。保證泵站:建筑物完好率達到85%以上;設備完好率不低于90%,其中主要設備等級不應低于二類設備標準;泵站效率(不同類型效率不一樣)最低不小于55%;能源單耗不應大于4.53KWH/kt.m ;供排水成本;供提成水量;安全運行率;財務收支平衡率等指標達到規定的標準。
其二,搞好泵站的機電設備、輔助設備、監測控制設備和自動化設備管理;搞好與各泵站配套的水工建筑物及河道、堤防等為主的工程設施管理;搞好以供水、排水作業為主的供排水管理工作。充分運用各種先進技術對泵站實現優化調度和經濟運行。
其三,充分運用各種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和新工藝開展泵站技術改造、技術革新和科學研究,積極應用和推廣新成果,特別是那些經實踐考驗、效果顯著且投資不多的科技成果。
其四,認真處理和分析機電設備和水工建筑物的故障和事故。特別是重大事故必須認真對待,建立相應的事故檔案。對各種事故要及時處理,分析原因,并及時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建立各種維修檔案。并做好每次維修與事故處理總結。
其五,按照每年不同時期的灌排任務和檢修任務,編制管理計劃、運行計劃和維修計劃。整編各種設備的技術資料和技術文件,機組運行、觀測和檢修資料,泵房和水工建筑物觀測資料等;并通過對各種資料的逐年積累和分析,掌握泵站的各種設備和工程的使用和發展規律,進一步改進泵站的經濟運行方式和提高安全運行的能力,不斷提高和改進泵站管理水平。
管理人員是管理工作開展的中心,要提高泵站管理水平,首先應加強管理隊伍的建設,泵站管理人員必須熟悉工程結構,設備性能;熟悉各類設備與工程在本泵站所擔負的作用。以便及時進行檢查、觀測、養護維修和控制運用技術。大力加強技術培訓,努力開展崗位練兵,多層次、多渠道組織泵站工程全體人員尤其是一線操作人員進行基礎知識講座,泵站運行工與維修工的機械基礎業務知識和安全知識培訓,提高管理隊伍中、高級技工的比例,有條件的單位可以鼓勵進行學歷教育。嚴格運行人員上崗證制度,通過培訓考核,力爭在較短時間內持證上崗率達100%。組織參觀交流和進行專業勞動競賽,培養勤學技術常練兵的良好風氣。通過學習培訓,使廣大干部職工業務技能和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具有獨立處理應急突發事故的能力。
發現的水毀工程按照輕重緩急及時上報,對要求進行維修的泵站,首先要明確項目責任人,以工程建設質量為中心,保證安全生產;搶抓工程進度,關系工程度汛安全的項目力爭于主汛期前完成;加強項目的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加強資金使用管理,嚴格遵守財經紀律,做到??顚S茫徊扇≌型稑?,用最少的資金辦最好的事;建立歲修工程從設計、施工、驗收的詳細檔案。
泵站的正常運行離不開有效的管理制的制約,建立健全泵站系列管理制度,實行“用制度管人”,“用事業留住人”,堅決杜絕“以人管人”的管理模式。切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解決:一是根據泵站運行管理的實際需要,制定切實可行、內容細致、全面、易于操作的規章制度。如泵站運行操作規程、檢修運行人員崗位職責、檢修運行班長崗位職責、工作票制度、獎懲制度以及考勤制度等。二是強化各項管理措施,狠抓制度落實。要按照“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干”的原則,細化崗位責任,明確事故追究制度,層層落實崗位目標責任,徹底扭轉“無法可依,有法不依”的管理局面。
水利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泵站作為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區域性的除澇、灌溉、調水和供水的重任。因此,我們必須繼續探尋先進的泵站管理模式,采用科學的管理手段,著力提升泵站管理水平,保證泵站運行能力。改善泵站內外環境,為地方防汛安全、水環境改造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