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春燕 張蓓蓓 楊偉琴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上海,200092
SAM綜合征(severe dermatitis, multiple allergies and metabolic wasting syndrome, SAM syndrome)是由DSP和DSG1基因突變引起的嚴重皮炎,多重過敏和代謝紊亂,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皮膚病,主要的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和常染色體顯性遺傳[1,2],目前僅有17例報道,其中13例患者由于DSG1基因突變致病,4例致病基因為DSP。我科收治一例患兒,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患兒,女,1歲,8公斤。出生后頭面部出現紅斑、丘疹、上覆黃色痂皮,1個月時全身散在出現皮疹,當地醫院考慮濕疹,予外用糖皮質激素藥膏治療,后反復發作。2018年4月至6月反復就診,期間伴有反復發熱。10余天前,患兒全身出現彌漫性潮紅、脫屑,伴膿皰,予以收治入院。
皮膚科查體:全身彌漫性潮紅,觸痛明顯,其上泛發針尖大膿皰,伴脫屑,部分皮疹上覆黃色痂皮,皺褶部位浸漬,雙手足、膝部皮膚角化,增厚,手足甲增厚(圖1)。

圖1 泛發紅皮病伴黃色鱗屑,掌跖角化伴脫屑
入院后完善各項相關檢查,查皮膚基因包示DSP基因c.1828 T>C雜合突變(圖2),查IgE示1470 IU/mL,過敏原篩查示:牛奶4.25 IU/mL。診斷:SAM綜合征。即給予抗感染、抗組胺、外用對癥處理,同時加用止癢藥物加巴噴丁膠囊、阿維A 口服,并行營養支持治療。經過40余天的治療和護理,患兒皮疹明顯好轉,未見新發皮損,予以出院門診隨訪。

圖2 患兒家系的基因測序
2.1 感染的護理
2.1.1 高熱的護理 SAM綜合癥的患兒由于嚴重營養不良致使抵抗力下降,該患兒查血培養示肺炎克雷伯桿菌生長,入院后體溫在36.0~39.8℃,持續高熱,因此,控制感染是重中之重。我們聯合兒內科和藥劑科,抽取血培養,落實冰袋物理降溫、口服退熱藥物、靜脈補液等對癥治療,關注血液培養和血常規的結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及時調整。我們每4小時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意識、伴隨癥狀的變化。
2.1.2 呼吸道護理 患兒出現咳嗽咳痰,濕化氣道是改善這一癥狀的重要手段[3],我們利用高流量的氧氣,運用兒童專用霧化面罩,通過從鼻子吸氣,口腔吐氣的方式,使藥液充分進入患兒呼吸道。同時教家長進行肺部物理治療:掌心呈空杯狀,從患兒背部的下方沿著脊柱兩側往上叩擊排痰,操作過程中動作輕柔、強度適中。囑患兒多飲水,促進痰液排出[4]。
2.1.3 環境準備 將患兒安置于科室單人病房,減少人員往來,保持房間的溫度在22~24℃,濕度在50%~60%;房間每日紫外線消毒,30 min/次,地板使用500 mg/L濃度的有效氯溶液拖拭,每日一次;患兒病服床單等單獨打包,消毒滅菌,發現污染及時更換;此外,協助患兒修剪指甲,避免抓傷皮膚造成感染。
2.1.4 口腔及會陰護理 強調保持口腔、會陰清潔的重要性。我們指導患兒每日晨起、進餐前后、睡前均需清潔口腔,采用蘸取5%碳酸氫鈉溶液的棉簽或紗布清潔患兒口腔,并建議每次進食后飲水。每晚睡前用32~37℃溫開水沖洗會陰部,每次不超過5 min,及時發現患兒感染的征象,協助醫生進行診治。
2.2 皮膚護理 SAM綜合征主要表現為皮損,而皮損往往也是其首發且最常見的癥狀,案例中患兒的皮膚有幾大問題需要密切關注: 瘙癢、脫屑和膿皰。皮膚瘙癢引起患兒不斷搔抓,長期搔抓使皮膚可見抓痕、色素沉著甚至破損,我們囑家長勿使用刺激性過強的洗漱用品,協助患兒每日沐浴,水溫維持在32~37℃,去除表皮皮屑,穿著寬松棉服,勤換干凈衣物。早晚洗漱后選用具有消炎、止癢、收斂、鎮靜的中藥濕敷,中藥保存于4℃,使用前拿出,每次10~15 min;其后,厚涂保護皮膚的醫用滋潤劑(尿囊素乳膏,0.2%濃度),每日2~3次;對于顯著增厚的皮損,使用保鮮膜封包過夜,促進潤膚劑的吸收。保持膿皰皰壁完整,勿自行刺破,潤膚后外涂氧化鋅滑石粉止癢。
2.3 藥物的觀察與使用 該患兒規律使用阿維A,在此期間,我們加強對皮損的觀察,如出現皸裂等癥狀,則酌情減少藥物用量,同時用吡美莫司涂抹患處。患兒持續瘙癢,不停地搔抓會加重皮膚屏障的破壞,繼而加重瘙癢癥狀。故本例患兒口服加巴噴丁膠囊1/4粒日1次,并逐漸增量至日3次加強止癢治療。用藥期間嚴密觀察患兒有無頭暈、嗜睡癥狀,監測情緒變化,注意情緒不穩、敵意、思維障礙或異常、過度興奮等情況發生。同時觀察患兒瘙癢程度的變化,及時調整藥物劑量。
2.4 飲食護理 患兒嚴重營養不良,對異種蛋白過敏,代謝紊亂。深入的營養評估及恰當的干預十分重要。我們聯合醫院營養科,記錄每日進食種類和量,調整飲食結構,加用氨基酸奶粉,合理有序增加營養。給予易消化且營養豐富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 其含有大量維生素及纖維素。由于患兒處于多重過敏狀態,食物的選擇十分困難。嚴格采取嬰兒的輔食添加法,每新增一種食物,不能一次攝入過多,連續觀察3天,若皮疹激增,則回避此食物[5]。同時避免羊肉、海鮮、辣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通過家長和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患兒營養狀況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SAM綜合征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具有嚴重皮炎,多重過敏,代謝紊亂等特征,對護理工作要求高。我科通過抗感染、營養支持、皮膚護理以及應用止癢藥物,使患兒病情得以控制出院。既往文獻顯示,在4例DSP基因突變致SAM綜合征的患者中,3例出現瘙癢癥狀,但文獻中并未述及護理情況[6-8]。通過本例患兒我們總結出一些重要護理項目:(1)高熱的護理;(2)呼吸道護理;(3)口腔會陰護理;(4)皮膚護理;(5)藥物的觀察;(6)飲食護理。另外,對于瘙癢型SAM綜合征,藥物的使用與觀察、皮膚的護理至關重要。本案例提示對少見疾病應注意學科之間的協作,找準護理的重難點,以期規范對少見疾病的護理,形成一套規范、有效、科學的護理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