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田生
(天津農學院附屬動物醫院 300384)
拉布拉多犬,雄性,9 歲,半個多月前隨主人外出旅游10 余天,回來后不久,出現精神不振,乏力不愿運動,間歇性嘔吐,體溫升高等現象,在外按照感冒進行治療,曾使用消炎和退燒以及益生菌等藥物,沒有明顯效果。 近2d 病情明顯加重,臥地不起,強行站立行走,步態不穩身體搖晃,拒食,來本院就診前一天開始,排出多量的茶色尿液,隨來本院就診。
問診得知該犬今年未進行任何形式的體內外驅蟲,由于此前曾在訓犬基地訓練過,因此養成不在外面隨意采食的習慣,初步排除在外接觸毒物的可能性。 該犬生性好動,喜歡在草地里玩耍。 檢查發現口腔黏膜、眼結膜蒼白同時有輕度黃染,口腔無異味。 被毛無光澤,消瘦,營養不良,觸診未發現腹部明顯異常,無疼痛感。測溫39.3℃。檢查主人所帶來的尿液,外觀呈咖啡色,初步懷疑血液寄生蟲或在家接觸洋蔥或蔥等引起中毒所致。
白細胞20.86×109/L,中性粒細胞16.18×109/L,紅細胞2.48×1012/L,,血紅蛋白58g/L,血小板26.4×109/L。結果顯示病犬有明顯的炎癥和嚴重的貧血。
白細胞(+++),紅細胞(-),酮體(+++),蛋白(-),葡萄糖(-),膽紅素(++)。結果表明病犬泌尿系統有炎癥,同時有溶血現象。
ALP=95.05U/L,UREA=37.61mg/dL,AMY=1886mmol/L,Ca=2.13mmol/L,結果表明肝腎有輕度的損傷,胰腺功能異常,低血鈣。
膀胱內有蓄尿,膀胱、尿道、腎臟無結石存在。
鏡檢發現在多量的紅細胞內存在吉氏巴貝氏蟲,蟲體小,呈環形、卵圓形,一個紅細胞內出現一個或多個蟲體。
結合臨床癥狀以及實驗室分析, 確診該病犬為吉氏巴貝氏蟲感染所致。
促肝素20mg,頭孢噻呋1.5g,促紅細胞生成素1 支,強力解毒敏1 支,退熱寧1mL 分別皮下或肌肉注射,連續治療3d。 貝尼爾250mg 深部肌肉分點注射,并分別于第1、3、7 天各注射一次,劑量相同。 帶回肝血維和寵腎康口服液,每日2 次,每次各6mL,連續口服14~28d。 第二天復診,測溫38.8℃,精神未見明顯好轉,尿液顏色稍有好轉, 無食欲。 第3 天血檢蟲體減少,AMY=1415mmol/L,總膽紅素0。 白細胞24.28×109/L,紅細胞2.14×1012/L。 第3d 主人介紹,尿液顏色明顯變淺,食欲見長,開始在家中溜達,測溫正常。 強力解毒敏1 支,促肝素1 支,促紅細胞生成素20mg,頭孢噻呋1.5g 分別于第4~6d 皮下或肌肉各注射一次。 在隨后的電話回訪中,主訴,每天測溫正常,精神食欲越來越好,每天都外出運動,無乏力的感覺。 每天主動進食,尿液顏色恢復正常,7d 后第3 次鏡檢,吉氏巴貝氏蟲基本消失,血常規檢查,白細胞13.46×109/L,紅細胞2.96×109/L,血紅蛋白74g/L。 表明炎癥基本控制住,貧血逐漸地恢復。 囑咐主人加強營養,繼續補血,定期的進行體內外驅蟲。
巴貝斯蟲是寄生于紅細胞內的原蟲, 寄生犬的巴貝斯蟲分為犬巴貝斯蟲和吉氏巴貝斯蟲。 兩者均由蜱蟲傳播,寄生于犬的紅細胞中,吉氏巴貝斯蟲蟲體小,直徑約在1~3.3um,蟲體在紅細胞內呈多形性,以點狀、指環形及小桿狀較為多見。 患病犬多出現高燒、黃染、血紅蛋白尿以及肝腎損傷等癥狀,治療不及時極易引起死亡。血涂片檢查是目前臨床比較準確的檢測手段。治療中以消滅血液寄生蟲,輔以補血、保護肝臟、退燒等輔助性治療。每年定期的進行體內外驅蟲是極其關鍵的預防性措施, 作為臨床醫生有必要和義務對廣大畜主宣傳這一知識, 以便最大程度的保護動物的健康及生命安全。

圖1 治療前,圖2 治療第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