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隆平
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54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陳薇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陳薇馬上前往一線。在武漢6個月,她的頭發由原來的油黑烏亮變成了斑白。她打趣說,有空了要去研究一下,人在什么情況下頭發會突然變白。
當陳薇團隊抵達武漢時,她面對的是當地核酸檢測能力不足的挑戰。
“疫情就是軍情,疫區就是戰場。”1月30日,陳薇團隊的帳篷式移動檢測實驗室已經開始運行。應用自主研發的檢測試劑盒,配合核酸全自動提取技術,核酸檢測時間大大縮短,加快了確診速度。
再后來,陳薇率領科研人員建立了一套“核酸檢測—抗體篩查—多重病原檢測”的鑒定鏈條,在武漢火神山醫院等3家醫院推廣應用,為臨床診斷準確率和治愈率發揮了作用。
陳薇父親陳李坤從電視上看新聞才知道女兒又沖到了一線。2月3日,陳薇擠出時間往家中打了新春第一個電話。終于接到了女兒的電話,母親高興地笑出聲來。陳薇父母都清楚,“她是國家的人”。
當初給女兒取名陳薇,一是陳李坤喜歡花草,二是在他眼里“薔薇花雖然普通,但花期很長,能開半年,低調不張揚,不管風吹雨打始終能夠怒放”。
陳薇已不是第一次臨危受命。2003年,“非典”爆發,陳薇率隊在最短時間內率先推出防治非典新藥——重組人干擾素噴鼻劑,并獲準進入臨床試驗;2014年,西非大規模爆發埃博拉疫情,陳薇團隊成功研發出世界首個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也是首個凍干劑型埃博拉疫苗。
在武漢,陳薇團隊一邊在精準篩選確診病例,一邊又在爭分奪秒地研發新冠病毒疫苗。這個團隊,也被視為疫苗研發的“種子選手”。
3月16日,他們研制的人腺病毒載體疫苗,成為國內第一個獲批正式進入臨床試驗的疫苗。這也是全球首個進入臨床研究階段的新冠疫苗。4月12日,疫苗二期臨床試驗啟動。
8月11日,人腺病毒載體疫苗獲得國家專利,成為國內首個進入臨床獲得專利權的新冠疫苗。目前,該疫苗已經獲得俄羅斯和巴基斯坦批準,開展三期臨床試驗。
9月7日,陳薇團隊研發的重組新冠疫苗對已經發生變異的新冠病毒能夠完全覆蓋。從目前來看,年產3億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他們正在努力擴大產能。
為研究病毒,陳薇“不是在實驗室,就是在去實驗室的路上”,她的研究對象也很恐怖,是各種致病微生物,包括鼠疫、炭疽、埃博拉……她的工作就是“與毒共舞”,每一天,都充滿挑戰。
但陳薇說,“穿上了這身軍裝,這一切就都是我該做的。疫苗對疫情防控至關重要。我們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我們正在研制的重組新冠疫苗,推向臨床、推向應用,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的科技支撐。”
(墨晗摘自《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