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楚楚
摘? 要:中國近現代女性文學批評發展于19世紀,是西方文學批評傳入中國發展最富活力的一大流派。它的到來對中國產生巨大影響,使中國人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看待世界、看待問題。女性文學批評主要以詩、文、詞、小說等文學作品形式呈現。現今中國女性文學批評發展如雨后春筍,但回顧到近代時期仍有很大部分空白需要去填補。本文對中國近現代女性文學批評發展進行分析,并對其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中國近現代;女性文學批評;分析;發展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32-0-02
引言:
女性文學批評是指在已有的文學理論基礎之上強調女性特質,在文學發展之中更注重女性在寫作時的意圖與目的,注重女性在社會發展之中個人價值的體現。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女性文學批評已經有扎實的文學基礎作為支撐。但在當前發展來看,中國女性文學批評面臨困境。在被賦予極高文學價值與發展期望之下,女性文學批評發展視野卻越來越局限。女性文學批評在當下如何更廣闊的發展,實現突破,是我們需要沉思的重要問題。
一、中國近現代女性文學批評現狀分析
(一)缺乏學科滲透
從學科領域角度看,女性文學批評涉及多個學科,屬于多學科范疇之內,例如文藝學、近代文學、文學批評史。在發展過程中,近代女性文學批評發展難以占領一席之地,發展十分有限,其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在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中,女性文學批評方面出現空缺。在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研究發展過程之中,各個經典著作層出不窮,但在其中幾乎沒有女性文學批評類型的成果得以呈現,像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文學批評通史》等成果,偶爾會提及到李清照的文學作品,其他女性文學批評作品幾乎沒有提及。
其次,在對近代文學進行研究的相關資料中,關于女性文學批評的作品涉及很少,像《晚清文學叢鈔》、《中國近代文學大系》、《中國近代小說大系》等文學資料中,對女性作品的收集本就稀缺,其中涉及女性文學批評類型的文學作品就更加稀少。對于一些極具代表的近代文學資料,如《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等,其中有關女性文學批評類的文學作品同樣稀少。
最后,從女性文學批評的發展來看,此類文學成果未形成統一的理論體系。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對女性文學類別有一定關注,但發展到現代,女性文學批評仍未形成一個完整、有系統的理論體系,未引起足夠重視。
(二)發展過程中存在不足
在中國近現代女性文學批評發展過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著不足。
首先,就女性文學批評發展過程中相關研究成果來說,雖然近年來未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但就女性文學批評發展來說,其研究成果顯著。第一,近代女性文學批評相關文獻資料發展完善。近幾年來對近代女性文學批評的研究日益豐盈,研究資源越發豐富,像《江南女性別集》、《清代閨秀詩話叢刊》等資料,為近代女性文學批評提供了重要參考。對于一些期刊的匯總與出版,像是《中國近現代女性期刊匯編》為近代女性文學批評的期刊資料搜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另外,相關著作的發表為近代女性文學批評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持。第二,清代時期女性文學批評部分研究成果可做借鑒之處。在清代時期,對清代女性研究的成果中,一些成果與近代女性文學批評密切聯系,可以作為借鑒的理論。像《名媛詩話》、《清代女性文學批評研究》及《清代女性所做的詩歌批評研究》的研究成果,對女性撰寫的文章、詩詞進行了研究與肯定,將研究的目光放在了女性角色的文學發展上,這對女性文學批評的發展來說都有一定借鑒意義。清代女性文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為女性文學批評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其次,就女性文學批評發展的不足之處來說,其弊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女性所著作的文學批判關注度低。在當前所進行研究的課題,大多數具有代表性的資料多數都為男性撰寫,其中在批評家發表的研究成果中,男女性兼顧,且以男性的評論為主,對女性所研究的文學批判關注度遠遠不夠。第二,在對女性文學批評的研究深度與廣度上遠遠不夠。很多研究團隊所進行的研究僅僅停留起步階段。并且在進行女性文學批評研究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產生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問題,我們在面對這種現狀時,更應將重點放在女性角色在文學批評上的覺醒程度,而非性別角色所帶來的角色覺醒。第三,研究仍存在很多空白區域。在研究內容上,缺乏對小說、戲曲等成果的研究,多集中于詩歌;在批評家性別上,女性批評家不受重視。
二、中國近現代女性文學批評的基礎性問題
在中國近現代女性文學批評研究發展中,其中研究的基礎性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文獻的搜集與整理問題。作為一個新興且頗受關注的研究方向,近代女性文學批評的文獻資料的其發展的基礎。但目前就文獻數量情況來說,缺乏系統、明確的整理與收錄。很多文章與著作流傳在各個報刊或其他文學刊物上,未被收納。這部分工作是女性文學批評發展的重點,在資料搜集過程中可以從近代女性文學批評作者情況及近代女性文學批評文本概況兩個方面開展。第二,近代女性文學批評核心命題問題。在研究近代女性文學批評資料時,對資源、命題或概念的采用,是近代女性文學批評研究過程中思想的核心,同時也是為下一步研究打下基礎。第三,近代女性文學批評代表作及作者問題。在進行研究過程中,盡量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作者與作品,進行深入剖析。第四,關于近代女性文學批評歷史地位問題。在探討地位問題過程中,對近代女性文學批評的文學傳承、現代發展及產生影響進行闡釋,明確其地位及重要作用。
三、中國近現代女性文學批評的發展
對于中國女性文學批評的未來發展,綜合來看,可以從四個方面作為切入點,成為女性文學批評的一個發展方向。
(一)進行女性文學批評研究文學的搜集整理
文獻的搜集與整理是進行一項研究的理論基礎與起點,充分挖掘、深入分析和求真還原理論資源后,批評家需要樹立科學、客觀的角度去審視文獻,以歷史的角度、女性的心理去揣摩文學人物形象的構造。對文獻的搜集與整理需要追根溯源,盡可能求真,以理論依據為支撐發揮資源的文學價值。針對女性文學批評資源的搜集有如下建議。第一,針對漸漸變得“冷門”的作者與研究,及時整理。通過對一些漸漸淡出學術界的優秀作品,可以通過“專題”研究,對這些資料進行整理匯總,實現實證式的、整體性的研究。第二,對于受時代因素有失偏頗的作品進行公證批評,以客觀態度重新進行評說。第三,對于當今網絡上的評說內容進行搜集整理,形成內容更豐富的匯總。
(二)女性文學批評的文學史定位
文學史在發展歷程中同樣有著質疑與反駁,由前期男性主導到后期女性研究者的質疑,但女性批評者對男性研究者的質疑是對文學史觀、文學史標準、文學史評價體系進行的總體評判。就文學史的發展來說,它的建構是對一整個時期的文學作家、文學作品、文學評論進行整理和記錄。當撰寫文學史的作者在對象選擇、史學評判標準及史學觀上存在不同,所形成的文學史結果也不盡相同。女性批評者在后期對男性批評者的質疑是立足于史料理論的,是一種相對性的客觀評價,是基于時代與文學史料的質疑。文學史的撰寫更是如此,不涉及撰史者自身性別、撰寫對象性別,在進行文學史定位之中,無關乎個人性別因素。
(三)新媒體影響下的女性文學批評
信息時代的到來,新媒體設備占據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改變著人們的傳統生活方式,在新媒體影響下的女性文學批評發展,同樣需要借助新媒體力量進行發展。新媒體技術的出現,將女性文學批評的各個部分帶入到一個新的層面,不僅在批評格局上更具全面性,同時還為女性文學批評提供了新的課題方向。當前,可以通過在網絡中建立在線平臺,實現女性批評者、女性作者、女性接受者等多方位角色的聯系,同時與新媒體進行連接,實現女性文學批評的體系建立。針對這種網絡新媒體體系的建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第一,實現批評的團隊化。對于女性文學批評的相關人員,可以通過設立相關社區與平臺,實現團隊的建立。團隊的建立可以引導女性文學批評的社區化發展,并通過定期議題、總結活動進行研究的深入挖掘,豐富文學批評。第二,實現女性文學批評的超越性批判。新媒體技術發展為我們當今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造成了信息的魚目混雜,一些價值觀的指引極易對讀者造成錯誤的引導。作為文學批評者,不僅要具備深厚的學識,同樣的需要具備傲人的勇氣,能夠突破流行之下價值觀的引導,實現個人對文學作品的評判。
當前女性文學批評研究多是針對特定的對象進行評價,然而這種評價難以為作者提供更有靈感性的指導,也很難讓普通讀者切身理解,能否借助新媒體設施力量,幫助研究者、作者、批評者對女性文學批評的發展進行調研分析,實現性別平等之下的研究創作值得我們深入進行研究。
結語:
總而言之,女性文學批評發展歷程相對較短,但近幾年來越來越受人重視,盡管已有一些學者探討出一定成果,從總體上來看,女性文學批評發展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伊萊爾·肖沃爾特針對女性文學批評的發展認為:“女性批評家必須要‘找到自己的題目、自己的理論、自己的理論、自己的聲音”。作為女性文學批評發展中的一份力量,應是如此為此努力。
參考文獻:
[1]姜雪嬌.日本近現代女性文學中的“母性”形象的瓦解[J].戲劇之家,2019(11):237.
[2]陳靜.中國近現代女性文學批評初論——基于《婦女雜志》的考察[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2):144-152.
[3]趙慧芳.深度拓展近現代女性文學研究的對象空間——晚清民國“邊緣”女性創作研究的策略[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8(04):93-96.
[4].教授風采[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4):4+157.
[5]陳捷.女性意識的覺醒與中國近現代女性文學的崛起[J].重慶社會科學,2007(09):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