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平

摘 ?要 ?“玉瓶壺”的創意題材來源于對傳統玉壺春瓶吉祥寓意進行的分析與研究。“玉瓶壺”造型結構中流暢的曲線勾勒出壺身外觀形態自然柔美的韻姿,蘊藉著“冰清玉潔”與“平安吉祥”的雙重涵義,同時富有“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空間美感。
關鍵詞 ?玉瓶壺;形態韻姿;內涵寓意;空間美感
人類為了生存及讓生活過得更加豐富多彩,千方百計地發明創造了許許多多的為提高生活質量服務的工具、器物。繼7 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發明陶器后,又創造出了更加美觀實用的瓷器。人類創造陶瓷器之初的目的,造型形態僅僅是為了適應物質生活之需,其初衷是為現實生活服務的,后又衍生到追求美觀,并使器物造型在發展中不斷豐富。從使用的得心應手到觀覽時的賞心悅目,器物形態又提升到為精神之需服務了。宋代出現的“玉壺春瓶”就因外觀的優美與結構的優雅,及今仍受到廣泛的青睞。
“玉瓶壺”(見圖1)的創意題材來源于對傳統玉文化和生活中的陳設器玉壺春瓶造型吉祥寓意進行的分析與研究。造型結構中流暢的曲線勾勒出壺身外觀形態自然柔美的韻姿,又蘊藉著“冰清玉潔”與“平安吉祥”的雙重涵義,同時還富有“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空間美感。
1 ?“玉瓶壺”的形態韻姿
宜興紫砂花塑器造型大多為仿自然界中的生物或生活中的形象塑造,然而,光素器中也有少部分是可以采用仿生形態塑造的。仿生造型以形象的生動逼真見長,可給予人們更多的精神享受和對自然與生活引發更多的思考并增進理解。隨著現代審美意識的不斷提高和紫砂壺使用的普遍化,壺藝設計同樣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仿生元素源于自然、源于生活,是壺藝設計領域不可缺少的元素,也是一個涉及面廣、信息含量儲存十分豐富的創作寶庫。我們可從中任意選取有價值的題材為己所用,以創作更多新穎別致的優秀作品,滿足人們更高品位的物質生活的需求與精神生活的追求。
“玉瓶壺”將現實生活中的陶瓷陳設器“玉壺春瓶”作為壺體造型的仿生對象進行創意設計,所選材質為優質細膩的拼紫泥,其色澤紅潤、肌理溫潤如玉,成型工藝采用宜興紫砂傳統的光素圓形器制作技法,先將泥條打成泥片,再將泥片圍成身筒,經反復拍打最后成形。其身筒腹部豐腴飽滿,身筒底部收斂,下設微外敞呈喇叭形的圈足。壺肩設一道凸起的“鱔魚線”作裝飾,肩與高頸相接處同樣有一道裝飾線與肩部的并行對應,壺肩高起,壺口與截蓋吻合貼切,穹隆形的蓋面上設一顆亭亭玉立的蓮子形珠鈕,蓮珠鈕下鋪有薄蓮葉般的大小雙基座。從壺底經壺身腹、肩、頸、口、蓋直至鈕,如同波浪般此起彼伏的節奏動感層層遞進,奔涌而上,噴薄欲出。與高挑的壺身相接的三彎曲嘴與耳形環把,圓細、柔和,轉折過渡流暢,兼具肥美的豐腴與柔韌的纖細,剛與柔對比的反差具有強烈的視覺震撼力。同時,又宛如一位廣袖緩舒的唐代美人在輕歌曼舞,綽約多姿。這是因為手工藝人將“玉壺春瓶”中的仿生元素進行提煉,并成為“玉瓶壺”抽象造型創作的靈感來源。“玉瓶壺”的造型多由點、弧線、直線、曲面等相互銜接構成,是遵循壺藝審美要求對器物優美形態的再造。
2 ?“玉瓶壺”的內涵寓意
“玉壺春瓶”的材質通常為陶瓷器材質,也有少量用玉石雕琢的,其功能可用于盛酒、插花或單獨陳設供欣賞。“玉瓶壺”的功能則主要是泡茶品茗或藝術欣賞,紫砂如玉,該壺“外類紫玉,內聚碧云”,有著與玉器相近的肌理之美。其在拂拭捧玩時的觸覺質感,也如玉與肌膚相親時生出的溫潤光滑感,能使心靈產生一種特有的愉悅與溫馨。在視覺上,它的色澤呈暖色調,溫姿勁骨,輕膚細理,光而不滑,細而不膩,如再加入茶水,更有一種香氣裊繞、溫文爾雅的美感產生。同時,“玉瓶壺”的壺身造型為廣口的瓶形,“瓶”與“平” 同音、同聲,在中國傳統吉祥文化中,人們常有以物寓意的習慣,“瓶”意味著“平安”,在傳統的吉祥圖譜中,瓶中插著被譽為“長春花”的月季,意寓“四季平安”;瓶里插著牡丹花,則意寓“富貴平安”。“瓶”元素的諧音,可以讓人們在品味時對寓意有一個指向更為明確清晰的理解。
“玉瓶壺”把玉的尊貴與“平安”的吉祥寓意作為綜合內涵賦予壺中,讓人禁不住想起南宋詩人杜耒的那首《寒夜》詩:“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這是一首清新淡雅而又韻味無窮的友情詩,整首詩語言清新自然,表現的意境綿延雋永,深有回味。其實,友人相逢,無論何時,泡上一壺香茗,茶臺邊擺放一個插有鮮花的花瓶,品茗、賞壺、觀花,可是別有一番風韻,無論是味覺、視覺還是嗅覺,都能生有一股非同尋常的感覺,而“平安”的吉祥祝福,又象征著友誼的高雅芬芳,壺內的茗香在室內彌漫,則象征著人世間淳樸的深厚感情地久天長。這是“玉瓶壺”通過映襯、喻示與鋪墊等藝術手法,將“冰清玉潔”與“平安吉祥”的雙重涵意,一齊寓入壺中了。
3 ?“玉瓶壺”的空間美感
“玉瓶壺”與“玉壺春瓶”的空間美感,既有大的相同又有小的不同。“玉壺春瓶”是中國陶瓷史上負有盛名的一種款式,通常為撇口、細頸、圓腹、圈足,這種如玉一般的青瓷瓶,定窯、汝窯、耀州窯、磁州窯都曾燒制過,是宋瓷中具有時代特征的典型器物。唐代司空圖的《詩品·典雅》中有“玉壺買春,賞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的句子,其“玉壺買春”即是指用玉制的壺或如玉一般的青瓷壺去買“春(酒)”。唐代王昌齡詩云:“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它象征著冰清玉潔的友誼如春,光明磊落的襟懷坦白,表里如一,清澈見底。“玉壺春瓶”的基本形態是由左右一反一正的兩個“S”形對稱構成,線條優美柔和。“玉瓶壺”則將“瓶頸”放寬、加粗,“S”形上部的弧曲變成直頸。
“玉瓶壺”上渲染出來的空間美感,是從一個“賞瓶”的角度,采取“以大觀小”的手法,讓明快的節奏來決定壺身上、下的各個組成部分,不是僅僅憑借透視原理,而是“折高折遠,自有妙理”。全壺體現出“高、遠、廣、闊”的空間美感,是自然與生活和諧的節奏,是準確地把握住了陰陽開合、高下起伏的節奏。“玉瓶壺”里飽含著紫砂藝人對節奏化了的自然觀察,是細致入微的,而熱愛生活的滿腔情意又是熱烈和奔放的。
4 ?結 ?語
綜上所述,紫砂壺藝創作題材往往源于生活、源于紫砂藝人對自然的細心觀察與正確把握。“玉瓶壺”通過造型形態中動與靜、輕盈與厚重、整體與局部等的巧妙搭配,充分體現出技術性、藝術性與文化性的完美結合,無論是視覺還是觸覺均能給人帶來一股高貴而又溫潤、清雅而又醇厚的暖融融的美好享受,這真是:玉潤壺盛溫,平安人心暖。
參 考 文 獻
[1]吳祖慈.藝術形態學[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3.
[2]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