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巖



2020年農歷庚子鼠年的這個春節,一個肉眼看不見的病毒,像野火一樣在中國大地四處蔓延。一時間,洶涌的疫情牽動人心的同時,也讓我們看見了鐘南山、李蘭娟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看見了白衣天使被消毒水泡皺的手,被口罩“毀容”的臉,也看見了一群普通的人,他們用特有的方式馳援武漢、傳遞愛心。雖說不上驚天動地,但每一個都值得我們銘記。
我是黨員
連日來,在睢縣城關鎮疫情防控第一線,一個“女漢子”的身影時不時地出現在疫情防控服務點、各轄區田間地頭、街道及捐贈現場,或消毒量體溫,或為卡點的人發放物資。但凡看見她的人都會朝她點點頭或喊一聲“瑛子”。從人們那親切的話語里便得知這位抗疫“女漢子”的真實身份:睢縣城關鎮袁莊村駐第一書記谷瑛瑛。
“疫情就是命令,現場就是戰場。我是黨員,又是駐村書記,堅守一線是我的責任和義務!”電話采訪谷瑛瑛,率真的她一股腦兒朝我說出了心里話。
眾所周知,睢縣城關鎮袁莊村因緊鄰縣城,占著天時地利人和。幾年間,大規模的蔬菜種植早已讓村民發了家,致了富,奔了小康。可是,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菜農和居民生活亂了套。小區封閉、超市關門、道路禁行。一時間,本應大量上市的新鮮蔬菜因疫情而滯銷,不能出門的居民則無菜下鍋,甚而村里的一部分老人騎著三輪車拉著蔬菜在進城的各個路口轉悠叫賣。情況緊急。如何解決供需矛盾,讓這個駐村書記犯了難。思忖半天,她硬邦邦地甩出了一句話:“變被動為主動”。正月初一下午,按照鎮黨委政府統一安排,她帶領村兩委干部一邊排查登記、管控湖北返鄉人員,一邊指揮駐村隊員分頭聯系幫扶單位和城內熟識的社區,分工明確,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將村民種植的蔬菜統一收購,分門別類統一配送。這一舉動不僅打消了菜農的顧慮,解決了其后顧之憂,而且還讓封閉在家、足不出戶的居民吃上了新鮮蔬菜。
為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的宣傳工作,在一線,只要碰到好的素材她就記錄,偶遇的感人鏡頭她就抓拍,晚上關門趕稿件、選圖片、投稿,透過文字傳遞黨和政府阻擊疫情的各項決策部署,捕捉基層村干部、黨員群眾凝心聚力、履職盡責的感人瞬間。
短短時間內,她采寫的《同心戰“疫”愛心集結》《黨旗下的堅守? 不一樣的春節》《“紅馬甲”戰斗在防疫一線》《出行“亮證,全面升級無物業小區管控》等稿件被商丘網、今日頭條、睢縣網、睢縣人民政府網、睢縣組織工作、云上睢縣等各大媒體及網站爭相采用。
電話那端,我聽見有人喊她,意猶未盡,采訪就此中斷。愣神半天,便自言自語地對著手機屏道了一聲:女漢子,辛苦了。
別怕,有我在
在發熱門診,患者從哪里來,首先都要經過醫院的預檢分診,發熱病人和有無武漢接觸往來史。焦慮、不安、惶恐,這是病人來到發熱門診后的常態。安撫、檢查、隔離,則是醫護人員應對的辦法。留觀病房、重癥負壓病房的一切準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已經在我們身邊打響了。
近日,商丘市睢縣中醫院透析科蔣衛紅護士長接受了記者的電話采訪。
2020年的春節,隨著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蔓延加劇,睢縣中醫院疫情防控的“集結號”吹響了。此時,因腰椎病已在家休息數日的蔣衛紅聽到這個消息,翻身從床上一躍而起,在醫院的微信群里第一個報名請戰,支援發熱門診,到戰斗一線去。
她說,17年前,抗擊非典,我第一時間就在請戰書上捺下血紅的指印。與病毒較量,我有經驗。
擲地有聲的話撂出來了,沒有半點商量的余地,至此,家人不再阻攔,同科室的人員盡管擔心她吃不消,況且又已到了退休年齡,但幾十年的職業生涯讓她不敢懈怠。
從發熱門診到護理病房。蔣衛紅都把危險留給自己、把重擔扛在肩上。這個做了30年護理工作的老護士長,從負責分診采樣、查房消毒等多項工作,到每天對隔離病人進行兩次核酸檢測,每一個小細節的管控及應對事態的變化都是她的必修課。
患者生病的時候是最無助的,尤其在這個敏感時期。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不僅要治療患者身體的病癥,更要耐心安慰患者,給予其心靈上的支持。在隔離病區,她細心觀察了解每一位留觀患者的飲食睡眠、精神狀態,以便及時進行個性化護理。她說:“我們不僅要讓患者遠離病毒感染,更要讓他們感受人間至愛。”
2月27日上午10點多,一年輕人來到發熱門診看病。由于對疫情過于敏感,其中發燒的男孩表現出了焦慮和惶恐。他不理解為什么做咽拭子的采集。
“防止交叉感染,病人不理解,但是我理解他的心情。”蔣衛紅看到男孩情緒有些激動,她一邊安撫,一邊加緊對采集室進行消毒。突然,男孩聲音提高八度朝她吼著:“你們不怕死,可是我怕呀。”
聽此言,蔣衛紅哆嗦了一下,護目鏡里的眼圈緊接著就紅了。她吸了一口氣,笑著和男孩說:“別怕,有我們在。”
現年67歲的閆某,春節期間因女兒從疫區回來,導致老人第二天發燒住院觀察。自隔離那天起,逢人便問結果如何,搞得整個病區人人自危。見此情況,蔣衛紅將心比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他解心中的結,并讓他與家人視頻聊天。一件件貼心的事,一句句暖心的話,終于打消了老人的顧慮。漸漸地,老人的心情舒暢了,情緒穩定了,免疫力也提高了,后經過兩次核算檢測都為陰性,符合出院標準。走出病房的那天下午,老人站在距離蔣衛紅一米遠的地方,朝她深深地鞠了一躬。
在發熱門診辦公室的墻壁上,貼著醫療廢物處置流程、發熱門診工作人員穿戴防護用品流程和發熱門診檢查流程圖,它時刻提醒著醫護人員,這里就是抗疫的前線。
“我們早上7點半換防護服,趕在8點鐘之前將前一個晚上守夜的護士替換下來。”蔣衛紅介紹稱,“護理病房是24小時在崗,我們輪崗三班倒,8個小時換一次。穿著防護服,聽不清說話,喘不過氣。不敢喝水,有時候遇到高強度的工作,汗水就會順著臉頰流下來,防護鏡片上霧氣蒙蒙,視線變得模糊不清,肌肉被勒得生疼,脫下防護服時,渾身像洗了澡一樣,可比起馳援武漢的醫務工作者,這里的工作條件好多了。”
蔣衛紅不僅對患者精心護佑,而且對她的戰友們更是關愛有加。發熱門診里有幾位“90后”護士,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難免有些緊張和焦慮。蔣衛紅主動當起她們的“心理疏導師”,把當年抗擊非典的經驗傳授給她們,鼓勵她們增強信心,讓無聲的世界里也充滿著愛。
都說患難見真情,這些天,一幕幕場景催人淚下。感謝團隊,感謝戰友!因為有她們每一個人的努力,才有了這支頑強的隊伍!電話里,蔣衛紅謙虛地說。
問及主動請戰一線的初衷,視頻里,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當時沒多想,感覺就是出于一種醫務工作者的本能。我相信在這種特殊時期,所有的醫務人員都會毫不猶豫地向前沖。我只是有這么一個提前到一線的機會而已,所以我會全力以赴,這也是我的責任和使命。”
寒夜里,窗外的氣溫已降到了零下,而蔣衛紅則坐在電腦前匯總大家的建議和意見,針對疫情防護編寫注意事項和工作要領。
心中有大愛,胸中有大義,責任與使命激勵著她沖在疫情第一線,把人民的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她們是當之無愧的“巾幗英雄”,更是老百姓的“守護神”。
我是老兵
“俺沒有多大本事,現在國家有難,能為防控病毒做點事兒是俺的一點兒心意,這些水果你們收下吧!”這是河南省虞城縣喬集鄉王莊村郭莊人卡點村民余俊峰的心聲。
在余俊峰8歲時,他的母親就去世了。父親患有精神病,兩個孩子都在上學,既要照顧生病的父親,又要照顧兩個上學的孩子,2017年,生活拮據的他被村委認定為貧困戶。沒想到,在這次疫情期間,他是第一個來卡點為防疫人員捐贈物資的。
“這些水果是春節前俊峰準備走親戚的禮品,疫情期間鄉里宣傳不讓走親戚,孩子眼巴巴地看著水果,多想吃一個,他都舍不得讓孩子吃。”鄰居余元聚說的時候眼里噙著淚花。
“咱們村里有沒有組織給武漢疫區捐款?”大年初二的上午,村里70多歲的老黨員焦保臣打通了支部書記的電話。
“沒有接到上級通知要捐款支援武漢。”
“哦,這樣吧,我放在你家門口200元錢,你等會兒來取,給咱村里卡點的防疫防控人員買點口罩啥的。”
村民焦保臣的兒子是武漢返鄉人員,焦保臣一家都按照上級要求居家隔離觀察,可他始終關注著全國疫情的發展情況,看電視上國家急需口罩,這個有著幾十年黨齡的老黨員坐不住了,總想為國家或村里做點事情。
“他一向都積極參與村里的公益活動,要不是家里有武漢返鄉人員在家隔離,一定會在卡點上值守,現在又主動提出捐款,在各方面都為村里樹標桿、帶好頭。”電話里,村支部書記邱銀軍說。
莊夢柯是侯廟小學的一名學生,她的爸爸莊丙獻最先響應村里提出的抗擊疫情捐款倡議,第一時間通過微信向村委會捐贈了200元抗疫資金。
11歲的莊夢柯在爸爸的帶領下非要把自己的200元壓歲錢捐出來。
“我說捐過了,孩子還非要來。”
“爸爸捐錢是爸爸捐的,我捐是我捐的,叔叔阿姨那么辛苦都是為了咱村里好,抗擊疫情人人有責。”
據了解,莊夢柯同學品學兼優、勤儉節約,一直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同學心中的好榜樣。在這次愛心捐贈活動中,她的行為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他叫劉其舉,是喬集鄉六莊村村民,也是一位80多歲的老黨員,30多年前他從三門峽煤窯退休,老伴去世的早,又沒有兒子,身體患有多種疾病,僅靠自己2000多元的工資生活。疫情封村后,他從電視上看到那么多的好心人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可他一個殘疾人能幫啥忙?思忖再三,他坐著輪椅跑到卡點捐款。他說:“現在腿走不動了,說話也不利索了,沒有本事為預防疫情做事情了,這些錢你們收下買點消毒液吧。”劉其舉說著,顫顫巍巍地從口袋里掏出了200元錢,鄭重地交到村會計劉亞杰的手里。
洗菜、生火、炒菜,動作干凈麻利,每天變著花樣給這個卡點工作人員做飯,他就是喬集鄉大朱寨村值守點的義務“炊事員”姜秀軍。他是一名共產黨員,也是一名退伍軍人。
“看到值守的同志日夜值班,那么冷的天,頓頓吃方便面,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以前在部隊炊事班,有這個手藝,我來給你們做飯吧。”
從大年初一直至今天,他都雷打不動到值守點為值守人員做飯,還經常從家里帶些蔬菜、佐料等物品,可他卻從來沒有在值守點吃過一頓飯。
2月5日,這是姜秀軍女兒結婚的日子。這可是一輩子的終身大事,大家伙兒勸他不要來了,在家迎迎客人。
“現在是特殊時期,咱不能大操大辦,都給親家說好了,來輛車接走就行了。”雷厲風行的作風、樸實善良的話語,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深深地感動。
結束語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疫情無情,人間有愛。守望相助的民族基因流淌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中,無數舉手投足的“小善”,凝聚成“大愛”, 以平凡之心、平凡之力,平凡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積合力以致勝,匯眾智而成功。中國必能徹底打贏這場阻擊戰!